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2-20 10:06 编辑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是用日文写成的吗?驳北戴河 北戴河说:《文镜秘府论》是用日文写成的。要求“把日语原文发来,谁翻译的,什么时代人,刻印的年代,是否假冒伪劣。”“日本在公元七百年,正式有自己的文字和著作,文镜秘府成书在公元九百年,已过去两百年了。” 事实是经中国现代学者卢盛江在日本的考察,日本现在收藏了《文镜秘府论》的日本各图书馆和大学中的手抄本共有23种,皆是用汉语写成的,有图片为证。北戴河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乱说。 日本是个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在古代属于汉语文化圈的国家,他们使用的文字最早是原封不动搬用汉字。只有到了唐朝中叶空海等留唐学者回日本之后才开始编制拼音符号“片假名”和“平假名”,到了中国宋朝时期才开始使用片假名和平假名,这些模仿汉字和草书形成的“假名”才勉强可以算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字。 正如一篇学术论文指出的:在日本“文字方面,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公元三世纪汉字传入日本,成为书写的唯一工具。从五世纪开始,才运用汉字的音和义(训)来记录本国的语言,发展了书写日语的方法。八世纪成书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称之为“万叶假名”,以后才进而成为片假名与平假名。 万叶假名:万叶假名是假名的一种,借用汉字的音读与训读来表记古代日本语音节的文字。简单地说,万叶假名就是直接用汉字作为假名,但是用法与后来的假名相同,实际还是使用汉字。所以在汉字刚传入日本时,假名尚未出现,日本人选用数十个汉字表音,就是万叶假名;而后他们对这些表音用汉字作了简化,以区别于表意用汉字,就形成了今天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万叶集》是使用万叶假名最有名的例子。 片假名采自汉字偏旁,平假名采自汉字草书,二者的产生,与汉字的关系重大,亦标志着日文字母的出现。相传写定片假名的是入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创制平假名的是入唐“学问僧”空海和尚,二人在学习汉文的同时受启发而作。文字的创制,为日本文明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并极大地促进了其发展。”《隋唐时期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刘银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1) 北戴河将日本使用平假名的历史提前了二百年,不顾事实说“文镜秘府论是用日文写成的”-----不知北戴河如此崇日媚日为哪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