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4|回复: 74

关于《切韵》和《集韵》的异同

[复制链接]

307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8
贡献
16876
金钱
2968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13 15: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切韵》和《集韵》的异同

    北宋皇家组织将“增广切韵”即《广韵》编成之后,又一批学者则认为《广韵》字音只是唐韵的增广,和宋代现实语音相距太远。用今天的话来说,《切韵》相当于古汉语词典,须重编一本“今古汉语”词典,于是又“大兴土木”,几年内更编成了“集韵”即“集今古韵之大成者”,简称《集韵》,同音字异体字全收,号称较《广韵》多收一万多字。字音的反切声韵母都与《切韵》同一字有所不同,因此切出的本字声调也就不尽相同。例如《切韵》里的“探”,当通“覃”时它才可以是平仄两读字,如果依独用,它只读平声。李商隐诗句“青鸟殷勤为探看”,“探”在此处读仄,但此字本身则只读平声,读者必须知道它是与“覃”同意借音才为仄声。因此。《广韵》里“探,”只读平声,而《集韵》的“探”则在平声部仄声部都有,属平仄两读字。
    平水韵是依《广韵》声调定声调的,用于诗韵;而词韵则属于宋代时音,因此诗人在作词时,就增加了不少两读字;当清代的戈载编“词林正韵”时,就依《集韵》同时标有“入作平”、“入作上”、“入作去”。
    因此,《集韵》声调不用于诗但可用于词。周总理在组织编写《辞源》时定的原则是:全收《广韵》字;当《广韵》没有的字才选《集韵》字。因此作旧体诗可以用《辞源》定声调,而不能用《集韵》、《康熙字典》定声调。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汉语诗律学》摘抄:
    l.5 汉代用韵较宽。这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押韵只求近似,并不求其十分谐和;第二是偶然模仿古韵,以致古代可押的也押,当代口语可押的也押,韵自然宽了。到了六朝,用韵又渐渐趋向於严。这是时代的风气,和实际口语韵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现在说到第二期。六朝时代,李登声类的书,虽然想作为押韵的标准,但因为是私家的著作,没法子强人以必从。隋陆法言的切韵,假使没有唐代的科举来抬举它,也会遭遇声类等书同一的命运。後来切韵改称唐韵.可说是变成了官书,它已经成为押韵的标准.尤其是近体诗押韵的标准,唐韵共有二百零六个韵,但是,唐朝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凡同用的两个或三个韵,做诗的人就把它们当做一个韵看待,所以实际上只有—百一十二个韵。到了宋朝,唐韵改称广韵,其中文韵和欣韵,吻韵和隐韵,问韵和焮韵,物韵和迄韵,都同用了,实际上剩丁一百零八个韵。到了元末,索性泯灭了二百零六韵的痕迹,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又毫无理由地合并了迥韵和拯韵,径韵和证韵,於是只剩了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普通所谓诗韵,一直沿用至今。

点评

王力的这一段话有几个论点都是可商榷的,但我不想在这里和你讨论。好比切韵韵部的变化为:陆法言:193,唐韵一:197,唐再增:204,宋增广为206。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6: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皇家组织将“增广切韵”即《广韵》编成之后,又一批学者则认为《广韵》字音只是唐韵的增广,和宋代现实语音相距太远。用今天的话来说,《切韵》相当于古汉语词典,须重编一本“今古汉语”词典,于是又“大兴土木”,几年内更编成了“集韵”即“集今古韵之大成者”,简称《集韵》,同音字异体字全收,号称较《广韵》多收一万多字。字音的反切声韵母都与《切韵》同一字有所不同,因此切出的本字声调也就不尽相同。例如《切韵》里的“探”,当通“覃”时它才可以是平仄两读字,如果依独用,它只读平声。李商隐诗句“青鸟殷勤为探看”,“探”在此处读仄,但此字本身则只读平声,读者必须知道它是与“覃”同意借音才为仄声。因此。《广韵》里“探,”只读平声,而《集韵》的“探”则在平声部仄声部都有,属平仄两读字。
    平水韵是依《广韵》声调定声调的,用于诗韵;而词韵则属于宋代时音,因此诗人在作词时,就增加了不少两读字;当清代的戈载编“词林正韵”时,就依《集韵》同时标有“入作平”、“入作上”、“入作去”。
    因此,《集韵》声调不用于诗但可用于词。周总理在组织编写《辞源》时定的原则是:全收《广韵》字;当《广韵》没有的字才选《集韵》字。因此作旧体诗可以用《辞源》定声调,而不能用《集韵》、《康熙字典》定声调。
===========================================

