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7

用韵的情与理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15 2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5-15 22:04 编辑

吟者的观点在这儿总遭到嘲讽,虽然有的是他本人问题,但这里的保守势力也非一般。其实我的观点与吟者是差不多的。看看我十年前的文章就清楚,至今我观点不变。可能梅花山人就很反对了呢O(∩_∩)O哈哈~


      主要观点 刘氏平水韵一直是山寨货,但因为是对切韵的精简,所以很受民间的欢迎,很切合人们的需要,晚唐语音已变,宋时已大变,平水韵只能勉强反映语音,元后800年平水韵韵已与语音完全脱拍,用平水韵写的诗成为可观而不可读的怪物。直到民国时才开始拨乱反正,当今,用今音来写古体诗已成为科学的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
.
      韵是为读服务的,当与读脱节就只剩下文字,就如诗经,今天我们读它有许多已读不出诗味(当然,当时它是韵味十足的),诗歌的可读性的价值就丢了许多,化石性就凸显了。
      中国最早的韵书是切韵,这是正版货,获得朝廷批准的,从南北朝开始运用酝酿,隋朝定型,一直到唐初,但在写诗中运用起来太繁琐了,于是唐朝进行了一些灵活处理,于是朝廷重订切韵,第二部正版音韵唐韵诞生,写诗可用唐韵,由于方便与习惯,加上语音影响并不很大,所以成为科考韵书。到晚唐大动乱又使语音发生变化,这种动乱一直到宋朝建立。宋时的语音与唐韵已相差甚远,这种变化从日语中可明显看出,汉语输入日本有两次,一次是唐,一次是宋,因此出现许多异音词,比如“人”字,就有两个词,读音明显不同。于是朝廷又制定了宋韵,写诗词可用宋韵了,金朝的平水韵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它简化了切韵,使用方便,因此很受欢迎。被同样是平水人的南宋刘渊翻刻,在南方流行,由于打上了刘记标签,所以它是山寨货。南宋开始,社会又进入大动乱,北方的语音经历契丹辽金元的大变,语音变得面目全非了,到元时,入声都没有了,这时的元曲根本不用平水韵,不是不愿用,而是因为它是演唱艺术,观众原来是蒙人,演唱必须人们听得懂,平水韵一点用场也派不上,于是中原音韵出,可是它对诗词的写作却没发挥作用,山寨平水韵照样耀武扬威。尤其是清朝,由于对明朝的刻意仇恨,销毁和严禁翻印《洪武正韵》,却把元朝明朝已不用的平水韵改头换面成《佩文韵府》做科考韵书,使诗词离实际语音越来越远,成为一种用平水韵来排列文字的游戏。直到康有为维新运动,音韵问题才引起了重视,从此音韵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征程,五四运动以后是音韵拨乱反正的深化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音韵拨乱反正的定锤阶段。今天的京剧改革也很说明问题,现在的演员唱京剧,都用普通话了,如果用以前京剧语言(洛阳话或说是武汉音),鬼才听得懂呢。京剧改革成为我们古典诗词写作的表率。
      网络在古典诗词用韵上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矫枉过正阶段,改革开放后,大家对被文革打倒的古典诗词一下热火起来,各论坛的古典诗词版如雨后春笋,平水韵也被人们浓妆打扮出来,论坛平水韵的学习班风起云涌,这些本来都是好事,但矫枉常会过正,于是排斥今音写诗词的风气出现了,许多论坛不让今音诗词立脚,不是讽刺今音诗词不成诗,就是说写的是打油诗。这种习气直到05年左右才得到根本改变,用韵进入第二阶段,多数坚持平水韵的版主都让贤了,今音开始与平水韵和平共处,划出了一条科学的双方都能接受的界限,用今音或平水韵可不论,但不得古今音混用。后来诗词协会公布了中华新韵,虽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得到多数人认可。今音基本上一锤定音了。当今诗词的共识是双轨制,这是正确的,但这毕竟是暂时的妥协,是一种过渡,是向普通话过渡。我们要认清主流,可以预料不久以后,古典诗词用韵将进入第三阶段,以今音为主体的阶段,诗歌将恢复它能读的功能。
      有人说古典版块用今音就不成为古典版块,说这种话的人看来搞不清什么叫古典。所谓古典指的是形式与语言,而不是声音,历经几千年,你能定哪个时代的声音为古典?如果平水韵才是古典音韵,那比它早的切韵又该如何?比它更早的诗经又如何?用方言写作的楚辞又如何?比切韵晚的唐韵宋韵又该如何?和它们大不同的中原音韵就不是古典?如果承认它们都是古典,那你如何念给我听,你念的真正古音,我能懂吗?唯有古代的诗体形式,古代的语言结构形式,我们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能掌握,古代的声音今人是不懂的。朱熹曾想恢复诗经的读音,结果演了一场闹剧。因此,我们一般讲的诗词古典都是管其形不管其音的,论音则已是古代汉语的事了。以音来论,用平水韵写作的古典诗词都属于化石作品或半化石作品,可看而不可读。如果有人说他能用平水韵来读诗,其人必定为怪物。
      另外,多少年算古?一百年总可以算吧。如果算,则今音也不年轻了,清末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今音不年轻呀,那个时代的人早都作古了。
      国际交流用平水韵是较好的办法,是现实的做法,但主体是国内,主次不能混了。正如简化字的主流是正确的,不能迁就国际而还原繁体字,因为文字也是不断进化的,不能复古到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复古是死路,前进才有前途。
      平水韵早已落后了600年,写出的诗许多都不适宜读,为了能读,许多作者在平水韵中找古今读音一致的字来用,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能看能读了,不是化石作品了,但是平水韵的使用却大大缩水了,不知这是平水韵的幸事还是悲剧。
     有的人把坚持平水韵当作是保护国学,但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为什么悠久流长,就是它能与时俱进,不断的改革。文字如此,音韵如此,诗体如此,它们什么时候坚持不变过?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不要说别人读不出,就是你自己何尝读得出。你能分得出一东二冬区别在哪?六鱼七虞有什么区别? 十一真与十二文有什么区别?不要说一般的人搞不懂,就是我这个专科毕业的而且一生钻研古汉语的也说不清,据说许多专家其实也不甚了了。这说明我们不能把自己都不懂得的东西当宝,勇敢的抛弃它,把它留给专家们去研究,就如对待甲骨文金文一样,这就是保护国学。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5-15 22: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炒冷饭的干活

