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7-11 01:08 编辑
王力先生把“平平仄平仄”称为“特拗句”,那么与之相对的“仄仄平仄平”就是“反特拗句”。对于反特拗句,在使用上有一些特点,归纳如下:
(一)反特拗句用作出句,下句可不拗救
古人对出句一般都放宽要求,所以下句可不拗救。例如: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愿以金秤锤,因君赠别离。(包何《赋得秤,送孟孺卿》)
(二)反特拗句用作对句,多是对出句为特拗句或极拗句的拗救
1)若出句为特拗句,对句可不拗救,若要拗救,就用反特拗句来救。例如:
风帘夜凉入,露簟秋意生。(白居易《凉夜有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窗明雨初歇,日落风更清。(李山甫《别墅》)
2)若出句为极拗句,对句可不拗救,若要拗救,也可用反特拗句来救。例如: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刘禹锡《题淳于髡墓》)
3)也有例外
郢人何苦调,饮水仍布衾。(钱起《题陈季壁》)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终南别业》,出句三仄尾)
(三)广义反特拗句
若反特拗句的首字变为平声,即变成句型“平仄平仄平”,称为“广义反特拗句”,该句型与极拗句“仄平仄平仄”正好相反,因此又可称为“反极拗句”。对于反极拗句的使用,似乎类似于反特拗句,有下面一个例子供参考: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刘禹锡《咏庭梅寄人》)
能否用反极拗句“平仄平仄平”来救极拗句“仄平仄平仄”呢?目前尚未找到前人例证,就供大家思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