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3|回复: 36

清七律孤平例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3-7 12: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七律孤平例
查了拙集{四百首清人七律}一文,得孤平句二例。
诗本(淸·弘历)
  
诗本例分上下编,率当一百册余篇。丁年乐府补空白,戌岁盛京缀帙全。
秋月春风景无问,山情水态句捐妍。即今祥禫游犹懒,月令搜吟拟阙填。
忆兄(淸·方荫华)
 
梅花春信远相闻,别意远如落絮纷。山隔螺痕频有梦,江涵雁影记初分。
裁笺祇觉言难尽,学咏何由思不群。此日高堂应慰藉,遥听百里颂神君
。。。
另有一首第四字应平而仄
 春日泛舟(淸·胤禛)
  
兰舟宛转浪纹平,一棹容与荡晚晴。上苑春深芳草绿,西山落照远峰明。
长空鸦返千林暝,绝塞鸿归万里情。缥缈中流凭览胜,始知仙境有蓬瀛。

查典云有平仄二读
多音字辨析:
與 魚韻,平聲 (yú):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同“欤”。
與 語韻,上聲 (yǔ):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
與 御韻,去聲 (yù):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查含容与一词诗例106例,有3例平读。

過宛山蕩聯句(淸·張洵佳)
渺渺晴波似掌平,五年五度此經行。夕陽明滅涵空碧,孤棹容與戀客程。一角青山篷背落,數行疏柳渡頭迎。風光好處渾如昨,待與閒鷗證舊盟)。
雨中口號(淸·李鍇)
沙鳥容與易急湍,江魚潑剌避漁竿。百年野興閒中得,一片浮雲醉後看。
力役樵蘇循草澤,高秋風雨入煙巒。此身放浪無拘束,身外須知事事闌。
梅花書屋(淸·戴梓)
讀書自覺日容與,況有瓊瑤護僻居。清氣漲天香漠漠,澹烟籠月影疏疏。
湘塵絕徑琴音靜,晴雪迷空鶴步虛。何幸置身還太璞,嬾將白髮向簷梳。

1617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5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7 13: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孤平应该非常少。潭兄辛苦了,总是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3-7 15: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弘历和方荫华这两首孤平诗下面的关于“与”的讨论似乎与孤平无关吧?
感谢潭州老师又提供两例孤平,清代和近代诗孤平例是很难找到的,老师辛苦了,敬茶!

点评

我的孤平定义为,双平音节只有一个平声。仄平和平仄皆孤平。而这种失替的孤平,是非律句,才真属大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7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5: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7 15:22
弘历和方荫华这两首孤平诗下面的关于“与”的讨论似乎与孤平无关吧?
感谢潭州老师又提供两例孤平,清代和 ...

我的孤平定义为,双平音节只有一个平声。仄平和平仄皆孤平。而这种失替的孤平,是非律句,才真属大忌。

点评

原来潭州老师定义的孤平和传统看法不太一样。 按传统看法,五言以“仄平仄”开头的平脚句算孤平;七言后五字以“仄平仄”开头的平脚句算孤平。除此以外的五、七言句都不算孤平。比如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尽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7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3-7 16: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7 15:36
我的孤平定义为,双平音节只有一个平声。仄平和平仄皆孤平。而这种失替的孤平,是非律句,才真属大忌。 ...

原来潭州老师定义的孤平和传统看法不太一样。
按传统看法,五言以“仄平仄”开头的平脚句算孤平;七言后五字以“仄平仄”开头的平脚句算孤平。除此以外的五、七言句都不算孤平。比如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尽管“行”只一个平声字(两仄夹一平),但全句仍不算孤平句。同样,“长江一帆远”、“昔闻洞庭水”、“故人具鸡黍”、“八月湖水平”等句,尽管“帆、闻、人、鸡、湖”孤单,仍不算孤平句。若按潭州老师的观点,这些句子都属孤平句了。

点评

这是孤平的正确定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8 11:47
正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7 1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6: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3-7 16:46 编辑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7 16:32
原来潭州老师定义的孤平和传统看法不太一样。
按传统看法,五言以“仄平仄”开头的平脚句算孤平;七言后 ...

正是。但多只讨论王力诗论中的孤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把孤平看成大忌,拗也。救则合律。七言第一字多不究,不救,小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6: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湖/水平(仄仄/仄/平平之拗救句仄仄/平/仄平,是212句式)不属孤平句,而是孤平拗救句

点评

孤平无救。 孤平其实很简单。五言只有一种格式:仄平仄仄平。 七言二种: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1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6: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一帆远/是孤仄拗救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6: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昔闻/洞/庭水”、“故人/具/鸡黍”、此属拗极句.或称孤平特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3-7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老师的这些关于孤平的观点目前还只能算一家之言,如果今后能刊载于国家正式出版的纸质格律书中,那才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才能得到更大的认同也。问好老师,捧茶!

