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精华169
注册时间2014-6-5
威望1856
金钱20824
贡献18262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威望- 1856 点
贡献- 18262 次
金钱- 20824 枚
 
|
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5-12 17:57 编辑
一块银元
原创作者:半张酒票
三月的小镇,春光明媚,春暖花开,又到了踏青赏花季节。这天,西街的张、王、李三个穷酸秀才相伴出门,一路踏青吟春,作儒雅之行。三人一路行来,即景抒怀,吟诗作对,各显其才,好不快活。
话说三人进了桃花源,时见遍山桃花绽放,桃红连成一片,顺山势此起彼伏,如海如潮、如波如涌。张秀才人生得胖,性子急,遇事爱占先。诗兴一起,一句赞美便脱口而出:“桃树桃花红似海”。
王秀才立刻接上:“枝枝都向咱们开”。吟罢,昂首扬了扬他干瘦的萝卜头,似乎对他这个承句感到很满意。
李秀才也不示弱:“独有东风不知趣。”
张秀才一笑作结:“桃香吹到望夫台。”
把四句连起来就是:
桃树桃花红似海,枝枝都向咱们开。
独有东风不知趣,桃香吹到望夫台。
这首诗倒也押韵,意脉也非常通畅。只是不拘平仄,诗句也不算凝练,如打油一般。不过,乡下穷酸秀才,能够口占吟到这般程度也算是当地顶尖人物了。
过了望夫台坳口,有一小塘,四周苇草丛生,水中几只野鸭闲游,塘边一老叟垂钓于静谧之中。见这现成美景,上好题材,张秀才胖嘴一张,首句飞出:“黄鸭水面慢悠悠”。
王秀才亦不加思索:“老叟塘边望闲钩”。
李秀才这回迟疑半天才补上转句:“正是山人诗兴……”,李秀才本来想吟“正是山人诗兴到”,那“到”字还未说出,眼睛珠儿已经盯住前面几步远近一块东西不动了。张、王二秀才也顺着李秀才的视线看过去,只见地上亮铮铮摆着一快银圆,再顾左右,亦无旁人,想那银圆定是无主之物了。三人不自觉站成一圈,将那块银圆团团围在中间。大约顾及儒雅,谁也没有率先折腰去拾。
半晌,张秀才终于开口道:“地上见钱谁为先”?
王秀才接道:“你我同见地生钱”。
李秀才一口气将后两句说完:“若是要凭良心说,分明是我最先见。”
三人还欲续吟,只听铜锣一响,一顶官轿已到。定睛一看,原来是县大老爷到了,慢慢地在师爷搀扶下出了轿子。三人礼罢,站到一边,等待发落。
师爷问过原委后,老爷发话了:“三位既是斯文,怎么如此低俗,为这铜臭在此争执不休呢?”
三秀才低头不语。
“既然如此争执,想必是你们都需要这块钱是吧?”老爷见三人不语继续说:“那这样吧,不如你们说说,你们三人中谁个最穷,然后再根据穷的情况来评判。一来考考你们的文才,二来这无主之物也该有它的归宿。看看,谁先来呀?”
张秀才一听县大老爷发了话,急性子脾气立刻发作:“我先来”,上前一步道:
草房顶上漏蓝空,清水半锅煮寒风。
孤独一床烂棉被,盖了春夏盖秋冬。
张秀才一语惊人。县老爷惊异地点了点头,心想:此人厉害,句句见穷,谁还能及?且慢,再听听下面怎么说。原来这县大老爷平时也爱说个四言八句,此时大约已是意不在“评穷”而在消遣了。
正寻思间,只见王秀才漫不经心站了出来,说道:“在下不才,就步韵张兄一首”。说罢将他那萝卜头左右几摇,便吟了出来:
我家房屋是天空,星月为烛四面风。
草地作床倒头睡,梦里饥肠响冬冬。
“啊,你更厉害,连草房、烂棉被也没有,完完全全是个无产阶级啊!”县大老爷开始讥讽了。他明知此刻秀才们并非在真正比穷了,而是在比才智,比诗人激情发挥下贯用的夸张手法。于是,他饶有兴趣地问李秀才:“那么你呢,他俩都这般穷法,你难道还能比他俩更穷?”
“然也、然也,”李秀才不慌不忙应道,“我——”:
三年未吃饭,两年未抽烟。
还剩一口气,就等这块钱。
县大老爷一听大怒,趁机发作,叱道:“三个酸儒,原来在此信口雌黄,戏弄本官。师爷,作何处置?”
师爷见唤,驱步上前,与县大老爷一阵手语后回过头来正色道:
老爷千里来为官,怎可为官不要钱。
尔等若还不知趣,每人重打三百板。
吟罢,师爷俯身拾起那块亮铮铮的银圆,吆喝起轿而去。
三个秀才面面相觑,呆若木鸡,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之际,忽听一声大喊:“站住!”定睛一看,县大老爷的官轿被一个彪形大汉拦了下来。正惊异间,只见彪形大汉也脱口来上了几句:
我管此山水,风景当然美。
要赏此山景,留下保护费。
“大胆山贼,竟敢拦官轿,快快与我拿下……”县大老爷话还没有说完,已被旁边的师爷阻止。只见师爷笑呵呵走上前去,将那块银钱奉上,又与那人耳语一番,那彪形大汉才洋洋而去。
“你到底在做什么?”县大老爷不满地问师爷。
师爷笑呵呵道:“老爷别生气,今天幸好有小人在,我已帮老爷摆平了。”
“什么意思?”
“老爷,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咱县黑社会的二当家啊!”
三个秀才听了又惊又怕,再无游兴,更无吟兴,转身败兴而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