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7
注册时间2014-11-20
威望457
金钱1783
贡献1066
高级会员

威望- 457 点
贡献- 1066 次
金钱- 1783 枚

|
本帖最后由 北国幽兰 于 2016-9-2 00:22 编辑 <br /><br />读一叶轻舟之水调歌头后闲笔
题解: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谱)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舣舟亭抒怀:舣舟亭在今常州市区延陵东路南侧京杭大运河畔,东坡公园内。
舣舟亭始建于南宋,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州时泊舟登岸处,东坡终老后,后人建亭纪念。
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登临此亭。乾隆曾三次驻跸于此,亲题"玉局风流"匾额,并题诗六首勒石。亭几度毁建。
现存之亭为1984年重建,重檐歇山顶,由金山石柱8根承托亭盖,施以斗拱、雕梁、龙吻脊。
正文:
静伫运河岸,缥缈浪如歌。(开篇点题,交代地点、人物。并以缥缈二字为全文定下基调---凄凉里带一点伤感)
西风细雨飘过,庭桂漫婆娑。(进一步渲染气氛,西风是冷的,细雨是愁的。庭桂的婆娑身影怕也是遮蔽成阴森和黯淡,让人没有一个好的心绪)“庭”当然可以商量平仄。带着这样的心绪----
信步扶栏寻(唤)梦,暗想(可是)当年舟舣,缓缓动心波。扶栏幻梦,可是当年东坡先生的船,载着被贬忧伤或是从海南带回的苍老的记忆,回来了,没有了刚出四川蜀地时的意气风发,也没有了乌台诗案前的骄傲和不羁。载着一船的阅历,顶着一头花白的艰辛,回来了,悠悠的舣向岸边,拖着疲惫,再也不想动了。
辗转岁(东)流去,山水自嵯峨。都过去了,青山依旧,绿水还流。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人生。
可是诗人就是诗人,她们一定要脱离这种阴郁的情绪,下阙把笔锋一转,从虚幻中回到了现实,从风光里找回了自己,接着是诗人看到的现实 -----
词家笔,仙人砚,共吟哦。
无论是东坡还是自己,都是诗家笔,掭着仙人砚(舣舟亭徬有东坡洗砚池亭)写着自家诗,诗人自己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需求。这个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难得的一方净土!太好了!老先生啊,能给我一块吗?让我这漂泊的心灵也寻的一块安息之地。(呵呵,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常州政府城管是不会允许滴。呵呵---玩笑)于是才有了这---
堪怜此地尘远,许我一方何?(诗人的心境也渐渐进入化境,似仙似幻)也想同老先生您一样“也拟邀邀明月,再备(建议用“酹”好不好呢)杯杯好酒,拜访老东坡。(把实话说了)
千里来相会,莫怪话儿多。-----最是高妙之语,妙到令笔者无言,佩服!佩服!直至才有了这篇小生的在的此乱语胡言的冲动,引的方家见笑!
不过这个“千里”可否用“千载”既有空间也有时间 涵盖量是否也能大一些,浅见更可商榷。
以上是小生学习的一点浅见,未必探得楼主洪意于万一,莫怪小生学识粗陋,见的尚浅,笔下遥握!
www.138109.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