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现在寺庙中,为道家所创。 一、成都龙泉驿石经寺观音殿、重庆永川区老君洞(老君洞,亦称三清洞、三仙洞,在牛斗山东侧)、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观音殿、万州长岭场镇锁口寺(八角庙)、魏城镇绣山村石堂观(又名石堂院)石柱、永川三教镇石龙崖刻等处的对联: 石砳磊(四个石)南海岸,木林森(四个木)普陀山。 图一 或作:石砳磊(四个石)南海屽,木林森(四个木)暜阤山。 图二 “屽”字是“岸”的异体字。下联中“暜”是“普”的异体字。 砳字音lè,同“肋”声。象声词,石头撞击声。《廣韻》力摘切。石聲。同礐。《六書略》二石相擊成聲。????(四个石),读lěi,在《搜真玉镜》里同“磊”,是磊的异体字,义为众石累积貌; (四个木),读guà,按照上联看来,应该同“森”,指树木众多貌。可能是说三仙洞如石多浪打的南海岸,如林茂的普陀山。万州长岭场镇锁口寺(八角庙)的此联则为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所撰,横批是“佛日增辉”。后毁于五八年,但现在还能看见庙宇的部分遗迹。 刚刚用对联解释: 石块众多,撞击声如南海岸; 森林繁盛,幽深景似普陀山。 各地读音有不同,如 1.石乐磊累南海岸,木林森坝普陀山。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观音殿的木与石位置不同,据说读为: 2.木林森隔南海岸;石集磊堆普陀岩。 3.或 mù lín sēn sēn nán hǎi àn , shí lè lěi lěi pǔtuó sh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