“集韵”即“集今古韵之大成者”,简称《集韵》】,第一次听到如此说法!
例如《切韵》里的“探”,当通“覃”时它才可以是平仄两读字,如果依独用,它只读平声】,你有《切韵》的依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8
贡献
16876
金钱
2968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6: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5-13 16:3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5-13 15:57
王力《汉语诗律学》摘抄:
    l.5 汉代用韵较宽。这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押韵只求近似,并不求其十分 ...

王力的这一段话有几个论点都是可商榷的,但我不想在这里和你讨论。好比切韵韵部的变化为:陆法言:193;唐韵一:197;唐再增:204;宋增广为206。

点评

不一定要讨论,有把握就讨论,没把握的,提出问题就可以了。不要像唐尧一样灼灼逼人要人回答,大家有不愿讨论的自由。也不要像格老也,人家不愿回答,便说人家耍流氓。希望我们这里形成良好的讨论环境,讨论一律自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6: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切韵》里的“探”,当通“覃”时它才可以是平仄两读字,如果依独用,它只读平声。李商隐诗句“青鸟殷勤为探看”,“探”在此处读仄,但此字本身则只读平声,读者必须知道它是与“覃”同意借音才为仄声。因此。《广韵》里“探,”只读平声,而《集韵》的“探”则在平声部仄声部都有,属平仄两读字。
-----------既然这样怎么说《集韵》用于词不适合诗呢,这不是适合诗的例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5-13 16:30
王力的这一段话有几个论点都是可商榷的,但我不想在这里和你讨论。好比切韵韵部的变化为:陆法言:193;唐 ...

第四节近体诗的用韵
  4.1我们在导言(1.5– 6.)里说过,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是《切韵》或《唐韵》,凡韵书中注明“同用”的韵就可以认为同韵;到了元末,索性把同用的韵归并起来,稍加变通,成为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后代所谓《平水韵》,也就是明清时代普通所谓“诗韵”。由此看来,若说唐宋诗人用韵是依照《平水韵》的,虽然在历史上说不过去,而在韵部上却大致不差。现在我们就把这一百零六个韵列表如下,并附注着《唐韵》原来的韵目:
一东【上平】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下平】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上声】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篠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廿一马
廿二养

