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9

浅读《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

[复制链接]

822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45
贡献
66766
金钱
826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1 13: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8-4-21 13:44 编辑

浅读《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

触景生情用诗语表达出艺术意境,就是意与像的有机统一出好诗。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的景象,在当时李商隐的眼里又美好又忧伤,夕阳,就成了诗人表达晚年情怀物像。


原文 作者:大有同人

《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

    一个倾向传统和保守的人,多半会认同我下面这个观点:在古典诗词中,特定的物象,往往代表着特定的涵义。为什么我要着重提一下“保守”呢?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对诗词进行创新,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不太注重意、象之间的关联了,他们往往自出机杼、别出心裁。所以我们今天,只在比较传统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诗词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

    大家知道,古典诗词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语言模式,相应的,读者也有了特定的阅读习惯。这些特定的语言模式和阅读习惯对人们施加了潜移默化的交互影响——当一首诗符合这些特定要求时,我们就觉得自然,反之就觉得突兀、别扭、不知所云(我们之所以读不懂很多创新诗词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故而作诗时,如何营造这些语言模式、顺应这些阅读习惯,十分值得思考。其中,物象和立意之间的搭配是否和谐,是一个重要方面。

    物象和立意之间,只有具备了和谐的逻辑关联,才称得上自然、精准。很多时候读者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往往就是因为违背了这点。笼统的讲,用物象表达命意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约定俗成的、非约定俗成的。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分别去探讨一下。

    所谓“约定俗成”,就是讲当我们看到某个物象时,大家的习惯上就觉得它代表了特定的、对应的意思。举几个例子:
    “折柳”,不言自明的代表离别,比如“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这些句子,作者有必要专门说明为何讲述离别就要用“折柳”吗?没必要,因为在大家的习惯认知中,“折柳”就是代表离别,它约定成俗了。

    “莼鲈”,不言自明的代表思归,比如“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莼”、“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这些句子。作者有必要专门说明为何讲述思归就要用“莼鲈”吗?没必要,因为在习惯认知中,“莼鲈”就是代表思归,它约定成俗了。

    “凭栏”,不言自明的要产生怅惘激愤等情绪,比如“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这些句子,作者有必要专门说明为何表达类似情绪就要用“凭栏”吗?没必要,因为在习惯认知中,这个动作产生不了兴奋、喜悦的情绪,它约定成俗了。

    类似例子很多,但我们暂时就讲这几个。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情形。

    所谓“非约定俗成”,就是在习惯上,某个物象并不被解读为具有特定的、对应的意思,只有经过作者的加工之后,物象和命意才能联系起来。举几个例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物象,并不约定成俗的表示友情,所以作者要加工一下,用“深” 、“千尺”、“不及”等词特别的予以说明,以使象和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成立。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鸿”这个物象,并不约定成俗的表示孤寂,所以作者要加工一下,用 “幽”、“独”、“孤”等词特别的加以说明,以使象和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成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相识”这样的情境,并不约定成俗的表示离家之久,所以作者要用“少小”、“老大”、“衰”等词特别的加以说明,以使象和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成立。

    关于非约定俗成的情形,暂时就举这几个例子。

    现在,我们分别对这两种情形,进行一个大概的总结:
    对于“约定俗成”的情形,因为特定的物象往往把读者的理解指向不言自明的方向,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设计加工,就能使意、象之间的逻辑成立;对于“非约定俗成”的情形,因为缺乏那些习惯认知中不言自明的指向,所以需要在作品中加以特别的铺衬,通过特定的情节设计、特定的形容词语、特定的衔接用语,想方设法让物象和命意产生关联,才能使逻辑成立。

    前者的好处是省笔墨,缺陷是容易让人觉得程式化;后者的好处是容易体现作者个性化,缺陷是费笔墨。

    当你判断,你想用的物象可以不言自明的表达想要的意思时,那么直接用前者即可;当你判断,你想用的物象无法不言自明的表达想要的意思时,那么要选用后者才行。
    约定俗成的情形,需要多学。大量的阅读,可以使人了解哪个物象可以代表不言自明的特定意思、哪个物象不能代表不言自明的特定意思;非约定俗成的情形,需要多思。圆贯的手法,可以让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体会到同一个物象这样用代表了什么、那样用又代表了什么。

    我们用一些例子,总结出了一点大概的规律,现在再找另一些不同的例子,看一下他们是否符合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

