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5
注册时间2017-8-22
威望1879
金钱5546
贡献2801
金牌会员
 
威望- 1879 点
贡献- 2801 次
金钱- 5546 枚
|
本帖最后由 临风寄语 于 2018-5-15 22:38 编辑
笔者临坛以来,时见为诗的用韵和平仄之争,主要是平水韵的捍卫者和新韵的推崇者之间相互攻讦和彼此轻蔑,对此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争论无休,而对诗词创作和繁荣没有任何意义的无聊话题。
评判一首诗的好坏优劣,真的和用什么韵有那么大的关系吗?我以为答案是否定的。
难道用平水韵写的就一定是好诗,用新韵写出来的就是劣作吗?我看也未必。
其实根本用不着相互轻视和彼此攻击,自己喜欢什么韵就用什么韵,作品适合什么韵就押什么韵,用韵不过是选择一种作诗的工具而已,各随其便最好。因为这毕竟是诗之末而非诗之本,最终什么韵会成为主流只能靠创作实践来渐进引导和最终被大众所接受来实现,而非用话语权和口水仗来决定存废。用韵只是诗词形式上只涉及韵律和谐的一个点而已。
诗人的高明与否,作品精华糟粕的评判并不在于你用的是什么韵。诗是什么?终究还是要看诗思、意境、见识和诗旨。与用什么韵没啥关系。
在此我顺便请教一个问题:诗作在形成的的过程中究竟是随着意韵诗思的流淌和习惯自然的语感完成的呢,还是对照着平水韵表或其他韵表,挑出同一韵部的几个韵脚之后,然后削足适履的完成的呢?谁能如实回答?
如果根据当今普通话语音,凭借语感就可以写出音韵和谐的作品来,而用《平水韵》则未必。原因在于古今语音大多发生变化了。用古代韵表中的字再用今天的读音来吟咏,你跟本就读不出音律和谐的美感,因为他已经不押韵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环境——既语境,古今的语境完全变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除非你有古代语音的音准和语感,如果没有,要么你只能是把平水韵表背下来(但我个人臆测,在偌大诗坛中能把平水韵表完全背下来而写诗时根本不用去查的人不会有多少的),要么对照着韵表挑来拣去的找韵脚,那写诗目的似乎不是为了达意言情,而是仅仅是为了合乎韵律,这样的诗作注定是蹩脚的。一读便知。
还有诗坛板块中,所立的一些规矩也令人匪夷所思。如“默认某某韵,某某韵须注明”。我想问的是,既然你对某某韵那么熟悉,语感那么好,一读不就辨别出来了吗?干嘛还要给你注明?而注明的初衷和意义又何在?
另有“参赛诗作必须用某某韵而且要先经过格律检测器的检测,否则初选就刷掉”,看见这样的话我就想笑。鲜活的诗思、流淌的诗意、奇妙的想象、变幻的意境。。。。居然用冷冰冰的工具先来检测一番,也真是让人醉了。在此我对格律检测器和作诗器的发明者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乃神人神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