点评

版合并后已搞不清那些帖子发过  发表于 2018-5-15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5-15 2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吧,吟者的韵乃声韵本质上是对的,这世上哪有只可阅不可读的文体,但吟者忘了一个基本事实是近体诗的押韵已变为规范化的押韵书,这个韵书即切韵,押韵书就不可读不可歌么,当然不是,学与不学,懂与不懂的问题

格律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征就是平上去入的四声模式,音读的依据就是切韵,而切韵是古今方国之音,它不以时音为转移,所以,不论是宋人语音已变还是清代语音已大变均不变其基本体制

格律之外尚有古风,古风的用韵可没谁去规定,大致而言一是以自己的实际语音为凭,二是以古人的用韵方式为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5-15 2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是人际交流语音而不是阅读古汉语--尤其是韵文的语音,这一点要先厘清。
至于用普通话去创作格律,我不反对,但会把它当作一种新诗体看待,这种诗体的本质是三声而跟近体的四声脱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5-16 02:5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5-16 07:40 编辑

刚刚思想太前卫,请保护汉文化,诗词文化,诗词属于文学,现在诗词更应该属于文化,文化意味大于文学意味,中国在经历满清三百年殖民统治后,汉民族还留下了什么,诗词用韵应该保留和使用入声仄读。说点题外话,最近在网上看到的,如下。

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也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但是最近中国的教育局宣布将会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书本做重大调整。

第一就是卫青,霍去病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他们是为了反抗匈奴的民族英雄,在汉朝时候,将北方的匈奴赶回了漠北草原,才有了后世400年的太平江山。

其次关于民主英雄文天祥也要删除,还记得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如此一位气节高尚的英雄却被课本抹掉,其中的原因就是影响民族团结,毕竟蒙古已经是中国民族的一份子。

而要删减的人物之中还有屈原,因为并没有史料佐证,要不是屈原,你的粽子哪来的,你的假期哪来的,也不知道感恩吗?遗忘历史就是背叛,教育局读书那么多,难道就忘记了?


除了这几个民族英雄,还有神医扁鹊也会请出历史教科书,这是为哪般。。。


网上还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卫青、霍去病、岳飞和文天祥被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的时候!真的是痛心疾首,来回独步不得安宁!什么时候,我们的民族变得如此畏手畏脚,毫无勇气,这是1644明亡后几百年来被打断了脊梁都不敢面对历史了吗?什么时候,我们的民族变得连自己的祖先都不敢面对,不敢承认了吗?什么时候,我汉民族连基本的灵魂传承都不要了吗?这比战争更可怕,这是在自掘坟墓,自断根基啊!倘若他们天灵有知,一定心寒不已!


也有网友说:有名话叫“欲先亡其国,必先去其史”,不知是谁说的不过多少都有点道理,古埃、古巴比伦、古印度不是如此吗?我们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根据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课本中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开创了一代新风的将军从教科书中被删除了。

现在有的网友说这是“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史观,不利于而今的团结。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有这些英雄时,很多的民族不是都还没出现?历史难道不应该尊重事实,而为了一些顾虑而可以遗漏我民族起源?

从教材中抹去卫青、霍去病其实是教材的编著者们想要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下,为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良苦用心,但这么做却不小心落入了“去汉化”境地,有点弄巧成拙的意味。




点评

文不对题,扯的太远啦  发表于 2018-5-16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3
贡献
16886
金钱
297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16 07: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来的两韵之争,是没有分清声调平仄与声韵归押的区别,往往只把平水韵的押韵字与今声是否一致来否定平水韵的不尽合理,无视于平水韵的声调平仄是依切韵的不可动摇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