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4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21 17: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8-5-21 17:35 编辑

今天发一个综合帖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学的几大原理,其中之一就是语音与语义没有关系。这奠定了一百年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基础。但由于忽视了中外文化的差异,结果留下了后遗症。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一  汉语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索绪尔认为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以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这种论述符合西方的实际情况,放在西方,索绪尔的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拿到东方来应用,它则是十足的谬论。
       1.文字的意义与发音是有关系的
      由于时代久远,字义的变迁,人们只对字形分析声旁与形旁,声旁的研究停止在字的读音上,对发音能表达字义的形态情感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不管字义怎样变迁,发音能表达字义的形态情感至今仍然保持着。尤其是在反义词中。
      比如  圆的发音,口型是圆形的合口呼,与圆有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口型多是圆的,如圆圜环圈丸碗瓜团转旋卷;扁的发音,口型是扁扁的齐齿呼,如扁片偏。
       看反义词的口型区别规律:
      a.强大的开放的多半口型大,弱小的收敛的多半口型小:大小、强弱、盛衰、高低、长短、开合、开关、放关、放收、胖瘦、忙闲、张闭、张弛、升降、升落、重轻、深浅、阳阴、粗细、动静、饱饥、朝暮、有无、热冷、干湿;
      b.外面的宽松的多半口型大,里面的紧急的多半口型小:慢快、松紧、缓急、散聚、分并、软硬、淡浓、甜苦、笑哭、通堵、外内、外里;
      c.褒义词多半口型大,贬义词多半口型小:褒贬、美丑、善恶、正邪、忠奸、爱恨、好坏、友敌、巧拙、雅俗;
      d.正面的多半口型大,不正的多半口型小:正歪、正斜、正偏、顺逆、直曲、恩怨、得失、真假、安危;
高矮,虽然第一个韵母都是a,但第二个韵母就一大一小了;
      e.也有口型差不多的,大概是一种相对而言的反义,无法利用上面四项的:稀密、行止、对错、主仆、起止、新旧、加减、老少、热冷、存亡、首末、祸福、文武、信疑、彼此、雌雄、买卖;
      f. 也有口型不合要求的。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一是古今语音、词义的变迁,二是这组反义词古代可能不是这样的组合,三是虽然是反义,只是相对,却不是相反,有的有中间项,有的有几组反义词,因此口型对它们来说并不特别重要:反正、胜败、藏露、亮暗、厚薄、宽窄、尊卑、难易、警匪;迎送、东西、南北、左右、纵横、是否、古今、始终、咸淡、推拉、问答;盈亏、赢输;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是有规则的语言,也有无规则的语言,但与西方语言比,则规则更具凸出。

       2.组词。
      反义联合的上面已谈到,其他的联合结构,有大小区别的,往往能反映出来,比如有人问我“模范”,那个是外面的,我率尔回答:范。一查,果然是,原因就是範的口型比模大,因此我猜想是范在外。
      同义词的联合,口型很多自然差不多:张扬  缩小  呼吸 图画  英雄。

