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7|回复: 2

[梦溪笔谈] 《诗的逍遥游》读后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5-11 23: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5-12 00:09 编辑

     写在前面:《诗的逍遥游》是张光昕先生的一篇理论文章,全题是《诗的逍遥游——必然性、神秘性、亲密性》,全文比较长,山人只引第一段并浅谈点读后感,希望得到各位诗友的指导。

     诗人张枣在接受黄灿然的采访时,谈到过一个令人醍醐灌顶的看法,他说写诗有点像悟禅:一开始,词是词,物是物,两者区隔无缘,互不相认;后来发展成词就是物,物就是词,写诗演变为一套纯粹的语言操作;到了第三阶段,词和物再次分开,从表面上看,这仿佛又回到了初始状态,但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洗礼,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此时的主体达到某种空以纳物的状态,无偏私、不挑剔地对待事物和环境,内心充满激情、理解和爱。诗人超越了书写,最终回到人的境界里,没有哪个词不能用,词和词处于必然的来龙去脉之中。
     这个写诗的三段论,如果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解释,似乎也说得通:第一阶段,词与物相互寻找,诗人绞尽脑汁,发明语言,力图再现周围这个动荡不息的世界,有道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词物合一,语言获得空前的威力,诗人在语词的游戏里创建、维系和消费着一个无尽的世界,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阶段,词与物在彼此占有后又拉开距离,但却牢牢携带上对方的肤色和体温,诗人在词语中开发出世界的广阔性和超越性,仿佛瞬间穿透了这个世界,并重新向当下生活致敬,无论它是惬意的、糟糕的还是无色无味的,诗人都抵达了一个必然性法则,他已将生活过程当做了诗的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后的一点体会:
     所谓人生三境界来自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如何理解这人生三段论并移入到对诗词的感悟上各有不同,张枣的感悟第一阶段是词是词,物是物,两者区隔无缘,互不相认,为什么会互不相认呢,这须从古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里寻找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译成白话是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这就明显了,说的是在诗歌的国度寻寻找找总也找不到窍门而一片迷茫,所以词是词,物是物,不知如何联系起来,不知如何去见物起兴、比,也就说是不知道移物入情,此是初习诗词者的通病。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张枣的感悟是词就是物,物就是词,写诗演变为一套纯粹的语言操作,仍然回到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理解,这两句说的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怎么说呢,为了进入诗歌的大门不懈的努力终无怨无悔,问题来了,诗歌的大门不是你不懈的努力终无怨无悔就能进入的,这需要天赋和悟性,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而悟道则是可以传教的,词就是物,物就是词,写诗演变为一套纯粹的语言操作,简单来说是由心及物,移物入心,诗歌自然从心里往外流淌出来,达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传客观物象之神了,苏轼在元三年教导他的小儿子苏过如何写物的方法时说道:“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体《白莲花》诗云:‘无情有恨何见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决非红梅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中体与。”

     第三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了还是不得见,,猛然一回头,却不经意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这里着重点是发现了他也即是说发现了诗词的特质和规律,这个阶段按张枣的理解来说是词和物再次分开,从表面上看,这仿佛又回到了初始状态,但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洗礼,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此时的主体达到某种空以纳物的状态,无偏私、不挑剔地对待事物和环境,内心充满激情、理解和爱。诗人超越了书写,最终回到人的境界里,没有哪个词不能用,词和词处于必然的来龙去脉之中,这个阶段当然比第二阶段高了一个层次,它由由心及物,移物入心而进入了山水来就我之性情的高级境界,所谓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的即是此境界,我即是物,物即是我,花亦非花物亦非物,我亦非物物亦非我,物我两相忘,这种境界可以说是具备了“超以象外”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这是一种参禅悟道的境界。

981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475
贡献
23849
金钱
297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5-12 14: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与物的关系,是有道理的。某写多了,对此已经有所感悟。

点评

对九门兄来说当然是多了,这是对诗词初学者而言的,用吟者的话来说,诗词门外汉何其多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2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5: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8-5-12 14:29
词与物的关系,是有道理的。某写多了,对此已经有所感悟。


对九门兄来说当然是多了,这是对诗词初学者而言的,用吟者的话来说,诗词门外汉何其多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