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9|回复: 34

格律诗简史(初稿)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6 16: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1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6-26 16:16 编辑

                                              二、四声的出现
      要知格律诗,得先从四声讲起。
      在齐梁声律论产生之前,诗赋创作并非不讲声韵,但那时讲的是自然的声韵,而且又多与音乐有关。从诗歌自身的发展来看,随着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不断繁荣,五言古诗已逐步脱离乐府而独立发展成为不入乐的徒歌,即锺嵘所说“不备管弦”(《诗品序》)的五言诗,那么摆脱对于乐律的依附而创造符合诗之声律的要求,已经成为必然之势。与此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翻译的逐渐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音韵学的发生与发展。汉末发明的反切注音之法即与此有关。这对后来音韵学的发展是关键的一步。此外,三国时孙炎的《尔雅音义》,魏李登的《声类》,晋代吕静的《韵集》,这些韵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当时人们对于声韵学的认识。
      晋代陆机和(南朝)宋范晔就已经提出了文学语言要音声变化和谐的要求,但他们所讲的都还属于自然的声韵;直到齐梁声律论提出,才人为地总结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的声律韵调。而声律论的提出,又以四声的发现为前提。如《南史》所载:“(周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周颙传》);“(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妙其旨,自谓人神之作”(《沈约传》);“时有王斌者,……著《四声论》行于时”(《陆厥传》);“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庾肩吾传》)。四声得以在这个时期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音韵学的自然发展、诗赋创作中声调音韵运用的经验积累等,均对四声的发明有促进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与当时佛经翻译中考文审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指出过:“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及天竺梵学入中国,其术渐密。”同时,沈约等人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即“病犯”,也就是后人所记述的“八病”。 沈约诸人始用四声在永明十年(492),则沈约为五十二岁,《四声谱》可能作於梁初(梁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1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2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2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2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2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2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3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6 17: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等用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四声,后经王融,刘韬,元竞等用不完全归纳法完成四声二元化,就诞生平仄。”沈约生于公元443年,梁朝刘韬的声律理论大概比沈约迟一个世纪, 根据沈约声病说写作的永明体,其具体声律法则却是错误的,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他的诗律理论“碎用四声”,二是五言诗的声调不是正确的“二四回换”,而是错误的“二五回换”;其后梁朝大声律学家刘韬改“碎用四声”为“只调平仄”,改声调“二五回换”为“二四回换”,这才导致了成熟的五七言近体诗体的诞生;直到唐初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五七言近体诗问世,沈约的永明体这才彻底被近体诗替代,我国的高级古典格律诗体这才迈进黄金时代。近体诗声律法度的创始人刘韬虽然是大声律学家,但他自己的近体诗创作却默默无闻。由于缺乏杰出诗人群体的示范作用,刘韬同时乃至之后近一百年的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大诗人,属意的仍然是四声八病的永明体,而不是刘韬的近体诗。直到初唐四杰发现刘韬理论的过人之处,采用他的理论写作了大量近体杰作以起示范作用,近体诗的黄金时代这才正式到来。(孙则鸣《展望汉语新诗格律体的黄金时代——跨世纪的预言》)
-------------
”沈约生于公元443年,梁朝刘韬的声律理论大概比沈约迟一个世纪,
刘韬同时乃至之后近一百年的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
沈约(441~513年),
刘韬(?)梁502-587
581-649
宋之问656-712
------
孙逐明先生是十年前的老辩友,多年不见,没想到他于去年在《中国诗词网》发表了此文,但这时间是错误的。刘韬的生卒年?

点评

这个韬是误笔  发表于 2018-6-26 21:06
是刘滔,不是刘韬  发表于 2018-6-26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6 1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声病说写作的永明体,其具体声律法则却是错误的,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他的诗律理论“碎用四声”,二是五言诗的声调不是正确的“二四回换”,而是错误的“二五回换”;其后梁朝大声律学家刘韬改“碎用四声”为“只调平仄”,改声调“二五回换”为“二四回换”,这才导致了成熟的五七言近体诗体的诞生;
-----------
这个观点有一半和我一致,即五律产生于永明体时代。但是不是沈约与刘韬不一致,待我再考证。(七言不诞生刘韬时代)

点评

确实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8-6-26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6 18: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国唐代最重要的近体诗为例,其声律理论的鼻祖是沈约的声病说,然而根据沈约声病说写作的永明体,其具体声律法则却是错误的,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他的诗律理论碎用四声,二是五言诗的声调不是正确的二四回换,而是错误的二五回换;其后梁朝大声律学家刘韬改碎用四声只调平仄,改声调二五回换二四回换,这才导致了成熟的五七言近体诗体的诞生;直到唐初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五七言近体诗问世,沈约的永明体这才彻底被近体诗替代,我国的高级古典格律诗体这才迈进黄金时代。沈约生于公元443年,梁朝刘韬的声律理论大概比沈约迟一个世纪,王勃是生卒约为公元650年至676年,比刘韬又大致迟了一个世纪。两者相加恰好是两个世纪。(孙逐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6 1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441~513年),----庾信(513—581)
------
庾信怎么会晚刘韬100年?

