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1|回复: 39

宋元明清律诗格律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8-5-19 08:0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写格律诗,有王力先生《诗词格律》这本书做依据,但是宋元明清是没有这本书的,这本书是王力先生解放后才著述的。宋朝的《苕溪渔隐丛话》说:“律诗之作,其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可见律诗的平仄是有一定规定的,古代科举考试考试帖诗,对于平仄也是有规定的,北宋司馬光的奏摺中有一句話:“擿其落韻、失平側、偏枯、不對、蜂腰、鶴膝。。。以進退天下士” ,其中失平側就是指的平仄不合规定,但是这个规定是什么呢?由于清代以前没有关于律诗平仄规定的文献著述,所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古人诗话里关于平仄的论述进行推断。
      我经过一些文献阅读后产生了一个判断,那就是古人做律诗的规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最早见载于明代和尚真空《新编篇韵贯珠集、类聚杂法歌诀第八》(简称《贯珠集》)。其有关上下文是这样的:“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是古人教幼儿的口诀,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那么请问,古人拿这个口诀教幼儿,现在还有人敢拿这个口诀来教幼儿吗?谁敢?事实是现在谁也不敢提这个口诀了,霜剑他敢吗?换成针叶林他也不敢,为什么不敢了?因为解放后王力著书告诉他们,一三五不论会产生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现在这个口诀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谁也不敢提这个口诀了。
      但是王力关于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这些论述是来至清初赵执信《声调谱》,王士祯《律诗定体》,董文焕《声调四谱》的,清以前文献里并不见这些名头。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的?
      我们来看红楼梦里香菱学诗一节: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段关于学诗的论述,当然代表了曹雪芹和当时关于格律的看法。分析这段对话,我们看到当香菱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产生疑惑时,黛玉并没有象霜剑一样照搬王力,说什么一三五不可不论,二四六未必分明,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拗救一类的对这个口诀的全面阐述,而是说: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我们从这段对话可以推知,当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作诗的格调规矩,而不仅仅是教幼儿的口诀。
      我们再来看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一段论述:
乐记》云:“凡音之起,从人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不可恃为典要。“昔闻洞庭水”,“闻”、“庭”二字俱平,正尔振起。若“今上岳阳楼”易第三字为平声,云“今上巴陵楼”,则语蹇而戾于听矣。“八月湖水平”,“月”、“水”二字皆仄,自可;若“涵虚混太清”易作“混虚涵太清”,为泥声土鼓而已。又如“太清上初日”,音律自可;若云“太清初上日”,以求合于粘,则情文索然,不复能成佳句。又如杨用修警句云:“谁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烽烟?”若谓“安”字失粘,更云“谁起东山谢太传”,拖沓便不成响。足见凡言法者,皆非法也。释氏有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艺文家知此,思过半矣。
     我们来分析王夫之这段话,王夫之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不可恃为典要。我们从这句话推知,当时人们是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恃为典要的,典要一词,据霜剑百度,是“经常不变的准则、标准”,这就是规矩,格律的意思,而不是教幼儿入门的口诀,不完善不全面的口诀能叫典要吗?王夫之说:若“今上岳阳楼”易第三字为平声,云“今上巴陵楼”,则语蹇而戾于听矣。按今天的说法,巴陵楼是三平尾,但是王夫之没有这么说,而是说这样不好听,可见当时也没有三平尾的说法,文中还有一些论述,如按今天说法就是拗救,大拗之类,但是王夫之也没有提这些名头,可见当时是没有拗救这种说法的。
     我们再从赵执信《声调谱》中的论述来进行推断,清代赵执信《声调谱》里有句话:“仄平仄仄平则古诗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 之也。” 仄平仄仄平就是王力所说的孤平,赵执信说“此格人多不知者”,可见当时的人不知道有孤平一说,赵执信又说:“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 之也”,可见当时的人只知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没有王力霜剑一样的人普及“一三五不可不论,二四六未必分明”这样的说法。
      我们还可以从唐代唯一谈论平仄的诗话《炙毂子诗格》进行推测,《炙毂子诗格》是中晚唐的著述,按人们的说法,这个时候格律已经定型,所以该书谈论的平仄不能再说不成熟、不完善。该书有一讦调体说道: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按今天的格律判断此句除了处于二四六的”种“应为平声而仄出律外,处于一三五的”一“和”隔“也应该是平声而为仄声出律了。但是《炙毂子诗格》没有说”一“和”隔“出律,可见当时是一三五不论的。
         结论是什么?那就是如果说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作诗不对的话,元明清的诗人都错了,做的全不是律诗,只有改革开放后的诗人们做的才是律诗。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9 08:1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律至细时诗渐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0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为何不仔细解读《文镜秘府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18: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三羊,等待楼主的说法!

