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7|回复: 1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只是一首哲理诗。

[复制链接]

3081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7
贡献
16894
金钱
2974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30 1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7-1 08:23 编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只是一首哲理诗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一首具体的诗来讲,当已经欣赏了这高于生活的艺术之后,如果你再去还源于生活,那你就觉得这艺术离开现实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就拿王之涣的诗来说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是因为中国西面是山,日落西山,合情合理。黄河入海流,是因为中国中原的河流都发源于西面的雪山,然后东流入海,黄河入海流合情合理。但具体到登上一座鹳雀楼,那可是既看不见白日依山尽,也看不见黄河入海流的。能看到的是白日在平原上消失,黄河也只是在几十里之外就不知去向了。作为王之涣那个时候的木楼,更上一层也只不过增加了二三人的高度,对欲穷千里目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那更是哲理性的。因此,《登鹳雀楼》只是一首源于生活,归于哲理的诗。

3081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7
贡献
16894
金钱
2974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0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好几年了,网上就有人质疑王之涣的诗,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白日落山的。这两天好像又有人提起此事,于是写了这篇短文。这与什么人的诗中有画说毫不相干,却被对号入座了,真是冤枉!

点评

质疑此诗,那确实是不懂文学了! 此诗景深、境美、势大、理哲,情景统一、情境统一、情理统一、情势统一,伟大的艺术再现!不愧千古绝唱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1 0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7-1 08:40
大约好几年了,网上就有人质疑王之涣的诗,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白日落山的。这两天好像又有人提起此事, ...

白日依山尽,不一定就是【白日落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7-1 09:4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诗丰神情韵、精神气象,五绝尽在此登鹳雀楼而充分体现,不意言理,而理在其中,王之涣也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还有岑参等盛唐诗人,这是盛唐的时代精神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1 1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7-1 08:40
大约好几年了,网上就有人质疑王之涣的诗,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白日落山的。这两天好像又有人提起此事, ...

前年登鹳雀楼,不见山也不见黄河。有人解释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原来黄河离鹳雀楼很近,后渐渐远去,这倒讲得通,但山呢?
前两句写景,因是望远,所以可以想象。后两句继续是想象性的推理,所以整首诗是哲理诗。

另外我在研究韵的抒情作用时说,尤韵多含忧愁。有人提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欢欣鼓舞的,哪里有忧愁。从全诗来看,根本就没有欢欣鼓舞。情感是中性的。欢欣鼓舞是后人转化出来的。所以用此句来反驳是不对的。

点评

到哪里都不忘这个用韵说,未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拘泥于自己的探究,诗的学问大的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7-1 15:4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7-1 10:23
前年登鹳雀楼,不见山也不见黄河。有人解释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原来黄河离鹳雀楼很近,后渐渐远 ...

到哪里都不忘这个用韵说,未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拘泥于自己的探究,诗的学问大的去了。

点评

未必吧,就怕偏偏是你错了呢  发表于 2018-7-1 1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47

帖子

20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3
贡献
511
金钱
787
发表于 2018-7-1 15: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载道 于 2018-7-1 17:2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7-1 08:40
大约好几年了,网上就有人质疑王之涣的诗,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白日落山的。这两天好像又有人提起此事, ...

质疑此诗,那确实是不懂文学了!
此诗景深、境美、势大、理哲,情景统一、情境统一、情理统一、情势统一,是伟大的艺术再现!不愧千古绝唱!

点评

唐人诗以丰神情韵见长,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情中含理,是的,问好,还是先了解作者王之涣这个人以及大唐时代背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7-1 16:0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7-1 16:12 编辑
载道 发表于 2018-7-1 15:53
质疑此诗,那确实是不懂文学了!
此诗景深、境美、势大、理哲,情景统一、情境统一、情理统一、情势统一, ...


唐人诗以丰神情韵见长,尚意兴而理在其中,在于抒情和兴致,情中含理,是的,问好,还是先了解作者王之涣这个人以及大唐时代背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