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5|回复: 29

何为“三春日日黄梅雨”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4-5 09: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赠湖南李思齐处士
韩偓
两板船头浊酒壶,七丝琴畔白髭须。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
知余绝粒窥仙事,许到名山看药炉。
-----------------------------------------------
三春
a.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又称作幕春)。
b.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c.三个春天,即三年。

此诗中的“三春”非上述三种解释。“三春”者,三春晖也。语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是指的春天的阳光。“三春日日黄梅雨”,本来该享受到阳光的季节却连日遭受到了连绵不断的“黄梅雨”,本来应该象作者一样报效国家、为朝廷效力、飞黄腾达的时候,因人生不顺、仕途不顺或是性格耿直等原因而未能如愿。

题目交代了李思齐为处士,是作者的故交?发小?同窗?不得而知。由于上述的一些原因,在青草湖畔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0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问不求甚解。有人认为如观不懂诗,主张把象如观这样的人驱离理论版。那么你懂,你来解啊?怎么一遇到难题时那些人就溜之大吉了?

还是那句话,对传统文化没有敬畏心的人,他研究什么都只能是停留在表面,哗众取宠一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4-5 10: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又开始闹笑话了。。。。。。

不想说你,你才是生搬硬凑,一片孤城远在西域边疆,你非要说在你们兰州,逻辑思维混乱。

读诗就是读诗,我读这首诗,作者没错,不看主旨表达什么,偏偏在黄梅雨上纠结,没出息。。。


我再告诉你,《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这里的九月是农历九月,三秋就是深秋季节、秋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4-5 10:5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4-5 10:59 编辑

读一首诗,当你不熟悉的时候,就先从了解诗歌作者开始,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开始,而不是用自己的有限知识和眼光,去做判断。

韩偓是干什么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他有什么兴趣信仰追求。。。
李处士,处士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人家没做过官,没有这个追求,你非要说人家仕途不顺,先入为主,你的理解有很大误差。


是的,中晚唐时期张祜是因为求官未能如愿,也不代表所有的处士都是因为仕途不顺,才叫处士,宋代的林和靖不就是一生不仕,梅妻鹤子吗。







点评

主贴这篇为正解,早就一剑封喉,你下去好好领悟。 不同你辨了,楼层很多,你慢慢唠叨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5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4-5 10:58
读一首诗,当你不熟悉的时候,就先从了解诗歌作者开始,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开始,而不是用自己的有限知识和眼 ...

主贴这篇为正解,早就一剑封喉,你下去好好领悟。

不同你辨了,楼层很多,你慢慢唠叨去吧。

点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5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4-5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8-4-5 11:05
主贴这篇为正解,早就一剑封喉,你下去好好领悟。

不同你辨了,楼层很多,你慢慢唠叨去吧。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4-5 13:5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解诗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真实身份,要了解黄梅雨的真意,不能不了解格那丁的境遇。

点评

有的人说只谈诗不许谈人,但有时不了解作者的背景很难深解诗意。 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真要深入研究不去了解能行吗? 所以我也认为适当的争论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守底线,不可恶口与人身攻击。 论坛论坛就是来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5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47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55
金钱
66
发表于 2018-4-5 14:2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4: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8-4-5 13:51
要解诗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真实身份,要了解黄梅雨的真意,不能不了解格那丁的境遇。 ...


有的人说只谈诗不许谈人,但有时不了解作者的背景很难深解诗意。

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真要深入研究不去了解能行吗?

所以我也认为适当的争论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守底线,不可恶口与人身攻击。

论坛论坛就是来论的,观点难免有碰撞。为求表面“和谐”而使诗与诗论的很多谬误不让人去揭,从而误导他人,我想这也是不妥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4-5 14:4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4-5 14:48 编辑

四川没有黄梅雨,这是死穴,用词不当,说什么其他没用。

黄梅雨是个中性词,雨的物象在诗词里可以去表达一种心情,秋雨绵绵,不也可以吗,认死理,不开窍。




点评

人不开窍你开窍,吹牛拍马切别要,秋雨绵绵时未到,何必胡扯放空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6 1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47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55
金钱
66
发表于 2018-4-6 12: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6 15:5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凡诗首先是形象思维,三春日日黄梅雨形象很具体就是湖南青草湖春未的连绵阴雨,

点评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 ------------------------------------------------- 杨梅还没有熟雨季就到来了,比喻人生不顺利。那么这三春时是否真的下雨了,这都不重要。 三春是借用《游子吟》的典故,即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6 16: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6: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4-6 16:4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4-6 15:52
注意凡诗首先是形象思维,三春日日黄梅雨形象很具体就是湖南青草湖春未的连绵阴雨, ...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
-------------------------------------------------
杨梅还没有熟雨季就到来了,比喻人生不顺利。那么这三春时是否真的下雨了,这都不重要。

三春是借用《游子吟》的典故,即便是“寸草”也要给春天带来一丝绿色,来报答春天温暖的太阳对自己的哺育之恩。所以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有两层含义。三春日日黄梅雨,一个是并没有被哺育,一个是无报答的机会。是暗指李思齐可能是因家境贫寒等原因人生成长不顺利,科考不顺利,所以没有报效国家的机会。

