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尘埃 于 2018-5-23 20:17 编辑
【5月22日练笔】
看图,用渔洋九法写绝句一首。题目自拟,不限韵。
1、七絕【春归】押微韻
(鱼洋九发)
文/香水百合
舟停水泊日盈辉,草绿风柔鸿雁归。
来到故乡滩境域,春深何处不依依。
2、七绝.寻梦
文/若萱
草草辞家寻翠色。青山鸥鹭共陶然。
浮生且得闲时乐。何处人间续梦篇?
3、《七绝.归乡》
文/水冰泪
雁带轻舟一路行,懒闻身后鹧鸪声。
秋风昨日捎来信,可记当年竹马情。
4,《归隐》
文/夏荷
结舍寻悠绿水边,一竿闲钓不知年。
功名利禄无关我,今日谁人又当权。
5.江亭独坐
文/江自流
舟行欲晚橹声催,独坐江亭复酒杯。
向在家山长见雁,不知何爱此中来?
6.天涯苦旅
文/血玫瑰
天涯有梦踏征程,孤旅行舟热泪倾
多少离愁终不负,谁怜鸥鹭一声声
7.《七绝 归隐》 文/雲青
扁舟一卧钓春湖,与鹭衔杯对酒呼。
斟满闲情尘俗淡,君因何事隐仙都。
8.归隐
小薇
绿萍分处小舟轻,白鹭飞时琴与鸣。
此水此山常对坐,何须多问雨和晴?
9、闲居
文/绿竹清泉
清江一曲抱村流,鱼戏小萍半带羞。
钓罢轻吟春日美,何来白鹭立扁舟。
10、画中游
文/孙成仁
扁舟一叶画中游,水岸人家白鹭啾。
碧草长堤垂荫静,何人独钓乐悠悠。
附皓月老师5.22日点评练习 1、七絕【春归】押微韻 (鱼洋九发) 文/香水百合 舟停水泊日盈辉,草绿风柔鸿雁归。 来到故乡滩境域,春深何处不依依。 整首诗字句凝练脉络通顺。辉归依三平尾。 起 舟停水泊日盈辉, 此句实景描述,省略了主语我!对于所处的环境做以描述,赋起,实写。 承 草绿风柔鸿雁归。 此句对起的景色做以补充!伏笔在于雁归。是对此物有寄托,还为渲染? 来到故乡滩境域, 此句滩境域,域字赘笔!归雁与转前四呼应! 合 春深何处不依依 此句一语双关,是描述春深时景色的美,还是家乡何处不美! 此句 整首诗大体不错! 个人见解如有不当多多谅解 2、七绝.寻梦 文/若萱 (草草辞家)寻翠色。 青山鸥鹭共陶然。 浮生且得闲时乐。 何处人间续梦篇? 此诗,虽是以寻梦为题,那梦是什么?整首诗,虽未在诗面上直接描述,而是同过了,翠色,青山,鸥鹭等物像描述来表达对自然的喜好!暗线虽为提出对尘世厌倦,可何处人间续梦篇!足以证明一切! 草草离家寻翠色,这是此诗最大的败笔,(这孩子真不懂事U) 3、《七绝.归乡》 文/水冰泪 雁带轻舟一路行, 懒闻身后鹧鸪声。 秋风昨日捎来信, 可记当年竹马情。 整首诗以归乡所见所闻为背景!进而描述了归乡的急切。 起 雁带轻舟一路行 此句以我同归雁一同方向前行!侧面点点题。交代场景。 承 懒闻身后鹧鸪声。 鹧鸪的声音很美,可在却交代没有时间去听,对于诗题的归的急切!做了递进作用!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这句我喜欢。 转 秋风昨日捎来信, 因为有了起承的铺垫,转在这里很自然的出现,来信了真勾引读者继续往下读的欲望。 合 可记当年竹马情。 终于答案浮出水面。也许是家乡的人对自己的询问,也可是作者对家乡那人的询问!故事在诗外!诸君慢慢品尝 整首诗构思紧密,层层递进!