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4

[阅读与欣赏] 【分享】《别母诗》赏析

[复制链接]

2379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70
贡献
37341
金钱
45114
发表于 2018-4-24 12:4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母》(清)汪中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这首《别母》诗写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依恋与不舍,但是为了生计前程,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新春伊始就不得不远走他乡谋生的心酸与苦涩……诗歌语言朴实平白,不事雕饰,却把母子深情与凄婉悲凉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动容。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
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
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
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
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
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岁末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她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二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生活化的描述,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真实而传神,令人感动。
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
诗人觉得自己过去一年出外求学,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内心惭愧,所以不敢直率诉说自己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用语质朴无华,却情真意切,语浅情浓,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归家后母子相见时那种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引得后世无数读者共鸣,堪称至情至性的一首好诗。

本文所有资料来自网络

1818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东方文苑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04
贡献
58451
金钱
70845
发表于 2018-4-24 2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拜读学习,敏儿辛苦,问好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8 0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