点评

刋出也不见得有权威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7 18:02
雨梦之孤平所论皆有典可查,也可明确解释各种拗句。诗词都不想出集,更莫说写了也不存底的诗论了。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7 1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7: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7 17:18
潭州老师的这些关于孤平的观点目前还只能算一家之言,如果今后能刊载于国家正式出版的纸质格律书中,那才具 ...

雨梦之孤平所论皆有典可查,也可明确解释各种拗句。诗词都不想出集,更莫说写了也不存底的诗论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7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5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7 1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7 15:36
我的孤平定义为,双平音节只有一个平声。仄平和平仄皆孤平。而这种失替的孤平,是非律句,才真属大忌。 ...

可做一家之见,只是呼应者估计没有。原因是现在是诗词没落期,巩固旧有的规矩都做不到,你还提出新的更严的要求,恐怕是白费心力。
潭兄,身体好些么?发帖悠些,身体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7: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诗都有一处双平音节和一处双仄音节。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上四式的孤平句式
仄仄/仄平/仄.-----此句式自救为:平仄/仄平/仄.他救改对句同位字.此即改下句第三字
仄平/仄仄/平.-----此句式自救为:仄平/平仄平.他救改对句同位字.此即改下句第一字
仄平/平/仄仄.-----此句式已自救.他救改对句同位字.此即改下句第一字
仄仄/仄/仄平.-----此句式自救式:仄仄/平/仄平.四拗三救.由于平收句不允许失替,故此句式极为罕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8: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四式的孤仄句式
平仄/平平/仄-----此句式自救为:平仄/仄平/仄.他救改对句同位字.此即改下句第一字
平平/平仄/平-----此句式自救为:仄平/平仄平.他救改对句同位字.此即改下句第三字
平平/平/平仄.-----此句式自救式:平平/仄/平仄.四拗三救.此句式常见,称拗句的特殊型式
平仄/仄/平平.-----此句式已自救.他救改对句同位字.此即改下句第一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8: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7 17:18
潭州老师的这些关于孤平的观点目前还只能算一家之言,如果今后能刊载于国家正式出版的纸质格律书中,那才具 ...

刋出也不见得有权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8 1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3-8 11:49 编辑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7 16:32
原来潭州老师定义的孤平和传统看法不太一样。
按传统看法,五言以“仄平仄”开头的平脚句算孤平;七言后 ...

这是孤平的正确定义。其他什么“孤仄”“孤平救孤仄”都是毫无根据的乱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8 11: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8 11:47
这是孤平的正确定义。其他什么“孤仄”“孤平救孤仄”都是毫无根据的乱说。 ...

孤平,也是【毫无根据的乱说】!

点评

你又不写诗,管什么孤平多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8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8 1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3-8 11:58
孤平,也是【毫无根据的乱说】!

你又不写诗,管什么孤平多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8 13: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3-8 13:5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8 12:39
你又不写诗,管什么孤平多平~~

你不要自称回写诗的诗人!
近体诗忌讳孤平,不是唐人的说法或理论,纯属清人赵执信的无稽之谈!

点评

据说孤平一说最早由王渔洋提出,远在赵执信之前,因此赵是否无稽之谈还不一定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8 16:41
又在攻击你的老乡,小心他家后人揍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8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8 14: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3-8 13:48
你不要自称回写诗的诗人!
近体诗忌讳孤平,不是唐人的说法或理论,纯属清人赵执信的无稽之谈! ...

又在攻击你的老乡,小心他家后人揍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8 16: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8 14:39
又在攻击你的老乡,小心他家后人揍你。

赵执信凭空杜撰的《声调谱》,纯属无稽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3-8 16: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3-8 16:5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3-8 13:48
你不要自称回写诗的诗人!
近体诗忌讳孤平,不是唐人的说法或理论,纯属清人赵执信的无稽之谈! ...