廿三梗


廿四迥


廿五有


廿六寝
廿七感

廿八俭


廿九豏


一送【去声】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线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映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入声】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王力的这段话,可是明明白白的说明,《唐韵》是206个韵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一东【上平】
2
二冬
3
4
三江
5
四支
6
7
8
五微
9
六鱼
10
七虞
11
12
八齐
13
九佳
14
15
十灰
16
17
十一真
18
19
20
十二文
21
22
十三元
23
24
25
十四寒
26
27
十五删
28
29
一先【下平】
30
31
二萧
32
33
三肴
34
四豪
35
五歌
36
37
六麻
38
七阳
39
40
八庚
41
42
43
九青
44
十蒸
45
46
十一尤
47
48
49
十二侵
50
十三覃
51
52
十四盐
53
54
55
十五咸
56
57
58
一董【上声】
59
二肿
60
三讲
61
四纸
62
63
64
五尾
65
六语
66
七麌
67
68
八荠
69
九蟹
70
71
十贿
72
73
十一轸
74
75
十二吻
76
77
十三阮
78
79
80
十四旱
81
82
十五潸
83
84
十六铣
85
86
十七篠
87
88
十八巧
89
十九皓
90
二十哿
91
92
廿一马
93
廿二养
94
95
廿三梗
96
97
98
廿四迥
99
100
101
廿五有
102
103
104
廿六寝
105
廿七感
106
107
廿八俭
108
109
110
廿九豏
111
112
113
一送【去声】
114
二宋
115
116
三绛
117
四寘
118
119
120
五未
121
六御
122
七遇
123
124
八霁
125
126
九泰
127
十卦
128
129
130
十一队
131
132
133
十二震
134
135
十三问
136
137
十四愿
138
139
140
十五翰
141
142
十六谏
143
144
十七霰
145
线
146
十八啸
147
148
十九效
149
二十号
150
二十一个
151
152
二十二祃
153
二十三漾
154
155
二十四映
156
157
158
二十五径
159
160
161
二十六宥
162
163
164
二十七沁
165
二十八勘
166
167
二十九艳
168
169
170
三十陷
171
172
173
一屋【入声】
174
二沃
175
176
三觉
177
四质
178
179
180
五物
181
182
六月
183
184
七曷
185
186
八黠
187
188
九屑
189
190
十药
191
192
十一陌
193
194
195
十二锡
196
十三职
197
198
十四缉
199
十五合
200
201
十六叶
202
203
204
十七洽
205
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6: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作旧体诗可以用《辞源》定声调,而不能用《集韵》、《康熙字典》定声调。-----用于写作这样定倒没有问题,问题是古诗中应该有许多《平水韵》(《广韵》)不适用,而用《集韵》则适用的,除了你的这个例子,我和三羊利用字典解释的其实都是这种情况。

点评

空说无凭,把具体例子举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8
贡献
16876
金钱
2968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在这里说的是:切韵又称唐韵,又称广韵,共206部。只说最后的多数,也可以这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6: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5-13 16:30
王力的这一段话有几个论点都是可商榷的,但我不想在这里和你讨论。好比切韵韵部的变化为:陆法言:193;唐 ...

不一定要讨论,有把握就讨论,没把握的,提出问题就可以了。不要像唐尧一样灼灼逼人要人回答,大家有不愿讨论的自由。也不要像格老也,人家不愿回答,便说人家耍流氓。希望我们这里形成良好的讨论环境,讨论一律自愿,不许强人所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6: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6:41
因此作旧体诗可以用《辞源》定声调,而不能用《集韵》、《康熙字典》定声调。-----用于写作这样定倒没有问 ...

对于考证古音来说,完全可以肯定:《集韵》,《平水》和《广韵》的大救星!

点评

但也未必完全如此,它含今(当时)音,今音则非古音,用之反误。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发表于 2018-5-13 16:53
赞同  发表于 2018-5-13 1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6: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了见闻,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8
贡献
16876
金钱
2968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6: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6:41
因此作旧体诗可以用《辞源》定声调,而不能用《集韵》、《康熙字典》定声调。-----用于写作这样定倒没有问 ...

空说无凭,把具体例子举出来。

点评

首先你自己举的例子,我把它当第一个例子,你去反对吧(^_^)  发表于 2018-5-13 16:58
原来发了许多这种例子,要顺手牵来要去查,我一向不留底的。这方面三羊是能手,我把球抛给三羊,我补充,例子多得很,不愁,三羊带头吧  发表于 2018-5-13 16:56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6:41
因此作旧体诗可以用《辞源》定声调,而不能用《集韵》、《康熙字典》定声调。-----用于写作这样定倒没有问 ...

集韵

介绍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即《广韵》颁行后31年,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李焘《说文解字五音谱叙》)。与此同时,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王应麟《玉海》)。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区别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宋景佑初年,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集韵》韵目下面所注的独用、通用的规定和《广韵》不同的,可能就是按照贾昌朝的建议修订了的。如明内府本《广韵》文韵下注"独用",《集韵》文韵下注"与欣通"。覆元泰定本《广韵》吻韵下注"独用",《集韵》吻韵下注"与隐通"。《广韵》问韵下注"独用",《集韵》问韵下注"与焮通"。《广韵》物韵下注"独用",《集韵》勿韵下注"与迄通"等等。都说明这种情形。还有许多字,《集韵》和《广韵》不是收在同一个韵部里,如"因",《广韵》在真韵,《集韵》在谆韵;"多",《广韵》在歌韵,《集韵》在戈韵等。此外,字的又音,《集韵》比《广韵》增了很多。