点评

是错误的,应改为数十年  发表于 2018-6-26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2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26 17:23
沈约等用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四声,后经王融,刘韬,元竞等用不完全归纳法完成四声二元化,就诞生平仄。”沈约 ...

时间的确有误。我文中有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21: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3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2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26 18:04
以我国唐代最重要的近体诗为例,其声律理论的鼻祖是沈约的“声病说”,然而根据沈约声病说写作的永明体,其 ...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点评

刚刚的分析很有价值!可有刘韬的理论文章?载于何处?是不是文镜秘府论中的三言两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7 0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4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8-6-26 2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写一部书,点赞。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6-26 21:50 编辑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6-26 21:39
这个可以写一部书,点赞。


这是我《汉诗诗体简史》中的一节,还是初稿,错误甚多。但基本观点可以定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7 07: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6-26 21:37
我的分析,沈约之流,根据23拍,按音乐方法以声调为统一调节。刘滔按脱离音乐的吟诵,认为应以节律停顿, ...

刚刚的分析很有价值!可有刘韬的理论文章?载于何处?是不是文镜秘府论中的三言两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0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27 07:25
刚刚的分析很有价值!可有刘韬的理论文章?载于何处?是不是文镜秘府论中的三言两语?
...

对。现在最少的就是刘韬的资料。只知道他大同年间提出24论

点评

刚刚可否把孙逐明先生请到大中华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7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7 0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6-27 09:06
对。现在最少的就是刘韬的资料。只知道他大同年间提出24论

刚刚可否把孙逐明先生请到大中华来?

点评

没有往来  发表于 2018-6-27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09: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4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点评

可以,但尽量做到缩成1000字以下的短文。要让众多诗友对你的问题感兴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7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7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6-27 09:38
我最近在对联版发了三篇文章,有两篇根据你的需要也同时发在纵横上。另一篇《韵与情感的关系探讨 》内容特 ...

可以,但尽量做到缩成1000字以下的短文。要让众多诗友对你的问题感兴趣。

点评

那是考你转载地技巧  发表于 2018-6-27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6-27 18:1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佺期、宋之问的写作实践中,既接纳了刘滔的观点;还改造了元兢“换头”、“拈二”论的不谈第四字

……
句中二四相对是最早形成的,约在齐梁时期,到元兢时提出换头,律诗理论已经形成,元兢为何不提第四字?因为在当时二四相对是常识,元兢没提到的还有单,双句末字应平仄相对,怎么用韵等,因为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所以没写进诗律里。

点评

沈约的八病说第一个就是不能“平头”,当然是就须换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7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6-27 1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6-27 19:3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6-27 18:19
沈佺期、宋之问的写作实践中,既接纳了刘滔的观点;还改造了元兢“换头”、“拈二”论的不谈第四字
……
句中二四相对是最早形成的,约在齐梁时期,到元兢时提出换头,律诗理论已经形成,元兢为何不提第四字?因为在当时二四相对是常识,元兢没提到的还有单,双句末字应平仄相对,怎么用韵等,因为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所以没写进诗律里。

【元兢为何不提第四字?因为在当时二四相对是常识,元兢没提到的还有单,双句末字应平仄相对,怎么用韵等】
北山又在猜谜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7 19: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6-27 18:19
沈佺期、宋之问的写作实践中,既接纳了刘滔的观点;还改造了元兢“换头”、“拈二”论的不谈第四字

……

沈约的八病说第一个就是不能“平头”,当然是就须换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2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6-27 18:19
沈佺期、宋之问的写作实践中,既接纳了刘滔的观点;还改造了元兢“换头”、“拈二”论的不谈第四字

……

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不管怎样,他没明说,而沈宋明确归纳出来,因此此处归纳便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简史,每一点都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我只是把各人的研究集中归纳,分门别类重新整理而已,使它成为系统的有条有理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7: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3-11 13:14 编辑

因为梅花山人删我的帖子,不如我自己删帖,对不起诸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