据说孤平一说最早由王渔洋提出,远在赵执信之前,因此赵是否无稽之谈还不一定也。转载一篇文章,你看看是否无稽之谈?
一、关于“孤平”
  “孤平”,是律诗的专用术语与禁忌。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大,为什么会有争议呢?主要原因是唐人没有告诉我们,乃至清初的典籍里也没有关于这个理论的记载。直到清康熙年间后,方见有王士祯等几位学者的关于此问题的论述。然正如启功所言:“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概念尚不够明晰。
到现代,有王力、吴丈蜀、启功与林正三等学者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顾名思义,推理演绎,又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两种定义,而形成两派。所以说,一直缺乏统一的、权威性定义,存有争议。下面就将两派学说的理论基础、源流与定义,系统梳理一下,做归纳整理,理清脉络,以供观者认识了解、比较分析。
  (一)清四家对“孤平”的理论学说
  根据资料显示,历史上最早提到“孤平”这个问题的人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王士祯。随后,他的甥婿、康熙进士赵执信有进一步的论述。但他们均没有使用到“孤平”这一名词。到乾隆年间,有学者李汝襄第一次使用了“孤平”这个词语,之后,同治年间的董文焕又提出了“夹平”的概念。
1、清·康熙学者王士祯
  清康熙大臣王士祯(1634—1711),在其著作《律诗定体》中第一式“五言仄起不入韵”中列出例诗后,用大字标明指出:“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字无妨也。”
  王士祯认为在五律用韵句“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必平,断不可用仄声,使平声字孤立,要保持两个平声字相连不单;在“仄仄仄平平”句中,则第一字可平仄不拘。
  又于第七式〈七言仄起入韵〉引例诗起句:“待日金门漏未稀”第三字下有注曰:“此字必平,凡平不可令单。此字关系,起句不比三五七句。”
  此谓起句用韵者,与双句用韵同例,不可令单,关系不比其它三、五、七不押韵的单句。即是说用韵的句要比不用韵的句子要求严格,在用韵的句子要注意“孤平”。这里,王士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孤平”的概念,也没提到“拗救”,但他所说的就是当代学者王力所总结的定义。所以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到“孤平”的人。
2、清·康熙学者赵执信
  继王士祯后,他的甥婿、康熙进士赵执信(1659—1733),在其《声调普》于五言律诗中,引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诗第二句“茧蚕初引丝”,于初字下注“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举李商隐《落花》诗首联对句“小园花乱飞”,花字下注“此字拗救”。并于诗后注明:“‘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又云: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处总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类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则古诗句矣。”“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联,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联则必不容不严矣”。
  这里,赵执信即提到了五言用韵句“仄平仄仄平”与七言的“孤平”问题,也提出了非用韵句“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的“孤平”问题。更主要的是还提出了“本句自救”与“对句互救”的拗救办法。比王士祯的理论更进了一层,更显具体些,但他仍未使用到“孤平”这个词语。
4、清·乾隆学者李汝襄说
李汝襄(生卒不详),在其所著《广声调谱》二卷卷上〈五言律诗〉一章,所列五律诸式中有“孤平式”,引诗例三首;
  唐?杜甫《翫月呈汉中王》起句:“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李白《南阳送客》次句:“(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次句:“(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李汝襄在此三例诗句的首字旁,均标出“孤平”所在,并在后面写道“孤平为近体诗之大忌,以其不叶也。但五律近古,与七律不同,故唐诗全帙中,不无壹二用者,然必借拗体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笔,非无心也。若不察而误用,失之远矣。”还明确指出:“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断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谓之拗句。”并引郑谷《书村叟壁》诗首句为例:“‘草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则肥字为平字单行而不纉矣。此将朝字用平,则肥字不得于上,犹得于下也,仍不单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李汝襄所列的三例“孤平”句式,俱是用韵句(平平仄仄平)首字原当平声而拗用仄声(仄平仄仄平)),出现第二字“孤平”的问题。并没有提到非用韵仄脚句存在“孤平”的问题,这就是说全是在“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式中犯“孤平”。首次使用了“孤平”这个词语和提出是近体诗“大忌”一说。以此看来,李汝襄的“孤平”理论算是阶段上集大成者,对后世王力等学者的研究影响至深。
4、清·同治学者董文焕说
  董文焕(1833——1877),在其《声调四谱图说》卷十一指出:“‘仄平仄仄平’这句式中,单一平声为两仄所夹者为‘夹平’。”这里首次出现了“夹平”之说。再看他的解释:“‘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一联首句三字拗仄,首字不救,则下句三字必拗平救之也。若下句三字既平,则首句亦可拗仄,盖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则首句首字又不必斤斤拗平以救之也。”
  即是说,如上联第三字当平而拗仄了,则需在下联同位该仄而用平来“救”,下联三字拗平则上联可拗仄。“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指的是“平平平仄平”这个句式,二三字连平,已保证不犯夹平,那么第一字就可平可仄了。有两个平声相连即不犯“夹平”。讲的是“对句互救”问题。
  再如:“‘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言外之意,首二字如不是连平,变为“仄平仄仄仄”,也是犯了“夹平”。
  这里又提到了仄脚非用韵句的“夹平”问题,就是说不论用韵句或非用韵句,都存在“夹平”问题。由此看来,董文焕解释的“夹平”问题,实际上就是“孤平”问题,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而已。但他在卷十二又云:“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却将“孤平”与“夹平”两个概念并举,而至于什么是“孤平”,却没有举例说明。这里存疑了(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9 05: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3-9 05:31 编辑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8 16:41
