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8-5-12 15:54 编辑
最接近的第一个源头不在江西
镇巴歌谣《十送红军》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 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 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 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 红军啊!思情似海不能忘。 .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手垃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 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 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 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 . 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 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 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兔子哭哀哀, 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 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 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 田里谷穗头低下,田里鲤鱼翻田坎, 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远走,走了财东要倒算, 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 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 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 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 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 镇巴县地处川陕交界,是“民歌之乡”、“红军之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词中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儿岩、七里湾、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属陕西镇巴县、四川通江县地名,全词意境也正符合当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的时段和情景。所以,镇巴才是这首歌谣真正的母源地。这首歌谣最早在镇巴境内传唱,镇巴也最先将其搬上舞台,随后载入《县志》,并勒石以记。 . 符文学说:“建国后,在1956年的秋未冬初,我到了永乐乡后,乡上让我到西乡街(两河口)找朱有炽,朱有炽住西乡街(两河口)上,他知道很多革命历史和红军烈士人物情况,朱有炽曾任过川陕省赤北县苏维埃税务局长,并在那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妻陈昌秀同时入党并任两河口乡苏维埃妇女委员长。我到西乡街找到朱有炽后,先谈了有关革命烈士和革命斗争史实后,他顺便唱了歌谣《徐向前到川陕,空山坝扎营盘,恶人个个脑壳砍,打得川军垮了杆》、《红军到了西乡街,人山人海云集来,河口街上搭高台,川陕首建苏维埃,首县就是赤北县,边境上空红了天》。他还说:“我还有一首较长的,一共十段,内容较好。歌名叫《十送红军》,接着他哼唱,我就记录,记录毕了又念起给朱有炽听,有错的地方作了纠正。我回到县上,将这首歌谣反复琢磨、过细推敲,加以整理,以富饶为笔名寄给“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过了两年,于1958年11月号的《民间文学》革命歌谣栏目中发表了‘镇巴歌谣’《十送红军》这首歌谣。因此说:“西乡街是镇巴歌谣《十送红军》的发源地。”随后,这首歌谣先后被收入《红色歌谣集》、《中国歌谣选》等全国性出版物,署名皆为朱有炽演唱、富饶(符文学笔名)搜集。 . 1959年,刘光朗(陕南民歌演唱家)从西安艺术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班毕业回乡教书,他说,“不久,符文学找到我把发表在《民间文学》的《镇巴歌谣十送红军》词交给我,让我谱曲,看了歌词后,我感觉非常美,当时心里很感动。很快,我按镇巴民歌的曲调谱了曲,并教给学生传唱。” . 刘光朗称:“前些年(1990年)曾到镇巴简池、永乐西乡街搞采录,找到了朱有炽的儿子,朱的儿子证实曾见证了符文学找他父亲收集这首歌词的过程。当时朱有炽的一位老邻居朱达武告诉我,‘那个老汉(指朱有炽)爱唱的很,经常弹个弦弦唱’,朱达武还为我学唱了几句朱有炽经常唱的《十送红军》词,用的是镇巴民歌《绣荷包》的曲调。” . 这首歌谣被人们误认为是江西民歌。而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创作则是在60年代初。 . “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演唱革命历史歌曲的指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决定创作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派出歌舞团团长汪洋,词作家张士燮,作曲家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编舞李跃先等,到江西采风,搜集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为歌舞创作做准备。来到井冈山后,他们听说茨坪敬老院有一些老红军,便怀着崇敬的心情登门拜访。老红军李新珠等人为他们唱起了《工农兵联合起来》:“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他们听说井冈山远近闻名的红军宣传队员“赖妈妈”赖发秀自小爱唱歌,是唱民歌的能手后,专程找到了她,“赖妈妈”为他们唱起了《送郎当红军》:“送郎当红军,阶级要认清,豪绅啊,地主啊,剥削我穷人。送郎当红军,切莫想家庭,家中啊,事情啊,我郎莫挂心……”此行,汪洋、张士燮等人走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的山山水水,搜集了大量的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其中不少是流传在井冈山地区的各种版本的送红军歌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井冈山根据地战事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在村口、河边、山坡上送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所以,井冈山有关送红军的歌曲特别多。甲地和乙地送红军的歌曲,其内容、曲调、唱法都不一样,富有地方民间特色。回到北京后,张士燮负责剧本创作,当他写到第四场红军长征时,感到需要有一首歌曲来表达井冈山的人民群众送别红军时那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情,从剧情结构上才能把第三场反“围剿”的戏衔接起来。张士燮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江西民歌综合起来,形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朱正本拿到歌词后,细读几遍,当即就想起了自己在江西采集到的赣南采茶戏的一些曲调。这曲调婉转优美,十分动听。其中一首送别亲人的曲调,如泣如诉,欲言又止,朱正本从中寻找到了音乐创作灵感。他又借鉴了西洋音乐回旋曲的形式,在民间曲调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加工。尽管一送、三送、五送、七送、送了又送,但层次分明,富于变化。每段最后一句的结尾,仿佛是下一段唱的开头,如巨龙盘旋,前呼后应,首尾相衔。从严格意义上讲,《十送红军》是一首创作歌曲。而1961年《十送红军》发表时,署名是:江西革命民歌,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这是因为剧本写出来后,刘亚楼明确指出:“我叫你们唱历史歌曲,现成的革命历史歌曲可以唱,不要另写!”为了避开创作痕迹,空政文工团领导决定,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的文学、音乐、舞蹈三大创作班子,统统称作编辑。《十送红军》的作者朱正本、张士燮,也就成了“收集整理”。那时候,大家都不太在意著作权。结果,这一署名方式沿用了40多年,乃至于许多人都误认为《十送红军》是一首历史歌曲,甚至于闹出了一场笑话,闹出了一场著作权纠纷。2001年,在庆祝建党80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长征》,该剧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画卷。剧中多次用唢呐吹奏《十送红军》,使得气氛更显得慷慨悲壮,有力地烘托了剧情。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红军撤离中央苏区时,乡亲们边打着火把送红军,毛泽东叫一位姑娘再唱一首《十送红军》,这位姑娘便含着眼泪唱了起来……空政文工团的老同志们看到此处,哑然失笑:“《十送红军》1961年才问世,长征时哪来的《十送红军》?”看了两集,老同志们发现片头片尾都没有注明《十送红军》的词、曲作者。原空政文工团总团团长黄河、副团长牛畅、歌舞团团长汪洋、《十送红军》的词、曲作者张士燮、朱正本,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打电话,写证明材料,澄清事实,要求予以更正。因涉及著作权,中央电视台不敢怠慢,很快就弄清了情况,迅速纠正了错误,并采取了补救措施。当电视剧《长征》播放到第15集时,片尾加注了如下字样:主题歌《十送红军》,编词:张士燮;编曲:朱正本。” .
