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90|回复: 57

数字的夸张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区别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5 1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6-6 07:19 编辑

数字的夸张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区别

    古人对数字的夸张在听觉上与视觉上是有区别的。听觉上,对声音是“声声”、“两三声”、“一片蛙声”、“一夜雨声”、“十里钟声”。因为声音对于人耳的真实,只能分辩出个数以内,多了就只是一片、“一团糟”,不可能听出千声万声的区别来。当代有“千声万声唤母亲”的形容词,这个千声万声只是形容感情之深,呼唤之多,并不是声的分辩。有人用“十万蛙声动小楼”就远不如“一片蛙声动小楼”,因为你只能听出一片蛙声,你分辩不出十万蛙声。
    而对于视觉,因为视觉的分辩在数字上远大于听觉的分辩,视觉就可以用千用万。好比“万里无云”、“千山万水”、“晴空万里”、“万家灯火”等。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6-5 10:22
是十万蛙声围小楼,而不是十万蛙声动小楼。以我的功底怎么会i写出十万蛙声动小楼这么笨拙的句子呢? ...

这个例句不是指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6-5 10:33
听觉上,对声音是“声声”、“两三声”、“一片蛙声”、“一夜雨声”、“十里钟里”。因为声音对于人耳的真 ...

没听说过。也不知何为“军声”且可听出“十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8
贡献
5502
金钱
1003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6-5 1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5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老金这是陷入科学解诗派的泥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钱塘
唐 李廓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
-------
首先,十万大军,这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谁都相信。你说哪里有十万只蛙,就没人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8-6-5 1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田,似为耖田。耖田时节,蛙声雷动,此景确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5 1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6-5 10:31
你可能没在四川农村生活过,不知道蛙沸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一片蛙声。每年麦收和抄干田那段时间,那蛙沸,岂 ...

一夜,十万蛙声,先不说夸张,假设小楼方圆五百米内只有一百只青蛙,一只蛙一分钟鸣三十次,一夜以八小时计,这一夜有多少蛙声,拜托老金数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6-5 10:31
你可能没在四川农村生活过,不知道蛙沸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一片蛙声。每年麦收和抄干田那段时间,那蛙沸,岂 ...

数量上有十万只蛙,这我相信。但人是分辩不出十万蛙声的。“十万军声半夜潮”,是形容钱塘潮如十万大军发出的吼声,并非人可分辩十万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5 1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呼万唤始出来,白乐天闲得蛋疼呀,一呼一声,一唤一声,呼唤了千次万次还一声声数呀

点评

这是形容其多,呼也是唤唤也是呼,这和你听到十万蛙声不是一回事。如果你说蛙叫千声万声天还不亮就会使人相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5 1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6-5 11:38
千呼万唤始出来,白乐天闲得蛋疼呀,一呼一声,一唤一声,呼唤了千次万次还一声声数呀 ...

这是形容其多,呼也是唤唤也是呼,这和你听到十万蛙声不是一回事。如果你说蛙叫千声万声天还不亮就会使人相信。

点评

十万蛙声也就是形容其蛙声之多,谁还真闲得无聊会去一声声数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5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5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5 11:48
这是形容其多,呼也是唤唤也是呼,这和你听到十万蛙声不是一回事。如果你说蛙叫千声万声天还不亮就会使人 ...

十万蛙声也就是形容其蛙声之多,谁还真闲得无聊会去一声声数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发表于 2018-6-5 12:1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数字的夸张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区别,这也算文学研究分析的一个新课题,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问好金版和诸位。

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一片蛙声,一片的数量是不计的,可以是三千、五千,也可以是十万、二十万。





点评

数字可以用,但是不要忘了诗意,诗意是第一的,是语境下的诗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5:32
能有什么区别,一山两山三山乃至千山万山可数,一声两声三声乃至千声万声亦可数,千声万声,数与不数耳,于文学而言,根本无须细数,只须明白形容其多就够了 换个角度来说,即便数字在视角和听觉上真有细微的区别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07: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唐·皎然)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阳春歌(隋·柳䛒)
春鸟一啭有千声。

秋日思旧山(唐·子兰)
咸言上国①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吹笙引(唐·王毂)
旖旎香风绕指生,千声妙尽神仙曲。

偶饮(唐·白居易)
三盏醺醺四体融,妓亭檐下夕阳中。千声方响敲相续,一曲云和戛未终。

闻夜砧(唐·白居易)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八月九日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