据说孤平一说最早由王渔洋提出,远在赵执信之前,因此赵是否无稽之谈还不一定也。转载一篇文章,你看看是否无稽之谈?
一、关于“孤平”
  “孤平”,是律诗的专用术语与禁忌。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大,为什么会有争议呢?主要原因是唐人没有告诉我们,乃至清初的典籍里也没有关于这个理论的记载。直到清康熙年间后,方见有王士祯等几位学者的关于此问题的论述。然正如启功所言:“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概念尚不够明晰。
到现代,有王力、吴丈蜀、启功与林正三等学者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顾名思义,推理演绎,又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两种定义,而形成两派。所以说,一直缺乏统一的、权威性定义,存有争议。下面就将两派学说的理论基础、源流与定义,系统梳理一下,做归纳整理,理清脉络,以供观者认识了解、比较分析。
  (一)清四家对“孤平”的理论学说
  根据资料显示,历史上最早提到“孤平”这个问题的人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王士祯。随后,他的甥婿、康熙进士赵执信有进一步的论述。但他们均没有使用到“孤平”这一名词。到乾隆年间,有学者李汝襄第一次使用了“孤平”这个词语,之后,同治年间的董文焕又提出了“夹平”的概念。
1、清·康熙学者王士祯
  清康熙大臣王士祯(1634—1711),在其著作《律诗定体》中第一式“五言仄起不入韵”中列出例诗后,用大字标明指出:“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字无妨也。”
  王士祯认为在五律用韵句“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必平,断不可用仄声,使平声字孤立,要保持两个平声字相连不单;在“仄仄仄平平”句中,则第一字可平仄不拘。
  又于第七式〈七言仄起入韵〉引例诗起句:“待日金门漏未稀”第三字下有注曰:“此字必平,凡平不可令单。此字关系,起句不比三五七句。”
  此谓起句用韵者,与双句用韵同例,不可令单,关系不比其它三、五、七不押韵的单句。即是说用韵的句要比不用韵的句子要求严格,在用韵的句子要注意“孤平”。这里,王士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孤平”的概念,也没提到“拗救”,但他所说的就是当代学者王力所总结的定义。所以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到“孤平”的人。
2、清·康熙学者赵执信
  继王士祯后,他的甥婿、康熙进士赵执信(1659—1733),在其《声调普》于五言律诗中,引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诗第二句“茧蚕初引丝”,于初字下注“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举李商隐《落花》诗首联对句“小园花乱飞”,花字下注“此字拗救”。并于诗后注明:“‘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又云: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处总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类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则古诗句矣。”“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联,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联则必不容不严矣”。
  这里,赵执信即提到了五言用韵句“仄平仄仄平”与七言的“孤平”问题,也提出了非用韵句“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的“孤平”问题。更主要的是还提出了“本句自救”与“对句互救”的拗救办法。比王士祯的理论更进了一层,更显具体些,但他仍未使用到“孤平”这个词语。
4、清·乾隆学者李汝襄说
李汝襄(生卒不详),在其所著《广声调谱》二卷卷上〈五言律诗〉一章,所列五律诸式中有“孤平式”,引诗例三首;
  唐?杜甫《翫月呈汉中王》起句:“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李白《南阳送客》次句:“(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次句:“(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李汝襄在此三例诗句的首字旁,均标出“孤平”所在,并在后面写道“孤平为近体诗之大忌,以其不叶也。但五律近古,与七律不同,故唐诗全帙中,不无壹二用者,然必借拗体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笔,非无心也。若不察而误用,失之远矣。”还明确指出:“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断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谓之拗句。”并引郑谷《书村叟壁》诗首句为例:“‘草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则肥字为平字单行而不纉矣。此将朝字用平,则肥字不得于上,犹得于下也,仍不单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李汝襄所列的三例“孤平”句式,俱是用韵句(平平仄仄平)首字原当平声而拗用仄声(仄平仄仄平)),出现第二字“孤平”的问题。并没有提到非用韵仄脚句存在“孤平”的问题,这就是说全是在“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式中犯“孤平”。首次使用了“孤平”这个词语和提出是近体诗“大忌”一说。以此看来,李汝襄的“孤平”理论算是阶段上集大成者,对后世王力等学者的研究影响至深。
4、清·同治学者董文焕说
  董文焕(1833——1877),在其《声调四谱图说》卷十一指出:“‘仄平仄仄平’这句式中,单一平声为两仄所夹者为‘夹平’。”这里首次出现了“夹平”之说。再看他的解释:“‘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一联首句三字拗仄,首字不救,则下句三字必拗平救之也。若下句三字既平,则首句亦可拗仄,盖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则首句首字又不必斤斤拗平以救之也。”
  即是说,如上联第三字当平而拗仄了,则需在下联同位该仄而用平来“救”,下联三字拗平则上联可拗仄。“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指的是“平平平仄平”这个句式,二三字连平,已保证不犯夹平,那么第一字就可平可仄了。有两个平声相连即不犯“夹平”。讲的是“对句互救”问题。
  再如:“‘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言外之意,首二字如不是连平,变为“仄平仄仄仄”,也是犯了“夹平”。
  这里又提到了仄脚非用韵句的“夹平”问题,就是说不论用韵句或非用韵句,都存在“夹平”问题。由此看来,董文焕解释的“夹平”问题,实际上就是“孤平”问题,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而已。但他在卷十二又云:“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却将“孤平”与“夹平”两个概念并举,而至于什么是“孤平”,却没有举例说明。这里存疑了(待续)。
关于【仄平仄仄平】,最早提出胡说八道的是赵执信,而不是王渔洋。赵执信叫【古诗句】,王渔洋称【令单】,王力叫【孤平】。