对于归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脉络通顺,文笔清晰!不错的作品 4, 《归隐》 文/夏荷 结舍寻悠绿水边,一竿闲钓不知年。 功名利禄无关我,今日谁人又当权。 夏荷这首还算不错,首句侧面点题!承紧密衔接!转中前四特大的浪费!俩字虚华足以代替吧?而合中需要字句排序下。 5.江亭独坐 文/江自流 舟行欲晚橹声催, 独坐江亭复酒杯。 向在家山长见雁, 不知何爱此中来? 小江这首诗,下了功夫!此诗我反复看了三遍,只找到俩处小问题。承中的酒~合中的爱。整首诗,字句凝练,脉络清晰连贯,转以所见归雁,想象自己何时也如此雁能回故乡VVV 起 舟行欲晚橹声催 此句凝练,诗味十足,后三中的橹声催最为漂亮!此后三不仅把紧摇双橹的画面生动的刻画出来,同时也掺杂了自己的心境!对于事件,物像描述得体! 独坐江亭复酒杯。 承衔接了起的欲晚!非常紧密,小问题是其实你不用写酒杯,把酒字换成几字,不能更能突出那急切,与心情起伏吗? 向在家山常见雁 此句凝练,与起承拓开笔墨,但又息息相关,为什么?起中天欲晚,而加紧前进的步伐,为什么在江亭独自饮酒!答案即将浮出,我看到归雁的飞行的方向是自己家乡的方向!前三句安排巧妙 不知何爱此中来 合,紧紧与转中的相追,但何爱,虽是也是回家的迫切但纵观全诗,句意有些不连惯。 可换成 不知明日此中来? 修改为: 江亭独坐 舟行欲晚橹声催, 独坐江亭复几杯。 向在家山长见雁, 不知明日此中来? 此诗抓住江亭独坐片段,对全篇做以详细的布局。是篇不错的作品 6.天涯苦旅 文/血玫瑰 天涯有梦踏征程, 孤旅行舟热泪倾 多少离愁终不负, 谁怜鸥鹭一声声。 整首诗的构思还是不错的! 天涯有梦踏征程 此句直接表达外出的梦想!是很多在外离家的远出的共同点!怀揣梦想。 承 孤旅行舟热泪倾 此句一,承中的热泪倾,直白了些,凑了韵脚!起承俩句衔接尚可, 多少离愁终不付 这里就有些费解了,起承是外出寻找梦想,那在转上终不付?是凯旋归来了吗?后三下字欠妥。 谁怜鸥鹭一声声。 这里在重复下,鹭只有在惊吓时才会发出呱呱的声音!不过在这里我很喜欢你的一语双关之法,以它物寄托自己的情感! 这也是这首诗采用的手法最好的一处! 此诗主要是炼字,和下字不响!其实只需改几字就是首不错的小诗! 个人见解如有不当多多多谅解 7.《七绝 归隐》 文/雲青 扁舟一卧钓春湖, 与鹭衔杯对酒呼。 斟满闲情尘俗淡, 君因何事隐仙都。 此诗以归隐为主题,起承勾勒一副醉人的画面,转合在立意上就有些肤浅!说愁不言愁,那说归隐,那隐字也要埋于诗外,而不是写在字面上,那样写出来的诗还有味道吗? 此诗的关键问题是转的伏笔没有巧妙安排!导致在合的诘问上很无力!导致全篇失败! 8.归隐 小薇 绿萍分处小舟轻,白鹭飞时琴与鸣。 此水此山常对坐,何须多问雨和晴? 小薇这首小诗,总体还算不错,主要问题出现在俩处,起的韵脚轻,转中浪费了一些字眼!而在转中是对过去的回想,属于虚写,合的诘问同为虚写! 不太符合第九法! 关于第九法三个重点! 一是注意第三句的虚实承接 二是注意第四句作诘问 三是第四句和第三句意脉的联属。大意了吧! 此水在这里就是浪费!这俩字的浪费导致整首诗失败。 9、闲居 文/绿竹清泉 清江一曲抱村流,鱼戏小萍半带羞。 钓罢轻吟春日美,何来白鹭立扁舟。 整首诗,是以村野对生活的描述为主题,也是即景小诗,诗中没有太多的深意,只是对自己现状的生活与热爱大自然。 