       3.文字
      西方以词为主,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以论证的,他们的词由字母组合,多音节,然后约定俗成,所以以约定俗成为主。汉字音和义的结合不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汉字以字为主,单音,最初出现的是象形,因此字就是意义。后来出现会意,是几个象形的组合。后来又有指事,是以象形为主,加上符号的组合。有人说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只作为类别区分用,因此大多数的字与字音与西方差别不大。此说不对,宋朝王圣美提出右声说,说右边的声部很多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戋有小意,金小为钱,贝小为贱,水小为浅。今人称为同源字,许多形声字的声旁确实是有意义的,这种形声字叫兼形兼义字,说明形声字的出现时,除了选择形,声也是选择有意义的,所以成为字族称为同源字。时间久远,我们现在渐渐察觉不到,因此误以为形声字与义无关了。
      又有人说,就算你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但后来以合成词为主,词的声音也是多音节了,不就与西方接轨了么?不对,一点都不接轨。确实,合成词也是约定俗成的,但它的约定俗成在于组合规则上,不是西方字母的拼合,而是按文字(语素)的意义进行有规则的组合,于是出现联合结构偏正结构等组合。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二   汉语字词的命名与音有关
      汉语字命名象声是原则之一。比如鸡鸭鹅猫
      汉语词命名象形也是原则之一。比如像壁的事物用壁命名:墙壁、石壁、胃壁、肠壁、赤壁。
      翻译能遵循这些原则的效果更好。作为一款洗发水的中文译名,“海飞丝”能够瞬间给人一种大海般的清凉感,然而海飞丝的英文名直译成中文名的话就是“头和肩膀”,诗意全无,但是很实在,因为海飞丝主打的功效是去屑,而头皮屑的主要聚焦的地方正是头和肩膀。 Crest直译过来有“山顶”,“顶峰”的意思, 作为牙膏界的领军品牌,出生就带有攀登护齿高峰的决心的斗志。其中文名,当然不能直接翻译成山顶啥的,不然谁会知道是牙膏啊。所以,“佳洁士”中文意思简单明了,最佳的洁净卫士,一眼望去就让大家知道这是干啥的品牌。洗发水Rejoice是高兴; 欢庆的意思,译为飘柔,广告词:“挑战柔顺极限,不断带给人们升极的柔顺体验,这就是飘柔。 从容面对压力,保持自信优雅的形象,将最美好的自我展示在世界 面前,这就是飘柔。”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三  汉语的发音是有情感的
      不仅是汉语,现在很多种语言都已被证实语音与语言关系密切。汉语更是自古如此。而西方的语言有的语言没有声调,有的语言一个词中虽然有重音,但没有情感作用。
      汉语的声调则是有感情的。
      韵脚的感情基调首先表现在汉语四声(古代的平,上,去,入,现代的阴平,阳平,上,去)声调的不同上。据《元和韵谱》说:“平声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这些发音都含有感情色彩,因此在作诗填词的时候要看你的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来选择不同声调的韵字。
      平声:宽平,宜于表达和谐舒缓的思想感情,
      上声:劲厉,宜于表达沉郁凝壮的思想感情,
      去声:清涵,宜于表达清新绵邈的思想感情,
      入声:短促,宜于表达激越峭拔的思想感情。
      比如,去声入声都可用于发誓,但又有所不同,去声用于一般的发誓,入声用于决绝的发誓,原因就在于一个绵邈一个峭拔。
      古代诗人早已发觉平上去入的声调变化会对韵部的划分产生巨大的区别作用。的确,即使是韵腹和韵尾相同,声调不同也会给读者完全不同的印象。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阴平阳平的韵,更加洪亮,更适合表达开心、壮阔的情感;相应的上声、去声的音感更加低沉婉转,所以更适合表达郁闷、低沉、压抑的情感。
      古风可用仄声韵,因此对选用上去入声哪种韵部要认真琢磨。可惜今人常常忽视声调的感情抒发功能。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四   汉语的韵有抒发情感的作用
      按索绪尔的语音与语义没有关系,韵便只有构成和谐的音乐美的作用,查《百度》,押韵的主要作用就是这条。
汉人的理论则与之相反。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说:
      诗宜择韵。若秋、舟,平易之类,作家自然出奇;若眸、瓯,粗俗之类,讽诵而无音响;……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
      五四后向西方学习,于是民国时期,有一批语言学家站出来,批评上述说法。特意举例说如“江”韵(ɑng),古人说豪放,可是一些悲愁的诗也用“江”韵,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以此证明韵本身并没有涵义。