菩萨蛮(唐·李白)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送张鍊师还峨嵋山(唐·司空曙)
万声和管磐

题周防背面美人图 其七(清·孙原湘)
几时回首眼波横,枉费千呼万唤声。

诗一十七首 其三 歌(魏晋·紫微王夫人) 
宴酣东华内,陈钧千百声。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

戏作口号(明·祝允明)  
坡老荔犹涩,陶公酒未成。哥哥浑不顾,枉费万千声。

画堂春(清末近现代初·杨圻) 
八年说了万千声

祭天神•赠珏闇(清·陈匪石)  
正废池、乔木春光浅。费商量、好鸟枝头千万啭。

闻莺(宋·韩维)  
雨重朱实垂,风生绿阴乱。珍禽何所来,清响千万变。

水调歌头 寿太守傅侍郎,前三日冬至十一月十八(宋·无名氏)  
百五期过一日,十万声号半夜,


山中载酒用萧敬夫韵赋江涨(宋·文天祥)
晴抹雨妆总西子,日开云暝一滁州。忽传十万军声至,如在浙江亭上游。

----------
以上全为理论版的针叶林从百度娘那里找来的,真谢谢他,辛苦了!可是这些都是状其多的形容词,并非人耳可分辩出千声万声!

点评

文学的回归文学就行了,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一夜千万声寒更,真有哪么多么,没必要去研究,千万声形容其多,这就够了,几声到君处,言其少,同样对比强烈的还有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07:47
文学的回归文学就行了,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一夜千万声寒更,真有哪么多么,没必要去研究,千万声形容其多,这就够了,几声到君处,言其少,同样对比强烈的还有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0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发表于 2018-6-6 07:2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衢道中
[ 宋·曾几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07: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6 07:12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唐·皎然)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阳春歌(隋·柳䛒)

文学的回归文学就行了,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一夜千万声寒更,真有哪么多么,没必要去研究,千万声形容其多,这就够了,几声到君处,言其少,同样对比强烈的还有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07: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6 07:12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唐·皎然)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阳春歌(隋·柳䛒)

文学的回归文学就行了,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一夜千万声寒更,真有哪么多么,没必要去研究,千万声形容其多,这就够了,几声到君处,言其少,同样对比强烈的还有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0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6-5 12:16
学习,数字的夸张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区别,这也算文学研究分析的一个新课题,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问好金版 ...

能有什么区别,一山两山三山乃至千山万山可数,一声两声三声乃至千声万声亦可数,千声万声,数与不数耳,于文学而言,根本无须细数,只须明白形容其多就够了

换个角度来说,即便数字在视角和听觉上真有细微的区别也是人体研究学上的问题,不是你们、也不是文学研究的课题

点评

梅版好,我记得前段时间折笔沉沙先生的一首词,写到:铁甲横空,直挂南天柱。。。。 这也是夸张,这是不符合语境的夸张,和城市景象不在一个空间。 十万蛙声,也可以说,十万鸟声,也可以说,要符合诗词的整体语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0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发表于 2018-6-6 08:4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6-6 08:53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6-6 08:07
能有什么区别,一山两山三山乃至千山万山可数,一声两声三声乃至千声万声亦可数,千声万声,数与不数耳, ...


梅版好,我记得前段时间折笔沉沙先生的一首词,写到:铁甲横空,直挂南天柱。。。。。

这也是夸张,这是不符合语境的夸张,和城市景象不在一个空间。

十万蛙声,也可以说,十万鸟声,也可以说,要符合诗词的整体语境,个人以为,十万蛙声放在诗句的最后一句,不妥,一片蛙声才适宜。

非要写十万蛙声、二十万蛙声,应需放在诗句的一、二、三句,放在四句不合诗的整体语境。



点评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白发三千丈没有谁提出质疑,说明这个夸张是合理的,哪么,白发三万丈是不是就是过度夸张了,白发三千尺呢,是不是就是夸张得不够,可是,有谁的白发是三千尺长的么 同理的是,千声万声是合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2:34
你怎么认为是你的自由,至少,格那丁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把十万改成一片,格那丁要是那样改了,我就剩想着骂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12: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6-6 08:48
梅版好,我记得前段时间折笔沉沙先生的一首词,写到:铁甲横空,直挂南天柱。。。。。

这也是夸张,这是 ...

