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乐斋执行首版
精华233
注册时间2014-11-8
威望3294
金钱25236
贡献20183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乐斋执行首版
 
威望- 3294 点
贡献- 20183 次
金钱- 2523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4 15: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中美寻获二战"驼峰航线"美军飞行员遗骸纪实》
2002年9月27日,西藏拉萨饭店。一个白色的盒子静静地放在桌子上,盒子前面是一面中国国旗和一面美国国旗。盒子普通但不寻常,里面装着112片二战期间在“驼峰航线”上执行援华抗战任务的美国飞行员的遗骸。这些已经在西藏的深山中长眠了58年的英魂,如今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要重回故里了。
发现
1999年,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丹娘乡的两位猎人上山打猎时,发现了一堆银光闪闪的东西。他们好奇地翻看了一下,最后捡了一把手枪回家了。林芝军分区领导闻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勘察,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二战期间的失事飞机,并马上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2000年5月,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根据外交部的指示,派人再次进行勘察。时任西藏外办处长的通嘎是勘察小组组长,他带人经过艰苦跋涉,取得了部分飞机残骸。在返回途中,他们又听当地老百姓说,米林县里龙乡朗贡地区也有一架飞机残骸。据村民回忆,四五十年前,村民放牧时曾见一个人挂在飞机座舱内的金属钩上,另两人的遗骸在附近的小山洞中成背靠背姿势。通嘎临时决定:探访这架飞机。由于准备不充分,路途陌生而遥远,通嘎一行在寻访途中断粮了,但他们靠野菜充饥,还是找到了飞机残骸,进行了拍照取样。据此,初步确定这两架都是二战期间在“驼峰航线”上执行援华抗战任务的美国飞机。1942年开辟的“驼峰航线”,是二战期间盟军援华抗战的一条主要空中运输通道,西起印度的阿萨姆邦,东至中国的云南和四川,全长800余公里,要飞越平均海拔4500—5500米、最高海拔达7000米的连绵群峰。在这条航线上,中、美、英等国的许多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美国空军在持续3年零1个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对任何一个曾为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特别是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牺牲的人,中国人民都永远不会忘记。在云南、西藏、广西等地发现了这些飞机残骸后,中国政府均通过外交途径将有关情况通报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也马上回应,要求寻找遇难飞行员的遗骸。
险阻
根据中美两国的协议,2002年8月15日,美国陆军中央甄别实验室的一支搜寻发掘小组抵达拉萨。8月24日,中美联合勘察小组向坠机地点之一的朗贡地区进发了,随行的还有20多位当地民工和50多匹马。根据美方所掌握的资料,在朗贡地区坠毁的是一架 C—46型飞机,编号为美国空军41—24688 I C W A T C。1944年 3月27日该机在执行完空投任务后从中国昆明返回印度基地途中失踪,当时机上有 4名机组人员,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2岁。朗贡地区路途险恶,人迹罕至,原始密林中各种猛兽出没,而坠机地点又离里龙乡近80公里、海拔大约5200米的地方,虽时值夏季,但高寒缺氧,经常雨雪冰雹交加。摆在中美联合勘察小组面前的,将是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出发头一天,刚离开里龙乡不到1公里,就碰到了大塌方,只好弃车步行。塌方地段情况非常险恶,一阵风吹过,上面的泥石就簌簌地往下掉。人和马匹只能勉强通过,物资运输就成了大问题。幸运的是,此时恰巧驻地部队的一个连过来巡逻,不用联合勘察小组成员请求,战士们马上行动起来,帮助把所有的物资运过了塌方地段。美方人员羡慕地说:“你们的军民关系真好。”次日,又一个难关拦在面前。当联合勘察小组到达贡桑纳玛桥时,发现这座桥已被前几天的洪水冲走了,只剩下20多米宽的河面横在眼前。民工试着把马匹赶到对岸,好几匹马差点被湍急的河水冲走———看来蹚水过河是不可能的了。怎么办?美方成员丹尼尔勘察了地形后说,他准备游泳过去在河面上拉一道溜索。这是唯一的办法。丹尼尔脱掉衣服,腰上系上绳子,跳入冰冷的河水之中。刚一下水,他就被冲走五六米远,幸亏有绳子保护,否则人就被冲跑了。不一会儿,刺骨的河水让丹尼尔开始抽筋了,好在河面不是很宽,他奋力游了过去,顺利地拉好了溜索。丹尼尔虽然在美国阿拉斯加接受过高寒训练,但还是一个劲儿地说,想不到西藏夏季河水还这么冷!