      有一节课,我把拼音字母表画在黑板上,把韵腹是a 的摆出来:a/ao/ai/an/ang,分析它们的发音情况。
a 嘴巴张开无阻力
ao 嘴巴张开后收拢,有些阻力
ai 嘴巴张开后变扁,阻力比ao大
an 鼻子里也发出音来,产生共鸣。
ang 从喉咙里发出音来,产生共鸣。an的共鸣从鼻子里,有些分散。ang 的共鸣从喉咙里,与a 组合成一股气,因此音量特别洪亮。
       由此排出了这组洪亮级的次序:ang /an /a / ao / ai,这个次序就反映了洪亮级的开口呼情感从激昂到慢慢缓和的过程。
       问 我要表现大喜大悲的情感转变,该选哪个?
       齐声回答:ang。
       问 大家明白上节课分析的李白《静夜思》为什么不选最常用表示忧愁的ou,却要选用ang?
       答 明白,大喜大悲选ang,是大喜(景美)到大悲(引发的思乡之情)的转换。
       问 对。除此还可补充一点,那就是个人风格,“江”韵开阔,反衬诗人的孤独,而李白的痛苦常常喜欢借豪放来抒发的,因此这个ang韵选择得非常好。
       这就解答了李白的《静夜思》为什么也用“江”韵,以此证明韵本身是有涵义的。
       今天,西方留下的后遗症还很深。比如填词第一要义是选调择韵,调与韵要一致,才能正确抒发感情。如果你说《满江红》不能用ou韵,你有可能会遭到群攻,说填词要注重选韵是束缚手足,因此说“不能用ou韵”的便是胡说八道。原因就是(百度或搜狗)的押韵作用:“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根本没有说它有情感达意的作用。因为西方押韵纯粹为了协调音节,没有什么表情达意的作用,而我们汉诗的押韵与西方不同,不但协调音节,更主要是抒发情感。古人对选韵很重视,从古人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今天由于我们陷于西方朗读氛围中,便成了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
      该醒醒了,为什么现在没有好诗,用韵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应该反省啦。
       我今年在诗词班讲课,专门强调汉语语音与语义关系非常密切,举出大量的例子,学员们非常信服。当大家能把语音与语义好好结合,诗词能不上一层楼吗?
      汉语诗词吟诵的时候大部分音都会被拉长、放大,声韵的意义就凸显出来。所以古人都知道使用声韵来表达涵义。为什么有些诗千古流传?除了内容之外,一定是因为这些诗的声韵优美,因为后世传诵这些诗的人,也是吟诵的!搞明白了押韵的道理,就会明白,汉语诗歌的押韵,是大有深意的。由于整首诗中,被拖得最长的,就是韵,韵的发音被夸张、慢化、加强,所以韵的发音,会对整首诗的意境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最重视押韵的原因。
      现在,因为我们都用西方的朗诵法来诵读古诗,这些开、闭口音的技巧,声韵之美等等,自然都湮没在朗诵的短促口语之中了。
      不顾东方的特点,一味的效仿西方的朗读,便失去了自己民族的风格。韵字丢失了抒发情感的作用,于是我们在分析古诗词时,都只会在结构上、构思上、词语上去分析,能从韵字上去分析的几乎无人。我说某论坛我是唯一的能从韵字上分析的,便遭到大批人的吐槽,或说我不懂诗,或说我狂妄。不知我这是提醒大家,我们把我们的家底子丢得差不多了,必须引起重视,改变诗词的朗读方法,从韵字运用之美去体会古诗词之美,才能挽救诗词被淹没的命运。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5-27 2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具有表音表义的双重功用,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为用字之法,汉字有时只从某一方面就能察其义,如苏,繁体字直观就是草木繁茂之地,鱼禾丰盛之乡,如武,止戈为武,郑樵《通志·六书》:“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5-27 23: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是方块字,而西方文字是字母,方块字组词、造句跟字母拼写组词、造句有何不同

点评

大不同。不再在此讨论了  发表于 2018-5-28 0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6-2 17:4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6-2 17:46 编辑

用韵情感分析是写诗读诗的一个视角,诗词文学的东西方方面面,研究课题需要取一而优,填补诗词研究的一项空白,需要有人从用韵选韵的角度来做点功课,问好刚刚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6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