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3-5 01:23 编辑
引子
传说明初有四位石坛高人,石学造诣已臻化境,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四人之间却是谁也不服谁,于是相约寿山之巅,各出藏石,以论高下。 这四个人就是名震海内的“石仙”、“石神”、“石魔”和“石怪”。 石仙陈天笑,居寿山松柏岭,一生研习石学,颇有心得。所藏美石,多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物,常人绝难望其项背。 石神文冕,居青田白羊山,终日以石为伴,不履红尘。尝作小诗一首以自娱:“常来大树下,头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石魔杨砂,居昌化灰石岭,喜藏石,常行走江湖,遇美石,虽千金散尽,亦要收为己有。 石怪铁尔木,居巴林雅玛吐山,痴石喜酒,放浪形骸。早年曾行走中原,遍寻石界名家,煮酒论石,好生自在。 四人这次寿山聚会,都纷纷亮出所藏宝贝,一较高下。斗石持续了三天三夜,各出美石百枚,但仍未分出胜负。四人最终所出美 石分别是:石仙的猴头田黄;石神的虎头灯光冻;石魔的牛头鸡血;石怪的狗头福黄。 四人都说自家宝贝最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眼见局面不可收拾,石仙不禁大怒,将手中猴头田黄狠狠砸向地面,“砰”的一声,猴头四分五裂,散了一地,惊得石神、石魔和石怪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石仙看了看三人,然后缓缓从衣袋里摸出一块拳头大小、绿光莹莹的石头,轻轻放到桌上,冷冷说道:“愚兄就剩这最后一件东西了,不知能入三位贤弟法眼否?” “艾叶绿!” 三人同时发出了惊呼,空气一时间几乎凝固。 半盏茶时间过去,三人才如梦初醒。石神笑道:“艾叶绿常有耳闻,但难见真物,今天却在陈兄手里见到,实在出乎我等意料。看来天助陈兄,我们三人只有甘拜下风了。后会有期!”说完,拉上石魔、石怪,匆匆下山而去。 这就是石界广为传颂的“寿山论石”,石仙陈天笑以一枚艾叶神品力挫三家,赢得了“石坛第一”的称号。 然而没过多久,陈天笑却突然暴死,而那枚艾叶绿也随之失踪了。 但有一人却对这枚艾叶绿仍念念不忘,他就是石神文冕。文冕要找到这枚艾叶绿,夺取“石坛第一”的称号。经多方探寻,他已获知这枚艾叶绿的下落。
(一)
福建寿山松柏岭南端有一悬崖,崖顶岩石如鹰嘴般凸于半空,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鹰嘴崖”。站在鹰嘴崖上俯瞰,下面总是白茫茫一片云海,根本看不到底。由于此处地势险恶,因此常年很少有人来此。 一天午后,终年难见人影的鹰嘴崖上却突然来了三个不速之客:一位紫袍老者,柱一根龙头拐杖,骨瘦如柴,须发皆白。另外两人都是年轻人,一胖一瘦,估计是老人的徒弟。两徒弟各背一个大麻袋,里面不知装的是啥东西。 三人在鹰嘴崖上转了一圈,然后找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岩石坐下歇息。过了一会,胖徒弟忍不住对紫袍老者道:“师父,您老人家大老远把我们带来这里,究竟为啥啊?”老者闻言一笑,对胖徒弟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憋不住话,我今天带你们来此,是要取一件宝物。” 瘦徒弟听得一怔,问道:“师父,这里荒山野岭的,哪来宝物?” 紫袍老者看了瘦徒弟一眼,然后伸手指向崖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宝物就藏在崖下峭壁中!” 胖徒弟一脸惊讶:“啥宝物啊,竟然藏这里?” 紫袍老者干咳了一声,缓缓说道:“这就说来话长了。这鹰嘴崖上曾有一座小寺,名叫宝泉寺,寺中有五六个和尚,其中方丈法号了凡。后来了凡圆寂,被制成了肉身菩萨秘密供奉。但没隔几年,宝泉寺被一场大火焚毁,寺中和尚连同肉身菩萨都一齐失踪了。后来江湖中出了一个传言,说了凡其实就是明朝的建文帝,为躲避朱棣追杀而出家归隐于此。了凡圆寂后,为求万全,寺中和尚又将其肉身秘密藏于崖下岩壁石洞中,并在洞中放养一条巨蟒,以防盗贼打扰。然后一把火烧掉宝泉寺,几个和尚也改投其它寺庙去了。” 听到这里,瘦徒弟忍不住插话道:“也就一具尸体嘛,算啥宝物?” 紫袍老者瞪了瘦徒弟一眼,吼道:“你懂啥?据说建文帝身上携带有一枚拳头大的龙钮传国秘玺,是用最名贵的艾叶绿石雕刻而成的,价值连城。