    已故的李梦唐先生有《癸未仲春自京回乡》:“十年孤旅偶还家,童子窥帘母递茶。却睹棠红心自怃,事亲不及一庭花。”棠红,这个物象,可以约定俗成的表达自责、伤痛的情绪吗?它不可以,所以梦唐先生用“十年”、“偶还”、“不及”等词语去设计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体现命意。

    万卷破先生有《回乡偶书》:“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竹”,也无法不言自明的表示时离家之久,所以需要专门用“二月”、“正月”、“未曾翻”等词语去设计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体现命意。

    金鱼的《望月寄友》说:“西风断续夜清寒,蓝幕无声挂玉盘。想得费城时正午,可怜月也不同看。”也是同样的道理,分别用“夜”、“正午”去连接“费城”和“玉盘”,用相隔之远体现怅惘之深,逻辑成立了。

    这样的诗,用了叙事的办法,用事件的脉络把整体串联了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技巧,天许兄曾提到过。上面都是非约定速成的情形。看一下另一种:
    廖国华先生有《丁酉七夕》:“一隔仙凡景便殊,岸边何得凤栖梧。人间屡见沧桑改,底事银河水不枯。”安全东先生有《游九江琵琶亭》:“一样青衫笑不成,琵琶亭上似闻声。空江寂寞鱼龙老,潮去潮来解送迎。”凤栖梧,约定俗成的表示良配佳偶;青衫,约定俗成的表示不得意者。所以他们就不必再做特别的设计了,情绪、命意自然而然就表达了出来。

    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约定俗成”、“不言自明”,是一般意义上的,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比如:梅花这个物象,经常代表孤傲、坚韧,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诗,但通过使用额外的加工手段,有时它也可以代表其他意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它不就成了体现思乡的道具了吗?

    所以我今天讲的这些,是一般思路问题,作诗时,往这个方向去思考的话,出现失误的概率是最小的——它不是唯一的,却是性价比最高的。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4-21 14: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今天讲的这些,是一般思路问题,作诗时,往这个方向去思考的话,出现失误的概率是最小的——它不是唯一的,却是性价比最高的。
----------用熟的意象不易引发岐议,性价比高是高了,不过也可能会是诗人的创新意识的天敌,试想一下,如果今天的人们一分离还在折柳,一思归还在莼鲈,一凭栏就怅惘激愤的话,我们是不是只能活在古人的阴影下而失去了自我

点评

来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4
贡献
16842
金钱
2957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1 14: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
------------
二月离家正月还---这一句并不好,其实他想说的是去年离家今年还。

点评

这句留下了一些空间,为什么是二月离家正月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6:42
来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4-21 15: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言、意、象的关系,我倾向于王弼的论述,至于如何去构建则是另一回事,无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客观地说,大有这帖子对初学是有启迪意义的】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4-21 15: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梅花这个物象,经常代表孤傲、坚韧,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诗,但通过使用额外的加工手段,有时它也可以代表其他意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它不就成了体现思乡的道具了吗?

大有这分析得对,“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梅在此首诗中说白点就是道具,这道具换成其它两相知的故乡物事也成立,不必刻意跟梅花的传统喻意等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45
贡献
66766
金钱
826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6: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8-4-21 16:39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1 14:53
所以我今天讲的这些,是一般思路问题,作诗时,往这个方向去思考的话,出现失误的概率是最小的——它不是唯 ...

来学习了,问好梅花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45
贡献
66766
金钱
826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6: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8-4-21 16:39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21 14:56
“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
------------
二月离家正月还--- ...

来学习了,金老春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5
贡献
4069
金钱
5249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6:4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21 14:56
“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
------------
二月离家正月还--- ...

这句留下了一些空间,为什么是二月离家正月还。

点评

万卷破先生有《回乡偶书》: “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 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2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45
贡献
66766
金钱
826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8-4-21 16:42
这句留下了一些空间,为什么是二月离家正月还。

万卷破先生有《回乡偶书》:
“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
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

点评

这个我知道,只是去年离家今年还是常态,二月离家正月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留下了一些悬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5
贡献
4069
金钱
5249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21:5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8-4-21 21:55
万卷破先生有《回乡偶书》:
“二月离家正月还,去年日历未曾翻。
归来不省节时改,庭院新生竹数竿。” ...

这个我知道,只是去年离家今年还是常态,二月离家正月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留下了一些悬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6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