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郊村人 于 2018-6-29 16:38 编辑
论韵部划分的依据、方法与准则 ——兼与《中华通韵》课题组商榷
作者程宝庆 主题词:韵部划分、依据与方法、中华通韵、商榷
2018年4月2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杨亦鸣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研究编写的《中华通韵(16韵)》(下称《通韵》),在北京并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从杨亦鸣教授介绍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看,《通韵》课题组主要从是语感、共识、类聚作为依据和方法研究韵部划分,课题组甚至还迁就了部分人群的习惯。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笔者认为,韵部划分作为音韵学中的重要的课题,只有从音韵学入手,去寻求、发现押韵现象的规律,才会获得严谨、科学的结果。 下面笔者将个人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章:韵部划分课题的研究起点 我们编写韵书,首先要研究韵部怎么划分问题,即韵部划分的准则是什么?没有准则,韵部划分就会成为主观随意的行为。 要制定韵部划分准则,我们就必须弄清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什么是押韵?如果连押韵的原理都不知道,划分韵部,编写韵书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另外,讨论押韵问题,必须以某时、某地的语音体系作为基础,语音基础不同,就没有押韵的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押韵? 举例: 朝辞白帝彩云间(gān),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zhù), 轻舟已过万重山(shān)。
我们知道,上例中“间”(古音读gān),“还”、“山”是互相押韵的,但“间”、“还”、“山”与“住”之间是不押韵的,为什么? 可能有人说:“因为古人没有把这些字编在一个韵部”。非也! 押韵不是哪个古代圣贤规定的,反之,古代圣贤是根据押韵的原理来编写韵书的。 人们运用文字读音之间韵母互相谐音的现象,将那些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句子的固定位置(一般为句尾),使诗文诵读起来顺口,有一种音乐美感。这就是押韵,又叫谐韵。 第二节 押韵的秘密在哪里 文字的读音由声母、韵母组成和声调组成,韵母又由韵头、韵腹(主元音)、韵尾组成。比如:装,其拼音组成为zhuāng,zh是其声母;uang是其韵母;韵母a上面的-表示声调。 韵母uang中,u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没有韵尾,但不能没有韵腹。韵腹是韵母中读音最响亮,开口最大的音节,所以我们将韵腹又称作“主元音”。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笔者发现: 一、字音之间是否存在谐韵关系与声母无关,与韵母相关。 比如:百(bai)、办(ban)、比(bi)、布(bu)这些文字的声母都是b,但是它们之间并无谐音关系。 二、在韵母中,字音之间是否存在谐韵关系与韵头无关,与韵尾相关。 比如:断(duang)、快(kuai)、官(guan)、广(guang)韵头都是u,但这些字音之间没有谐韵关系。 三、当两个韵母的韵腹(又称主元音)相同时,字音之间存在谐音关系,但谐音关系并不完美。 比如:奔(ben)、门(men)、分(fen)、根(gen)与崩(beng)、萌(meng)、峰(feng)、登(deng)之间,拥有共同的韵腹(主元音)e,它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谐韵关系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谐音并不完美。 四、当字音之间韵母的韵腹(主元音)与韵尾完全相同时,字音之间存在完美的谐韵关系。 比如: 奔(ben)、门(men)、分(fen)、根(gen)之间拥有相同的韵腹(主元音)e,并拥有相同韵尾n,所以它们之间具有完美的谐音关系。 同理,崩(beng)、萌(meng)、峰(feng)、登(deng)之间拥有相同的韵腹(主元音)e,并拥有相同的韵尾ng,所以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谐音关系。 五、字音之间是否存在谐韵关系与声调无关。 这就是字音之间押韵关系的秘密。 笔者将这一分析研究方法叫做:韵母结构音素分析法。这个方法是建立于现代汉语语音学、音韵学研究成果之上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声母、韵母与押韵的相关性分析表 注:一等为谐韵效果最好,二等为谐韵效果次之。
第三节 韵书的基础语音 一部韵书必须是基于同一代、同一地区的语音,这个语音就叫作基础语音。 《切韵》是以哪个地方的语音作为基础语音,《切韵》没有明确的交代,后世学者多年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切韵》一定是有其基础语音的;《中原音韵》的基础语音是元代的“中原之音”;《洪武正韵》的基础语音是“中原雅音”。 我们现代中国编写韵书一定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基础语音,现代人使用《平水韵》感觉常常不能押韵,就是因为普通话与《切韵》的基础语音不同。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