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0

比萧伯纳 追高尔基

[复制链接]

2629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菜根谭文学院开版元勋

Rank: 1

威望
3172
贡献
60990
金钱
67324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QQ
发表于 2018-6-19 00: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叶挺贺郭沫若五十寿

  1941年11月15日,郭沫若先生五十大寿,各界纷纷祝贺。当时叶挺被囚禁在重庆郊外监狱中,写了这副对联,让夫人李秀文转赠郭沫若。送走之后,叶挺经反复斟酌,做了修改,就又写了一封信:“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彻夜长谈,曾说及十五日将往视兄五十大庆,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虎章’,上写‘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别后自思,不如改为下二句为佳: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郭沫若接到信后又高兴又感动,连连称赞叶挺改得好。一位来宾感叹说:“将军徒非知战马,操笔文房善画龙。”

  为什么说改得好呢?上联原句和改句差不多,以萧伯纳来比郭沫若,自然是非常贴切的。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只是当时萧伯纳已经是九十多岁的老寿星,原句的“强”显然不当,而“比”字,显得很有分寸,借以祝郭沫若多产而高寿。原下联更是不好。“骏”是“好马”之意,用来指郭沫若,显得比较空泛。以“人中龙”来喻郭沫若也不妥当。“人中龙”是指晋代人宋纤,他隐居不出,不肯见任何人,当地太守马岌屡次拜访,都不肯见。马岌赞叹道:“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用古代的隐士来比喻投身革命洪流的战士,显然不合适(虽然这个词也是用来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改成“功追高尔基”,就显得恰如其分了。高尔基,是人们熟知的苏联无产阶级大文豪,用以称赞郭沫若在文化革命上所建立的功勋,又对未来寄以厚望,中肯含蓄,耐人寻味。
菜根谭文学院欢迎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0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