你怎么认为是你的自由,至少,格那丁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把十万改成一片,格那丁要是那样改了,我就剩想着骂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12: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6-6 12:35 编辑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6-6 08:48
梅版好,我记得前段时间折笔沉沙先生的一首词,写到:铁甲横空,直挂南天柱。。。。。

这也是夸张,这是 ...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白发三千丈没有谁提出质疑,说明这个夸张是合理的,哪么,白发三万丈是不是就是过度夸张了,白发三千尺呢,是不是就是夸张得不够,可是,有谁的白发是三千尺长的么,三百尺呢,三十尺呢

同理的是,千声万声是合理的,十万声便成了夸张过度,这是什么逻辑

点评

绝句起承转合,不只是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也是人的情感上的起承转合,作者写十万蛙声,没说不可以,我上面都说了,是放在什么位置,这是需要去体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77
贡献
13790
金钱
16796
发表于 2018-6-6 14:1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须看清,此时用“一片″,会践踏了“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发表于 2018-6-6 15:1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6-6 12:34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白发三千丈没有谁提出质疑,说明这个夸张是合理的,哪么,白发三万丈是不是就是过度 ...

绝句起承转合,不只是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也是人的情感上的起承转合,作者写十万蛙声,没说不可以,我上面都说了,是放在什么位置,这是需要去体会的。

点评

这更是一个莫明其妙的问题 格那丁原作 蒲柳青青桑柘柔,南风起处麦初收。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以你之意,十万蛙声该放在何处,放在末句又如何不合适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发表于 2018-6-6 15:3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6-5 12:16
学习,数字的夸张在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区别,这也算文学研究分析的一个新课题,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问好金版 ...

数字可以用,但是不要忘了诗意,诗意是第一的,是语境下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16: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6-6 15:16
绝句起承转合,不只是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也是人的情感上的起承转合,作者写十万蛙声,没说不可以,我上面 ...

这更是一个莫明其妙的问题

格那丁原作
蒲柳青青桑柘柔,南风起处麦初收。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以你之意,十万蛙声该放在何处,放在末句又如何不合适了

点评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 作者要这样写,是作者的自由。但读者也有提出质疑的自由。一夜,也可以是半夜,但不能是两夜三夜,这是生活真实决定的。为什么是十万蛙声?是生活的真实吗?如果只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7: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6-6 16:24
这更是一个莫明其妙的问题

格那丁原作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
作者要这样写,是作者的自由。但读者也有提出质疑的自由。一夜,也可以是半夜,但不能是两夜三夜,这是生活真实决定的。为什么是十万蛙声?是生活的真实吗?如果只是个夸张,只是为了好念而已,则从逻辑上讲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二万三万至到八万九万都可以。如果作者用八万九万,别人一定会问:为什么是八万九万?那么,同样,为什么是十万?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三是为了平声,丈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不能换别的。十万蛙声如换成二至九万则无妨。

点评

老金你还不如问‘为什么不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声呢 形容其多,可选择的词多了,选择什么也是作者的自由,诗写真实不是写实,更不是照相,老金把真实局限在生活的真实是自己钻进牛角尖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7:27
老金你还不如问‘为什么不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声呢 形容其多,可选择的词多了,选择什么也是作者的自由,诗写真实不是写实,更不是照相,老金把真实局限在生活的真实是自己钻进牛角尖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6-6 17: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6 17:00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
作者要这样写,是作者的自由。但读者也有提出质疑的自由 ...

“丈是最大的长度单位”?那么“里”呢?程颢“隔断红尘三十里”如何理解?老金思维不清也

点评

形容白发之长有用里的吗?你这不是强干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17: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6 17:00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
作者要这样写,是作者的自由。但读者也有提出质疑的自由 ...

老金你还不如问‘为什么不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声呢

形容其多,可选择的词多了,选择什么也是作者的自由,诗写真实不是写实,更不是照相,老金把真实局限在生活的真实是自己钻进牛角尖里了

点评

往大处说,为什么不用百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6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6-6 17: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6-6 17:3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6-6 17:00
檐间一夜黄梅雨,十万蛙声围小楼。
----------
作者要这样写,是作者的自由。但读者也有提出质疑的自由 ...

老金你还不如问‘为什么不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声呢

形容其多,可选择的词多了,选择什么也是作者的自由,夸张,一般是往大了夸,同理的是,白发三千丈和白发八千丈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读者读出的都是形容其长、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