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8-5-9 10:33 编辑
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说一些根本不可能的或现实中不存在的大话。夸张得好,生动别致,添了味精,夸张过度,就成为假话、牛皮、笑话。所以夸张的度很重要。下面的例子不必具体分析,只是请大家以此为参数,归纳一下夸张的度有哪些?
跃进诗歌选 公社粮食堆成山,直上云霄不见尖, 喜马拉雅仰头看,直说哎呀脖子酸。 . 公社麦垛入云间,离天只有一尺三, 垛麦老汉烟瘾起,凑着太阳吸袋烟。 这一首选入教材,我小学四年级学过。“凑着太阳吸袋烟”至今不忘。 . 辛集有个露山坡,插到天里一半多, 要是和俺粪堆比,还得问俺喊哥哥。 . 大红旗下称英豪,端起巢湖当水瓢。 不怕老天不下雨,那方干旱往哪浇。 .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 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 四川一首出现较早的跃进歌谣: 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 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蚕长猫样大,猪长像大象; 一棵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个胖娃娃。 . 鲁山县西边陲的四棵树乡领导重视宣传,编快板、顺口溜的人比较多,还有人经常把报刊上的快板、诗歌摘抄到街中央墙壁的黑板上,甚而用大红纸抄写张贴,气氛热烈活跃。乡领导向县里汇报后,一时间由外地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连吉林省委哲学院都组团来了。为此,乡里编印了《四棵树乡跃进诗歌选》,该乡也被誉为诗歌之乡。 该乡领导向县里汇报时,说该乡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无不出口成章,吟诗答对。并用一首诗作证,说两个人在争论谁的诗多时,其中一个这样吟道: 您的诗成本儿, 俺的诗成捆儿, 挂到房檐下, 有的生芽儿, 有的撅嘴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