点评

三羊等这么久了,辛苦!但不知你要什么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8:5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18:22
在下三羊,等待楼主的说法!

三羊等这么久了,辛苦!但不知你要什么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8-5-20 18:52
三羊等这么久了,辛苦!但不知你要什么说法?

唐朝的声律,就在《文镜秘府论》里啊!

点评

对,五言正律势尖头,七言正律势尖头就是唐代五律,七律的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9:0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18:54
唐朝的声律,就在《文镜秘府论》里啊!

对,五言正律势尖头,七言正律势尖头就是唐代五律,七律的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1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8-5-20 19:01
对,五言正律势尖头,七言正律势尖头就是唐代五律,七律的格律。

七言律句,就在《文笔十病得失》蜂腰的举例里!

点评

后来为何失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1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9:1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19:04
七言律句,就在《文笔十病得失》蜂腰的举例里!

后来为何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19: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8-5-20 19:01
对,五言正律势尖头,七言正律势尖头就是唐代五律,七律的格律。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24同平1
6
崔曙《试得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终期圣明代,平平仄平仄】====24同平2
==============================

以上两首五律,就完全可以证明,唐朝近体诗不是【平仄24分明法】!

点评

六羊,今天碰到个宋朝人,回答了你的问题,你看对否: 问:沈宋是初唐人,何以初唐制定的格律,到中唐才成熟? 答曰:1.什么叫律诗? 答:律诗:顾名思义,有律的诗,写的时候要遵守纪律,否则就不是律诗,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2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19: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失传,至少宋朝也是这样的!
正如你的主贴里司马光的奏折:

依据诗赋取士的律诗、律赋,依旧讲究:“擿其落韻、失平側、偏枯、不對、蜂腰、鶴膝。以進退天下士”。
律诗,只讲究【蜂腰】,并不讲究【鹤膝】!
律赋,既讲究【蜂腰】,也要讲究【鹤膝】!

点评

律赋声律有些什么,三羊不妨细讲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1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9:5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19:18
没有失传,至少宋朝也是这样的!
正如你的主贴里司马光的奏折:


律赋声律有些什么,三羊不妨细讲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20:06: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19:12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六羊,今天碰到个宋朝人,回答了你的问题,你看对否:

问:沈宋是初唐人,何以初唐制定的格律,到中唐才成熟?

答曰:1.什么叫律诗?

答:律诗:顾名思义,有律的诗,写的时候要遵守纪律,否则就不是律诗,律诗 因格律严谨得名,起源于汉末成熟于唐末,律诗有四个概念:

A.指历史上一切有“律”的诗,“律”代表官方制订、发布的规则。

B.指唐宪宗、唐哀宗时期的诗,李义山等人在总结近体诗、今体诗的基础上,进 行完善,由官方颁布而执行。也就是俗称的晚唐诗。

C、指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 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清诗、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诗作 品。其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只是部分作品符合。

D、今天所说的律诗,指历史上相对符合(未必全面符合)格律的诗作品,亦包 括唐朝时候,并未归在律诗范围内的民间作品。比如,朋友之间的酬唱、以及压 私韵的作品。


2.律诗形成的过程

律诗是从唐初开始的, 至唐末,总共颁布过四次格律。其中一次是武则天的周朝。 这次颁布的格律是在初唐的格律基础上,由上官婉儿主导(领导,不参加实际工 作)而宋之问直接负责,抱括沈佺期,杜审言(杜甫的祖父)等等来整理归纳。 最后一次,李商隐等人整理后,律诗格律基本成型。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律诗,是宋朝时最后彻底完善,而再没有改变的律诗,也就是今天朋友们熟悉的律诗格律。