起, 清江一曲抱村流 此句最早出现在唐朝杜甫的《江村》 而后宋朝张垓的《云间阁留题壁间》借用此句,在明时程敏政的《半庄坂》也是原句借用,至于借用半句的就多了! 在这里说一下,大搬运手法可用,但必须你有完好的意境,不说比原作出彩,也要差不多!个人建议,大搬运尽量不用! 此句实景描述,对所处的环境做了勾勒!直接把主题的中的“村”进行描述。 承 鱼戏小萍半带羞。 平仄仄平仄仄平 从上下俩句来看,起是静态的描述,承做以动态描述!以江流拓展村的景致描述。采用拟人手法。 此句在音律上没有俩平相连,此句孤平 即使王力与启功在孤平上有争议,对于此句的格律,启功也承认为孤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铁定的) 此句在原意不变的情况下,小字可改为浮。 转 钓罢轻吟春日美 不知道这美在何处?转与起承间严重的营养不良。(还是另有伏笔) 钓罢在这里感觉没有具体意义。 合 何来白鹭立扁舟 何来下字不准,不如换成时,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句很有“芦花零落点汀洲,白鹭飞边泊小舟。”的风格 此句属于诘问 转合属于虚实衔接,转人为动作实景。 整首诗的问题一,闲字不突出, 既然是闲居,居做为固定场景,重点闲要突出! 其二,整体结构不够紧密!问题在于承与起的衔接上,中间缺少过渡! 三,多处用字不精准!下字不响, 多处赘字! 清泉这不是你真实水平。 个人见解如有不当多多谅解。 10、画中游 文/孙成仁 扁舟一叶画中游, 水岸人家白鹭啾。 碧草长堤垂荫静, 何人独钓乐悠悠。 整首诗在画面构思上还是比较不错的!人在画中游,虽然在表面是以客观思维,观看到优美景致,但在合上以何人独钓乐悠悠,以诘问的方式侧面点出,作者同样乐于山水,喜于山水!但那虚尘的牵绊,无法如垂者那样安闲自如! 起, 扁舟一叶画中游,首承句没有详细的说画面多么的美,而是以画中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直接点题。 承, 水岸人家白鹭啾 这句后三是整首诗最大的败笔! 水岸人家白鹭!这三点衔接起的画面很顺畅,对于画中游同样做了补充! 但韵脚一个啾字使整个画面的美感失去三分 你可以纵观整个古今诗词,几乎没有描述白鹭叫声,多是描述白鹭飞翔,单足独立等画面。 这是为什么?首先白鹭叫声不好听是呱呱的叫声!而且还是在惊吓时才会发出此声音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无声状态! 这回你返回到诗句,那白鹭啾的问题就一目了然!凑韵脚(铁定的) 转 碧草长堤垂阴静 这句的本意是想在手法上与承中的动态描述与转形成动静结合的描述,此句中,静字露骨,这个不用直接写出来,可能你看了古人的诗句,“晚凉更觉长堤静,自绕荷花待月明。” 感觉挺好不是,其实没必要勉强自己, 你可以就着重于绿色就可以,古人有很多这样的写法。自己可以搜索下!(转,后三不够精炼!) 合 以诘问的形式作结!并与转形成虚实相接!脉络连贯! 总体来说这首诗还是可以的! (个人见解如有不当多多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