发掘
坠机地点位于一个半山腰的山坳中,海拔5500米左右。美方8月26日派5名队员上山,结果多数出现高山反应,登山教练丹尼尔还剧烈呕吐,只得从半路上撤了下来。第二天,在中方人员陪同下,美方队长罗斯上尉再次亲自出马,带了4名队员上山,其中有一名是人类学家,专门负责发掘遗骸工作。由于年代久远,尸骨几乎很难寻获,美方人员在看了现场之后更感失望,只是拍了照片,捡取了一些遗物。正当人们想要离开时,丹尼尔却蹲了下来,在一处石头缝隙中用手抠了几下,举着一小块东西欢呼起来———他找到了一块头盖骨!在场的人兴奋地拥抱在一起,随后在美方人类学家的指导下,又找到了三块遗骨。第一天发掘就取得成果,让美方大感意外,于是提出发掘工作要延长10天。前线指挥长通嘎请示拉萨领导小组后同意延长。发掘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收集到的遗骸越来越多,但联合勘察小组却有许多人病倒了。中美双方都有人开始拉肚子、感冒,全身关节疼痛。中方唯一的汉族干部尹书明肺部感染,但他由于担任翻译工作,一直坚持不肯下山,与他一起工作的藏族同事和美国人无不肃然起敬。困难越来越多。由于四面环山,再加上天气原因,联合勘察小组与外界的通讯经常中断。同时,更大的危机———断粮也接踵而至。由于民工原计划3天就返回,因此给养带的不多,中方人员把自己的给养与民工一起分享,这无疑加速了物资的消耗。美方人员也逐渐开始断粮。中方一名队员说,可能是中美两国的文化不同,美方有些人食量大,先把干粮吃完了,可他们互相又不肯借。“我们中国人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尽管我们也缺粮,但我们还是把方便面和香烟送给他们,美国人也开始把巧克力送给我们吃了。”在这种情况下,通嘎决定让队员罗布运输物资上山,以保证供应。罗布在那条艰难的道路上先后跑了4次,最终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经过17天的发掘,美方共寻获了112片遗骸,并宣布朗贡地区的发掘工作圆满结束。
友谊
由于时间关系,丹娘地区坠机地点的发掘工作没有展开,但美方队长罗斯带领中美双方共9名队员到现场进行了勘察。丹娘的海拔与朗贡差不多,但道路更为艰险。美方一名队员一路上不断把随身物品往外丢,最后实在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在中方人员的激励下,他才起身赶路。回到大本营后他说,后来每走100米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极限挑战。9月26日,此次中美联合寻找二战美国飞行员工作全部结束。112片遗骸将被送回美国,经过鉴定以确认4名英雄的遗骸是否全部找到。回忆历经艰险的30多个日日夜夜,中方前线指挥长通嘎说,艰苦的环境让中美双方队员的友谊越来越深,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我们佩服美国人的敬业精神,一些队员徒手挖掘遗骸,不用任何工具,手都流血了,还在那里工作。美方队长罗斯则说,他先后到4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美军遗骸搜集挖掘工作,这次中国之行是最顺利的一次。中国人团结、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改变了他以往的一些误解。60年前美中两国人民并肩战斗,60年后美中两国人民又紧密合作,相信美中两国的友谊会更加美好。(邹陈东 裘立华)(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