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6

平水韵考 三江韵部所属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4-15 08: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8-4-15 10:26 编辑

本来想把每个韵部都考证一下,但只考证了三江就累了,不愿再动手了。因此就留下这篇半拉子文章。




平水韵考

一、三江韵部所属

三江韵部

原有的置疑

1.邻韵是位置相邻韵母相同的,还是不管位置多远只要韵母相同就是邻韵

2.三江七阳为邻韵,为什么却隔得那么远?

3.三江七阳原来是邻韵吗?什么时候变成相邻的?

4.制定平水韵时,既然三江七阳已经是邻韵,为什么仍然分开,还不放在一起呢?

5.三江与一东二冬到底有没有关系?

本文对第5点疑问进行一个一个核定。

上平:三江
三江韵部字数很少,只有17个。江字的声旁字“工”,在一东。幢字的声旁字“童”在一东。腔字的声旁字“空”在一东。泷字的声旁字“龙”在二冬。
1.江 《说文》:“从水工聲。古雙切。” “工”,在一东。 《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釋名》:“江,共也。”此二者皆声训,说明江本读貢、共音。《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又名江魚爲公魚。” 叶者不确定之意,是按前后押韵字推测该读的音,东江押韵,要不东与江同韵母,要不江与东同韵母,由《说文》《釋名》推知,应是江与东同韵母,江为ong韵。上古音系韻部东。又客家话:[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ong1 [宝安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沙头角腔] gong1 [东莞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粤语:gong1
2.双 江为古雙切。那么雙又读什么音呢?《说文》:“雙,所江切。” 雙江同韵。《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又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淙在二冬部。叶所終反者,蹤雙应同韵,蹤在二冬。根据雙江同韵,江读工音,则双从ong,由此又可推出南朝宋时三江部与七阳根本不同部。上古音系韻部东。粤语:soeng1
3.缸 《说文》:“从缶工聲。下江切。” 《說文》瓨也。《玉篇》與瓨同。(瓨《说文》从瓦工聲。古雙切。《集韻》乎攻切,音<石宫>。義同。又寒剛切,音斻。《博雅》甁也。又胡公切,音洪。陶器。)这段文字说明瓨本攻韵,后来分化为刚韵和洪韵两种。缸,上古音系韻部也分为东部和阳部。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ng2 [客英字典] gong1 [沙头角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海陆丰腔] gong2 [宝安腔] gong1 [梅县腔] gong1 [东莞腔] gong1 粤语:gong1
4.豇 此字出得晚,《说文》无。字典不见直接读工音的。此字《廣韻》《集韻》古雙切,音江。豆名。雙也好江也好,都是本文要研究的,暂不能定论,但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东莞腔] gong1 [宝安腔]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粤语:gong1,可见古汉语中它应是ong韵。
5.扛 《说文》:“从手工聲。古雙切。”又是“双”韵,字典不见直接读工韵的。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宝安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梅县腔] gong1 [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东莞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粤语:gong1 kong1,可见古汉语中它应是ong韵。
6.杠 《说文》:“从木工聲。古雙切。”从工韵、双韵。 《集韻》《類篇》沽紅切,音公。地名。《前漢·曹參傳》攻杠里,大破之。○按《唐韻》杠音工,古音也。上古音系韻部东。这说明唐朝时杠还是从ong韵。 客家话:[梅县腔] gong5 [台湾四县腔] gong5 gong1 [东莞腔] gong1 [宝安腔] gong1 gong5 [客英字典] gong1 gong5 [海陆丰腔] gong5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4粤语:gong1 gong3 潮州话:gong3(kòng)
7.腔 《说文》:“从肉从空,空亦聲。苦江切。” 空,也工声。《正字通》俗謂歌曲調曰腔。今俗从音作〈音空〉。又《集韻》:“苦貢切,空去聲。羊腊。”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海陆丰腔]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梅县腔] kiong1粤语:hong1
8.蛩[冬韵同] 《说文》:“蛩蛩,獸也。一曰秦謂蟬蛻曰蛩。从虫巩聲。渠容切”此义在冬韵。《集韻》:“古勇切,音拱。蟲名,百足也。”勇拱皆ong韵。《爾雅·註疏》:“蚰<上衍下虫>,江東人呼蛩。音鞏。”虽仄声,也是工声。属于三江韵的音,字典中反而没有。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语已不从ong韵了。
9.窗 《说文》:“楚江切。”《集韻》《韻會》:“麤叢切,音怱。通孔也,竈突也。”怱,韵母为ong。《韻會》:“案集韻,麤叢切,類篇韻補俱同。或作<上穴下怱>牕。《鮑昭·玩月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銷<上穴下怱>。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陶潛詩》有酒有酒,閒飮東牕。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則<上穴下怱>字合又於東韻收入。”叢<上穴下怱>牕,<上穴下怱>牕为窗的异体字,皆ong韵,今平水韵表一东部找不到<上穴下怱>字。由上举例又证明南北朝时窗还是ong韵。上古音系韻部东。 [东莞腔] cong1粤语:coeng1