这枚艾叶绿其实是石仙陈天笑的,被朱元璋看上了,于是派人毒杀了陈天笑,抢为己有,后来刻成传国秘玺传给了建文帝。建文帝虽死,但这枚印章仍会陪伴在他身边的。我们若能得到这枚艾叶绿,将不枉此生!” 胖徒弟又道:“既然江湖上已有这个传言,估计这枚印章早被盗贼掠去了吧?” 紫袍老者连连摇头:“非也非也!多年来确实也有一些盗墓贼下崖盗宝,都因这鹰嘴崖实在凶险,下去后都如泥牛入海,没了踪影,估计多半是摔死了,即便进入石洞中,也会成为蟒口美餐的。” 瘦徒弟听得眉头紧皱:“师父,照您这般说法,我们今天来此取宝,岂不是自寻死路?” 紫袍老者又连连摇头:“非也非也!我们今天是有备而来的。你们看看自己麻袋中是什么东西?绳子和牛肉!据说石洞就在崖下五十丈处,一会儿我们用绳子栓上一大块牛肉,并在牛肉上涂抹一层烈性毒药,然后将牛肉用绳放下去五十丈,引诱那巨蟒来吃,将其毒杀于洞中。一旦巨蟒死去,我们就可放心地援绳下到洞中,那枚艾叶绿印章,自然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师父真是厉害,不服不行!”胖瘦徒弟几乎同时发出了惊叹。 见两徒弟夸赞,紫袍老者更是一脸得意,于是开始发号施令:“话已说明,你们就按我说的赶紧行动吧!” 约莫半顿饭功夫,一切准备就绪。 紫袍老者从怀里摸出一个绿色瓷瓶,打开瓶塞,将瓶中红色毒水全部洒到牛肉上,然后叫两个徒弟开始向崖下放绳。绳子吊着牛肉缓缓而下,没多久就到达了五十丈处,紫袍老者喝令停止放绳,并将绳子系于崖边一棵老松树上。 忙完这些,三人便安坐崖上,静候奇迹出现。 大约日落时分,三人正等得昏昏欲睡之际,忽然地面起了一阵颤动,紧接着“喀嚓!”一声巨响,那棵系绳的老松树已被绳子拦腰拉断,上半截树干连同绳子一齐坠落崖下。 这变化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三人半天都没回过神来,大张着嘴,眼睛瞪得像牛卵。
(二)
话说三人见树被拉断,就知大事不妙,正惊惶间,地面又是一阵颤动,紧接着从崖下传来“哞”的一声怪叫,一道黑气飘了上来,腥臭刺鼻,中人欲呕。 紫袍老者见状大惊,对两徒弟喊道:“快退!这是蟒口毒气,闻不得。” 两徒弟得师父提醒,急忙后退了十来步,躲过了这道毒气。 紫袍老者从怀里摸出三粒红色药丸,丢了一粒进自己嘴里,然后向两徒弟各抛一粒,说道;“这是避毒丹,可防百毒,快服下!” 两徒弟依言服下药丸,齐声道:“谢谢师父!” 就在这时,崖边突然响起“哞”的一声怪叫,接着冒上来一颗牛头般大小的蟒头。蟒头呈乌黑色,但上面的两只眼睛却绿光惨惨,有如两个绿色铜铃。 此情此景,看得师徒三人倒吸一口凉气,浑身颤抖,亡魂直冒。 巨蟒冷冷地看了三人片刻,忽然仰天一声怪叫,然后猛一用力,整个身子都盘了上来,在崖上垒成了一座小山。这巨蟒身子粗如水桶,一身鳞片大如铜钱,在暮色中发出乌黑的光亮。 紫袍老者两腿一软,瘫坐于地,叹道:“本以为老夫花数十年时间研制的化骨毒水能毒杀此蟒,没想到这畜牲如今已百毒不侵了,看来我石神今天将难逃此劫了。只是还无辜赔上两个徒弟,唉……” 两徒弟听完师父这话,已知小命难保,不由得面如死灰,胖徒弟更是尿了裤子。 常言求生是人的本能,瘦徒弟突然对石神喊道:“师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还是跑吧!”话音未落,扭头便跑。 这一跑可激怒了巨蟒,一声怪啸,蟒头如闪电般扑向瘦徒弟,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嚎,瘦徒弟已被拦腰咬住。 巨蟒咬住瘦徒弟,将其高举空中,然后猛一甩头,将瘦徒弟扔下了鹰嘴崖! 目睹眼前惨剧,石神唯有闭目长叹:“徒儿啊,都是师父不好,害了你啊!” 巨蟒看了看剩下的两人,然后将头慢慢凑到石神面前,两只绿惨惨的眼睛上下打量了这老头半天,然后缓缓张开了血盆大口,鲜红的蛇信已拂到了石神的脸上。 眼见巨蟒就要咬下,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不远处响起一声大喝:“畜牲找死,拿命来!” 随着这声喝斥,两点银光快如闪电,直射蟒眼。 巨蟒识得厉害,急甩蟒头,躲过了一点银光,但另一点银光仍飞入了左眼。 “哞——”巨蟒痛得发出了一声怪叫。 石神扭头看去,见背后不远处的岩石旁站着一位白衣少年,风度翩翩,宛如玉树临风一般,料来救自己的人应该就是这位少年了。 石神正欲招呼白衣少年,却见负伤的巨蟒突然凶性大发,猛地蹿起一丈来高,凌空扑向白衣少年。 未知白衣少年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