孤客年年青草湖。根据对仗的原理来推测,这个“青草湖”在当时也有深意。鄱阳湖在三国时就是训练水军的地方,所以有“军港”。青草湖紧邻着鄱阳湖,只有在夏秋雨季才会被水充满,冬春时水就会褪去。是属于比较荒凉、被冷落的地方。作者用在诗文中是衬托“孤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6 18:4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是黄梅雨,为何格那丁就是病句?因为格诗与意境不协调。韩诗虽然与一般黄梅季一节有误差,但毕竟在有黄梅雨的湖南,只是时间范围宽了些。格那丁不同。他不但时间拓宽,而且地点也拓宽,与诗的主题也冲突。

点评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比《游子吟》的作者孟郊(751—814)晚28年出生,所以韩偓所处的时代《游子吟》正在广为流传。“三春”在当时是熟语,所以诗文中一提及读者就会自然能联想到《游子吟》里的“三春晖”。作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6 1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9: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4-6 19:5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4-6 18:49
同是黄梅雨,为何格那丁就是病句?因为格诗与意境不协调。韩诗虽然与一般黄梅季一节有误差,但毕竟在有黄梅 ...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在《游子吟》的作者孟郊(751—814)逝后二十八年出生,所以韩偓所处的时代《游子吟》正在广为流传。“三春”在当时是熟语,所以诗文中一提及读者就会自然能联想到《游子吟》里的“三春晖”。作者故意错季节来写读者也能够会意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格那丁的那首不同,绝大多数读者并不知道他是四川人,杜甫的那首《梅雨》也不是他的代表作,并且宋代也被纠正说四川无梅雨。就算知道他是四川人,那回乡也不见得就是指的是回四川老家。梅雨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是有特定含义的,是属于专有名词。所以格那丁那样写并不会使读者能会意到所谓“诗外”包含的这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4-6 19:4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漢語大詞典》:三春  拼音:sān chūn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80

帖子

8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8
贡献
2192
金钱
3286
发表于 2018-4-6 20:0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总是跟在我后面,能不能有点出息,我前几天举例说范成大的关于杜甫诗里黄梅雨会引起后人误会。你就接着发帖,来说杜甫的这首五律梅雨。


有诗友发帖问韩偓的七律什么意思,我做了分析,你就又接着发帖,来说韩偓的七律。


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见,拾人牙慧,又不能自圆其说。






点评

我拾你牙慧?太可笑了吧?你把三春解为三春后,我是解为三春晖,能一样吗?  发表于 2018-4-7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23: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解释为早梅雨,故说明诗中的“黄梅雨”是指的“早梅雨”

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农历的三月是公历的几月?四月,至多延伸到公历五月上旬。而早梅雨是什么时候到?公历五月下旬,并且还是十年一遇。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基于上述资料基本上可以否定是“早梅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2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4-6 23:21 编辑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
--------------------------------------------------
如果勉强认定为"早梅雨“,那么这“三春日日黄梅雨”究竟是指的是一年的“早梅雨”还是指的年年都有“早梅雨'?前帖讲了,”早梅雨“十年一遇,不可能年年都有。如果是仅指的是一年,那么对句的”孤客年年青草湖。“中,只有一年才遇到”早梅雨“,除了这一年,那么其它的年份都可以遇到晴天?那么这联的起句与对句所表的意象就相互矛盾。只有一年在三春时遇到了黄梅雨,那么其它年份都是晴天,有温暖而明媚的阳光?那么人生还是蛮美好的吗?

所以这"三春日日黄梅雨“如果真是实指的话会与对句的表意发生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2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

此诗说李思齐老了,在船上不是喝酒就是弹琴,暮春时天天遭遇黄梅雨,连续几年孤身飘荡于青草湖。这么简单的诗句都要搞错?还青春年华!李思齐老了,在船上不是喝酒就是弹琴,青春年华天天遭遇黄梅雨,孤身一人一辈子在青草湖上漂荡,什么话?有这么惨?说得通吗?(格老也)
-------------------------------------------------------------
一个网名叫“格老也”的人是这样来解释这两句的:暮春时天天遭遇黄梅雨,连续几年孤身飘荡于青草湖。

这说明他是认定此句是实指的,那么这个暮春是指的一年还是“连续几年”?如果是仅指一年,那么前面的几年的暮春都是晴天?如果是指“连续几年,那么前帖已经举证做过分析,”早梅雨“十年一遇,不可能年年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23: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4-6 23:55 编辑

通过上面几贴的分析,如观在此作一友情提示:诗人长期作诗,说的神圣点是为艺术而献身。他们的思维普遍是发散的,逻辑分析能力是逐年减退的。而诗人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的,长期下去会对你所从事的主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理工科类的行业,影响会更大一些。所以诗人需要培养“定力”,平时注意这方面的影响。

关于这个方面北戴河先生发过一篇文章,详细阐述过这个问题,望诗友们引起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4-7 00:25 编辑

所以,此联应该如何解释与诠释呢?经过分析,实指已经行不通。弥补的方法是必须要尽量弱化季节的概念,那怕真正认定作者本人当年在构思时也是在实指,但是我们后人在诠释的时候也不能这样做,应该按照主贴所述而诠释,这是唯一的出路。


点评

你的思维太复杂,一首很简单的七律,你搞成猜谜语,诗人韩偓可不答应。。。  发表于 2018-4-7 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