10.邦 《说文》:“从邑丰聲。博江切。”按丰,《说文》:“敷容切”,容在二冬部。因此邦的古音应该是ong韵。邦又叶卜工切,音崩。《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同此音。这些叶音都指出邦在诗经中可能是ong韵。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g1 [东莞腔] bong1 [客语拼音字汇] bong1 [陆丰腔] bang1 [宝安腔] bong1 [台湾四县腔] bang1 [客英字典] bang1 [梅县腔] bang1。说明客家话已分化。粤语:bong1
11.梆 后出字,《说文》无。《六書故》:“字从邦,謂聲邦邦然。”因此该读邦。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梅县腔] bok8 bong1 [海陆丰腔] bang1 [客英字典] bong1 [宝安腔] bok8 bang1 bong1 [客语拼音字汇] bang1 bong1 [台湾四县腔] bang1,说明客家话已分化。粤语:bong1
12.泷 《说文》:“从水龍聲。力公切。”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全部说明它有ong韵读音。上古音系韻部东。潮州话:罗翁5(隆) 思红1(双),long5(i?ng) sang1(sang),有分化。
13.庞 《说文》:“从广龍聲。薄江切。”,龙韵江韵。《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義同。”鍾容龍皆ong韵。上古音系韻部东。粤语:pong4江西方言有pong1
14.撞 《说文》:“从手童聲。宅江切。” 童,ong韵。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东莞腔]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宝安腔] cong3 [客英字典] cong5 [沙头角腔] cong5 [梅县腔] c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5 cong1 [海陆丰腔] cong6 cong1粤语:cong4 zong6江西方言有tong3
15.幢 《说文》:“从巾童聲。宅江切。” 《韻會》:“徒東切,音同。《張衡·東京賦》設業設虡,宮縣金鏞。鼖鼓路鼗,樹羽幢幢。《註》幢幢,羽貌。”可见汉时为东韵。又通作潼。《集韻》:“潼容,車幨帷也。或从巾。”按潼为徒紅切、徒東切,音同。紅東同皆为一东部。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梅县腔] cong2 [海陆丰腔] tung2 cong2 cong6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dung4 d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2 cong2 cong5 [客英字典] tung2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3 | tung2 粤语:cong4 tong4 zong6
16.桩 《说文》:“从木舂聲。啄江切。” 《唐韻古音》:“舂,書容切。撞也。《晉書·宣帝紀》扼其喉而樁其心。”舂容皆在二冬部。上古音系韻部东。粤语:zong1
17.降 [降伏] 《说文》:“从阜夅聲。古巷切。” 夅为古降字,本为会意字。《集韻》:“乎攻切,音<石宫>。下也。” 攻在一东部。又《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註》:“降,乎攻反。”又《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忡与降同韵,忡在一东部,说明降在诗经中为ong韵母。又《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中与降同韵。《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宗降崇同韵。《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又《天問》:“皆歸射<竹头,右革左訇>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躬与降同韵,躬在一东部,唐时仍有此音。上古音系韻部东。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5 hong2 [宝安腔] gong5 | hong2 [海陆丰腔] gong5 hong2 [台湾四县腔] gong5 hong2 [客英字典] hong2 gong5 [东莞腔] hong2 gong5 [陆丰腔] hong3 gong5 [梅县腔] hong2 gong5 [客语拼音字汇] gong4 hong2 [梅县腔] gong5粤语:gong3 hong4
小结
1.以上17字上古全为ong韵母。根据上面资料,说明到唐时不变。
2.说明三江与一东二冬在上古至唐为邻韵,与七阳无关系。
3.后来三江与七阳邻韵相通了,说明语音是变化的,也说明古人写诗是随时代语音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我们不能死抱着平水韵不放,也不能说平水韵与切韵差不多,要承认变化。
4.到南宋编订平水韵时,很奇怪的是这时三江七阳早已同化,为什么编者却仍然把三江与二冬放在一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编者把原在一东部中已经变节的字另做一部,放在二冬下面表示这些字本是与一东二冬为伍的。
5.o和a口型大不一样,它们做韵头的韵母从来不相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三江部整体变节的情况?这种语言现象很值得研究。所以有人提议凡ng都可通韵,何况新韵中ong、eng已经做出了榜样,这两个韵的口型是很不一样的,既然可相通,那么eng、ang的口型也相差不大,不也可合并吗?于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极大的疑问,ong可转化为ang,那么a、e、o作为主要的元音,还有多大的价值?