点评

最早提到仄平仄仄平应调节为仄平平仄平的,是宋末元初的方回,他说这是诗家通例。至于王渔洋的平仄谱,本就是自唐创律诗格律以来第一次以平仄谱形式面世,王渔洋的平仄学得自清初冯班,历代都是以家塾师传的方式传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0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3-9 07:1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3-9 05:13
关于【仄平仄仄平】,最早提出胡说八道的是赵执信,而不是王渔洋。赵执信叫【古诗句】,王渔洋称【令单】, ...

最早提到仄平仄仄平应调节为仄平平仄平的,是宋末元初的方回,他说这是诗家通例。至于王渔洋的平仄谱,本就是自唐创律诗格律以来第一次以平仄谱形式面世,王渔洋的平仄学得自清初冯班,历代都是以家塾师传的方式传授格律,孤平的避忌应该也是前朝传下来的,并不是王渔洋发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9 07: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3-9 07:2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3-9 07:10
最早提到仄平仄仄平应调节为仄平平仄平的,是宋末元初的方回,他说这是诗家通例。至于王渔洋的平仄谱,本 ...

方回怎么说的,不见可信的史料。
《律诗定体》实为托名王渔洋的造假。对于【仄平仄仄平】,赵执信叫【古诗句】,托名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叫【令单】,王力《汉语诗律学》叫【孤平】。当然,孤平的说法,不一定王力最早。

点评

元朝人方回在其所著《赢奎律髓》中说: 贾浪仙《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0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3-9 07:2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3-9 07:16
方回怎么说的,不见可信的史料。
《律诗定体》实为托名王渔洋的造假。对于【仄平仄仄平】,赵执信叫【古诗 ...




元朝人方回在其所著《赢奎律髓》中说:

贾浪仙《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9 0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3-9 07:25
元朝人方回在其所著《赢奎律髓》中说:

贾浪仙《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 ...

方回的说法,只能看做: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与赵执信的【古诗句】和王渔洋的【不可令单】,还是有一定举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3-9 09: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北山版主所言可以看出,清代孤平说是有历史来历的,并非凭空捏造的无稽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3-9 09: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3-9 09:31
从北山版主所言可以看出,清代孤平说是有历史来历的,并非凭空捏造的无稽之谈。 ...

即便方回的说法算作【古平】,也是元朝而不是唐朝啊!

点评

格律理论一般都是后人对前人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并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而前人多为实践者,很多东西尚在摸索之中,不可能当时就形成理论规范。比如律诗的三平调,唐人就未意识到其严重性,作品中多有出现,但随着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