但是,《集韵》和《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集韵》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27331字。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文》,《集韵》这部韵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礼部韵略

介绍

《礼部韵略》和《集韵》都是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由丁度等人奉命编写的。《集韵》成书稍晚两年,《礼部韵略》在景佑四年当年就完成了。这部书是宋真宗景德《韵略》的修订本。由于它在收字和字的注释方面注意举子们应试常用的,较《广韵》、《集韵》都简略,所以称为《韵略》。又由于它是当时考官和应考的举子共同遵守的官韵,而官韵从唐代开元以来就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礼部韵略》。

《礼部韵略》只收9590字,仍为 206韵。这书虽在当时引人注意,而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它同《集韵》一样,在韵目下面所注的"独用、通用"的规定已与《广韵》的不同,这对后来的韵书中韵部的并合,韵部数目的减少却是很有影响的。=============================

丁度等人的《韵略》,是丁度等人《集韵》的简略版。
丁度的《集韵》不规范,难道丁度的《礼部韵略》也不规范吗?



点评

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文》,《集韵》这部韵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由于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所以研究古音,它不是金科玉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7:10
窄韵通用,从使用上合理,从理论上不合理。所谓韵,是由韵腹与韵尾构成,与韵字的多少无关。所以就会有窄韵,它正反映了韵的真实。而它们通用则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后来它们已靠拢了,已可以通用了。二是仍然是独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2
贡献
3388
金钱
4698
发表于 2018-5-13 16: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总理在组织编写《辞源》时定的原则是:“全收《广韵》字;当《广韵》没有的字才选《集韵》字。”
实在惊服周总理的这个正确判断,多年来的对解释唐诗的编程工作,走了不少弯路,正是在这一点上误判。当初,如是按周总理的指示办的话,不知省下多少功夫。

点评

周的这个原则确实是对的  发表于 2018-5-13 1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5-13 17:0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5-13 16:51
空说无凭,把具体例子举出来。

凭证,就在金斑竹你自己的楼主帖子里:
《广韵》里“探”,只读平声,而《集韵》的“探”则在平声部仄声部都有,属平仄两读字

点评

这个我说了,你再举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8-5-13 1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7: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8-5-13 17:08 编辑


窄韵通用,从使用上合理,从理论上不合理。所谓韵,是由韵腹与韵尾构成,与韵字的多少无关。所以就会有窄韵,它正反映了韵的真实。而它们通用则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后来它们已靠拢了,已可以通用了。二是仍然是独立的,通用就是强扭的瓜。所以当时的规定未必科学,但造成了某些字人为的强制的变读,这也是某些字从不同韵到同韵的一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7: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8-5-13 16:59
周总理在组织编写《辞源》时定的原则是:“全收《广韵》字;当《广韵》没有的字才选《集韵》字。”
实在惊 ...

苏版的这种说法,是在叫人难以忍受!

点评

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御制[康熙字典]序》也有“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说法。 唐的文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7:56
你难忍受,我幸灾乐祸^_^  发表于 2018-5-13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7: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文》,《集韵》这部韵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由于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所以研究古音,它不是金科玉律

点评

论汉字本身的注音释义数康熙字典最为完好。但近体诗起于永明体时代,历代传承,已不可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8
贡献
16876
金钱
2968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7: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7:10
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文》,《集韵》这部韵书也 ...

论汉字本身的注音释义数康熙字典最为完好。但近体诗起于永明体时代,历代传承,已不可改。

点评

近体诗起于永明体时代,---你们这些人,诗体都分不清,好笑呢  发表于 2018-5-13 1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7: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5-13 17:23
论汉字本身的注音释义数康熙字典最为完好。但近体诗起于永明体时代,历代传承,已不可改。
...