. 第二个源头是江西红区的各种十送红军
. 当年在苏区唱的《十送红军》还有下面各种版本: 十送红军 一送郎,当红军,革命道路要认清, 资本主义切莫走,官僚财阀是仇人。 . 二送郎,当红军,劝你处处要留心, 谁真革命谁是假,切莫把假当作真。 . 三送郎,当红军,阶级兄弟团结紧, 自己阵地巩固好,冲锋杀敌不费神。 . 四送郎,当红军,服从指挥听号令, 临阵脱逃是丑事,革命史上留污名。 . 五送郎,当红军。冲锋杀敌要力争, 纵为革命牺牲了,伟大事业永继承。 . 六送郎,当红军,要爱家乡老百姓, 工人是我亲兄弟,农民是我自家人。 . 七送郎,当红军,豪绅地主莫留情, 仇人相见饶不得,日后他会起恶心。 . 八送郎,当红军,莫贪钱财莫爱金。 高举红旗向前进,切莫回头念家人。 . 九送郎,当红军,红军战士人人敬, 革命才是大出路,最后胜利属人民。 . 十送郎,当红军,临别赠言要记心, 哥哥打仗妹生产,消灭白匪享太平。 . . 有手抄于1932年的《十送郎当红军》山歌本: 一送郎哥去当兵,当兵要当那红军; 为了穷人闹翻身,红军是俺子弟兵。 . 二送郎来当红军,阿哥出去尽放心; 家中父母妹来管,阿哥且莫记挂心。 . 三送郎来当红军,阿妹话儿记心上; 不拿群众一针线,遵守纪律为人民。 . 四送郎来当红军,党的教导要用心; 苦练功夫学本领,一心一意杀敌军。 . 五送郎来当红军,全心全意当好兵; 思想行动要一致,练武学习有信心。 . 六送郎来当红军,顽强拼搏不怕累; 服从指挥任调遣,上山下海也甘心。 . 七送郎来当红军,勇敢杀敌立功勋; 喜讯传到俺家中,为国争光妹舒心。 . 八送郎来当红军,哥在前线打胜仗; 妹在后方大生产,功劳各半真开心。 . 九送郎来当红军,只要阿哥服役好; 哪怕十年又八载,海枯石烂不变心。 . 十送郎来当红军,早日打败那伪军; 凯旋归来齐欢庆,哥妹团圆结同心。 . . 十送情郎当红军 一送情郎当红军,向郎倾吐肺腑情, 你我都是同根长,革命路上结知音。 . 二送情郎当红军,小妹就是你家人, 二老有我来照应,隔山隔水不隔音。 . 三送情郎当红军,你我都是党的人, 党的恩情深似海,爷亲娘亲党更亲。 . 四送情郎当红军,红军都是一家人, 官兵就是亲兄弟,藤连藤来根连根。 . 五送情郎当红军,军队纪律顶严明, 一切行动听号令,万万不可任意行。 . 六送情郎当红军,要和气对待老百姓, 军民好比鱼和水,军爱民来民拥军。 . 七送情郎当红军,苦练武来勤习文, 宁可平时多流汗,莫叫临阵慌了神。 . 八送情郎当红军,要跟穷人把气争, 要报仇来要雪恨,勇敢杀敌不留情。 . 九送情郎当红军,常怀天下受苦人, 革命就要革到底,不可半路当逃兵。 . 十送情郎当红军,妹在家中候佳音, 等你胜利回家转,并蒂花开喜盈门。
.
. 十送郎 闽西 一送我郎床面前,劝郎当兵莫贪钱, 金钱主义要打倒,革命自有出头天。 . 二送我郎房门边,劝郎革命心要坚, 吃苦耐劳去革命,莫要一心想娇莲。 . 三送我郎天井边,劝郎为人莫信天, 犯了纪律会受罚,错了悔过也枉然。 . 四送我郎厅堂前,劝郎做事心莫偏, 革命工作要谨慎,群众相信乐无边。 . 五送我郎大门边,一轮红日照中天, 黑暗地狱过去了,光明大路在面前。 . 六送我郎大路中,望郎书信要多通, 胜利消息常常寄,妹见郎信心更红。 . 七送我郎拱桥头,打倒豪绅莫停留, 前面团匪消灭净,要防土豪在后头。 . 八送我郎出水口,劝郎要把大路走, 穷人起来闹革命,推翻反动有出头。 . 九送我郎别乡材,吩咐切莫当逃兵, 一心跟着红军去,消灭反动立功勋。 . 十送我郎十里亭,吩咐我郎慢慢行, 革命成功回家转,胜利回家行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