因此,如果我们非要宋朝的格律诗去衡量唐诗的话,毫无疑问,有些地方是不合适的。

律诗从开始到最后成型,从晋朝开始到宋朝结束,经过了七百年左右的时间。

不知对否,七百年啊七百年。。。

点评

我觉得律诗没这么复杂。律诗,指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的五律和七律,包括在所谓“近体诗”之中。其格律可以从沈宋的占多数的作品中找到,也可以在杜甫等盛唐诗人的作品中看出,并非到晚唐李商隐才定型。 律诗起自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8-5-20 20:06
六羊,今天碰到个宋朝人,回答了你的问题,你看对否:

问:沈宋是初唐人,何以初唐制定的格律,到中唐才 ...

不对!大大的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1: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丢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0 2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8-5-20 20:06
六羊,今天碰到个宋朝人,回答了你的问题,你看对否:

问:沈宋是初唐人,何以初唐制定的格律,到中唐才 ...

我觉得律诗没这么复杂。律诗,指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的五律和七律,包括在所谓“近体诗”之中。其格律可以从沈宋的占多数的作品中找到,也可以在杜甫等盛唐诗人的作品中看出,并非到晚唐李商隐才定型。
     律诗起自沈约的声律理论,即讲究四声,永明体中诞生了五律的雏形。到沈宋定型了:五律,七律,绝句,排律。也就是神龙年间几年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1:43
我觉得律诗没这么复杂。律诗,指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的五律和七律,包括在所谓“近体诗”之中。其格律可以从 ...

唐朝近体诗的定型,必定早于诗赋取士的科举!

点评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皇上拟定的试题是任意的。直到晚唐试帖诗还有齐梁体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0 22: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22:03
唐朝近体诗的定型,必定早于诗赋取士的科举!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皇上拟定的试题是任意的。直到晚唐试帖诗还有齐梁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2:20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皇上拟定的试题是任意的。直到晚唐试帖诗还有齐梁体呢! ...

永明体,所指的格律;齐梁体,所指的是风格。
你不要将齐梁体混淆成永明体!

春晓曲(一作齐梁体)
唐代: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2: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2:20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皇上拟定的试题是任意的。直到晚唐试帖诗还有齐梁体呢! ...

【皇上拟定的试题是任意的】,科举的方案是一定的!

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

文律:文章的音律或法则。

诗赋取士的诗,是格律诗;诗赋取士的赋,是格律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3: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2:20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皇上拟定的试题是任意的。直到晚唐试帖诗还有齐梁体呢! ...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一语破的,的是狡辩!

点评

是被三羊自己早已证明的事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2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0 2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23:29
【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一语破的,的是狡辩!

是被三羊自己早已证明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3: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3:50
是被三羊自己早已证明的事实

三羊何时证明过【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

点评

你列举的许多违律的试帖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0 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3: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3:50
是被三羊自己早已证明的事实

耍赖,也要要脸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0 23: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23:53
三羊何时证明过【诗赋取士并不一定用律诗】?!

你列举的许多违律的试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0 23: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3:57
你列举的许多违律的试帖诗

又在胡说八道!
你举出例子来!

点评

你翻翻你自己发过的帖子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1 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1 0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0 23:57
你列举的许多违律的试帖诗

王力胆子大,也不敢说试律诗不是近体诗!

点评

他也没说试帖诗肯定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1 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1 0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1 00:00
王力胆子大,也不敢说试律诗不是近体诗!

他也没说试帖诗肯定是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21 00: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20 23:59
又在胡说八道!
你举出例子来!

你翻翻你自己发过的帖子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21 00: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5-21 00:02
他也没说试帖诗肯定是律诗

王力常常依据试律诗当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