韵书韵部的合并,从唐韵、到广韵、到集韵、到平水,都是在循序渐进的合并着!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8-5-13 1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2
贡献
3388
金钱
4698
发表于 2018-5-13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8-5-13 18:0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5-13 17:08
苏版的这种说法,是在叫人难以忍受!

    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御制[康熙字典]序》也有“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说法。

    唐的文化,可以说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柱。《广韵》对字的解析,简明而正确,这是唐文化发达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集韵》是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多而烦,实在是不利于(诗词)文化的发展。

   我估计,在《广韵》时代,在全国范围应该也有多数的古体、俗体等的字和读音。只不过是《广韵》是规范了这部分的古体、俗体等的字和读音,而《集韵》把这一大堆不分精粗不加规范而集中起来而已。

    不管如何,于唐则《广韵》,尤其对唐诗关系的工作,这是无疑的。

    君不见,三羊先生一贯来,对唐诗的解析,引字往往是来自《康熙字典》,《集韵》。对字义尤其是平仄的解析,几乎是矛盾和混乱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5-13 18:09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8-5-13 17:56
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御制[康熙字典]序》也有“于唐 ...

对于《集韵》,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
《集韵》不及《广韵》名声大、流传广。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头大,二是【不注又音】。尤其是【不注又音】给检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集韵》研究概说
http://www.doc88.com/p-481987503979.html

点评

从字书角度说《集韵》的作用比《广韵》大,更有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8:21
一分为二。苏版引用的这段话是不错的:“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御制[康熙字典]序》也有“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8: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8-5-13 17:56
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御制[康熙字典]序》也有“于唐 ...

【君不见,三羊先生一贯来,对唐诗的解析,引字往往是来自《康熙字典》,《集韵》。对字义尤其是平仄的解析,几乎是矛盾和混乱的吗?】

这是传统的极端的偏见!

另:三羊引用的是康熙字典记载的韵书,如,唐韵、广韵、集韵等!

点评

问题是:永明体开端,唐近体定型的近体诗只是以当的的韵书(切韵为终定)为准的。至于后来更加完备的集韵、康熙字典,都不能推翻之前的规定。集韵、康熙字典用在别处可以,用于诗却不行。不见清朝作诗以佩文诗韵(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8: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13 18:06
对于《集韵》,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
《集韵》不及《广韵》名声大、流传广。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头大, ...

一分为二。苏版引用的这段话是不错的:“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御制[康熙字典]序》也有“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说法。 ”
你不是对唐后归纳的格律诗的规则一律不承认,为什么对唐后的《集韵》又这么信服,自打耳光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5-13 18: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5-13 18:06
对于《集韵》,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
《集韵》不及《广韵》名声大、流传广。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头大, ...

从字书角度说《集韵》的作用比《广韵》大,更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8: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8:19
一分为二。苏版引用的这段话是不错的:“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 ...

因为,《广韵》不及《集韵》更加符合《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5-13 18:25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8:19
一分为二。苏版引用的这段话是不错的:“唐诗的用字用韵主要查对《广韵》《平水韵》是最基本和符合实际的 ...

考证古音,与【唐后归纳的格律诗的规则】,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顺便提及:唐朝的格律诗,还要唐朝以后的人,去【总结】吗(即便是大家或名家)?!

点评

我说的是你的思维方式  发表于 2018-5-13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5-13 18: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5-13 18:21
从字书角度说《集韵》的作用比《广韵》大,更有用。

这是肯定的!
这是不容置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8
贡献
16876
金钱
2968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8: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5-13 18:28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5-13 18:13
【君不见,三羊先生一贯来,对唐诗的解析,引字往往是来自《康熙字典》,《集韵》。对字义尤其是平仄的解 ...

问题是:永明体开端,唐近体定型的近体诗只是以当的的韵书(切韵为终定)为准的。至于后来更加完备的集韵、康熙字典,则都不能推翻之前的规定。集韵、康熙字典用在别处可以,用于诗却不行。不见清朝作诗以佩文诗韵(平水韵)为准而不用康熙字典为准吗?

点评

说的不全对。诗韵与字典,功能不一样,所以不能等同,是互补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3 1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