306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50
贡献
16819
金钱
2949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15 0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背影去掉了。陆法言成书时将韵母相近的韵部互为邻排列。这邻近排列分为若开组,一东二冬三江为一组,组与组之间虽亦为邻,但不存在邻韵关系。上平三江与下平七阳不存在邻韵关系。后来之所以通押,是当时的时音使然,平水韵并不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15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4-15 09:0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15 08:38
将背影去掉了。陆法言成书时将韵母相近的韵部互为邻排列。这邻近排列分为若开组,一东二冬三江为一组,组与组之间虽亦为邻,但不存在邻韵关系。上平三江与下平七阳不存在邻韵关系。后来之所以通押,是当时的时音使然,平水韵并不承认。

《切韵》并非【一时一地】之读音,何来【时音】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8-4-15 0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4-15 09:25 编辑

1,切韵依从分不从合的原则,故分韵细腻
2,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声符相同的字源上同类,故三江在上古音系上是跟二冬同韵的
3,从音韵来说,三江音近二冬,故排在二冬之后
4,从历史角度来说,南北朝就已经是江阳不分,是陆法言依从分原则而分,但历史上不乏江阳相押的诗例
5,音韵有个渐变的过程,o变ɔ变ɑ变a是有轨可寻的,但具体的演变过程如何是门高深的学问,非专家学者难得其要,三江与七阳虽分属上下平,一来因历史因素而相押,二来因演变进程之差异而存在同音现象,如客家话江阳唐不分均读ɔŋ,但更主要的可能是遵从历史用韵实际而定为邻韵
6,依唐宋之后的韵书实际江阳又归于同韵,如中原音韵、洪武正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31

帖子

5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
贡献
131
金钱
191
发表于 2018-4-15 1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益的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38
贡献
21181
金钱
2726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4: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4-26 14:07 编辑

请瑞版主看。再看看梅花山人的归纳

点评

《上海滩》里面的”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江字的读法大家一般倒是都比较熟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5
贡献
4069
金钱
5249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6 14:2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4-26 14:05
请瑞版主看。再看看梅花山人的归纳

《上海滩》里面的”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江字的读法大家一般倒是都比较熟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