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23

如此交流了无意趣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发表于 2018-1-13 16: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1-13 16:42 编辑

如此交流了无意趣

笔者于“论今人发明的撞韵挤韵说之荒唐”下临帖点评说:
平水韵失声那么久,还有人奉为佳餚。就无声之韵于纸面上扯来扯去,挤、撞如何,不挤不撞又如何?
岂料不待帖主表态,便有诗友如是点评在下临帖道:
这也是类似三羊的老“声”常谈。
笔者据实而论,如是回复:
就中古读书音以及依托其语音系统而成立的所谓平水韵而言,你不加引号它也无声,加个引号它还是无声,与常谈与否无涉。
万没想到,该诗友居然当即回了这样一帖:
这就叫无声胜有声。
笔者登时愕然,对如此严肃的学术问题如此插科打诨以求自保,当真了无意趣,便再无跟帖兴致了。

大家知道,韵乃声韵,无声则无韵,此乃基本韵理。难道这位先生连这点儿常识中的常识都不懂吗?进而不禁要问,他那无声的关东平水韵又是如何胜过舌间耳畔均确切可读可听的现代读书音以及现今各地方言的呢?笔者深知,如果我接过话茬儿陪其扯淡,便会像其它诗友一样,不仅交流目的未能达成,反而陷入表面上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永无休止的怪圈。诚如是,版面倒是热闹了,帖量也会大幅增长,可这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这里毕竟是大中华诗词论坛的理论版,就学术问题开展的有关研讨,难道不该讲点儿起码的学术规矩吗?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3 17: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是强调了发声这一个方面,而你却忽视了其他方面。产生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以唐代以前的声调定平仄的,当时它就只是书面之声,对于全国人来讲,不一定每个人读来都是时音。那时都可以不一样,今天就更可以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3 17: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3 17:4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17:11
你只是强调了发声这一个方面,而你却忽视了其他方面。产生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以唐代以前的声调定平仄的,当 ...

【书面之声】,是否为【人人不可能完全会读的声音】?
假定【书面之声】是【人人不可能完全会读的声音】的意思,
金筑子的说法就是对的!反之,大概就是错误的!

例如,元与门,只知【平声】,也会使用于【声律】。
只是知道韵部同为《平水十三元》,就是读不出【韵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7: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1-13 20:2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17:11
你只是强调了发声这一个方面,而你却忽视了其他方面。产生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以唐代以前的声调定平仄的,当 ...

不敢苟同。
切韵也好,唐韵也好,广韵集韵也罢,均具有正音性质,没进过学堂的平民自然读不准,学而未成仕的半拉子读书人也可能读不大准,这个我并不否认。时至今日,不也是这样吗?
但是,洛阳太学的师生却能读得很准,中上层官场人士也能读得较准,基层官吏其实也能采用唐宋正音有效或基本有效交流,此乃不争的事实。否则,他们何以教学,又何以办公?

点评

你这是凭猜测!你有什么根据洛阳学士必须正音?汉字的发音,从来就是各地人按各地方音发声的!各地方音由上辈口耳相传下来!按你的逻辑,现在的普通话不就是洛阳正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3 1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8: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17:11
你只是强调了发声这一个方面,而你却忽视了其他方面。产生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以唐代以前的声调定平仄的,当 ...

我拿老金一向当朋友看,怎奈向情向不了理。希望老金继续在学术范畴内研讨,并按学术规矩紧密围绕主题交流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3 18: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者归来 发表于 2018-1-13 17:56
不敢苟同。
切韵也好,唐韵也好,广韵集韵也罢,均具有正音性质,没进过学堂的平民自然读不准,学而未致 ...

你这是凭猜测!你有什么根据洛阳学士必须正音?汉字的发音,从来就是各地人按各地方音发声的!各地方音由上辈口耳相传下来!按你的逻辑,现在的普通话不就是洛阳正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17:11
你只是强调了发声这一个方面,而你却忽视了其他方面。产生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以唐代以前的声调定平仄的,当 ...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
他那无声的关东平水韵又是如何胜过舌间耳畔均确切可读可听的现代读书音以及现今各地方言的呢?
老金若有兴致,不妨就此正面赐教。

点评

平水韵不是什么关东口音。平水韵的字音反切依切韵。这反切字音从来就是书面之音,东西南北人发音各不相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3 1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3 18: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者归来 发表于 2018-1-13 18:11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
他那无声的关东平水韵又是如何胜过舌间耳畔均确切可读可听的现代读书音以及 ...

平水韵不是什么关东口音。平水韵的字音反切依切韵。这反切字音从来就是书面之音,东西南北人发音各不相同。

点评

反切因口音的不同(东西南北),恐不任书面音的标准;还不如读若法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3 1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8-1-13 18:2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18:16
平水韵不是什么关东口音。平水韵的字音反切依切韵。这反切字音从来就是书面之音,东西南北人发音各不相同 ...

反切因口音的不同(东西南北),恐不任书面音的标准;还不如读若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3 2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2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1-13 20:1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18:16
平水韵不是什么关东口音。平水韵的字音反切依切韵。这反切字音从来就是书面之音,东西南北人发音各不相同 ...

呵呵,老金偷换概念了。
我原话是: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
他那无声的关东平水韵又是如何胜过舌间耳畔均确切可读可听的现代读书音以及现今各地方言的呢?"
他已承认他的关东平水无声,无声就是无韵嘛,又哪儿来的什么口音呢?何况口音与标准音根本就是两回事嘛!哦,你知道他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3 2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3 2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英 发表于 2018-1-13 20:19
1.诗必须能看能读,二者不能脱节,所以普通话是必然的归宿,楼主不必与这些人争论,什么人都看得出这是必然 ...

痴人说梦罢了!自己搞不出什么新玩意,总想去打唐人的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3 2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3 2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英 发表于 2018-1-13 20:28
那恐怕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想法可以坚持,争争也可消磨时间。你们争吧。 ...

1300年来唐近诗的传承不变,你想一朝来个新韵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3 2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20:32
1300年来唐近诗的传承不变,你想一朝来个新韵平仄?

【唐近诗的传承不变】?
这话说的太离谱!
唐朝或宋朝时期的近体诗,其单句的声律是【25四声律】,明朝中期的律句改为【24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3 20: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20: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英 发表于 2018-1-13 20:19
1.诗必须能看能读,二者不能脱节,所以普通话是必然的归宿,楼主不必与这些人争论,什么人都看得出这是必然 ...

1、是滴,争多无益,何况精力实在有限。只想于五四文学革命百年庆典到来之前,尽量多挽救一些朋友,如此而已。
2、死死抱住中古平水韵粗腿不放的危害远非如此。
3、时至今日,如此措辞未免太过客气了,须知,无声则无韵啊!
4、双轨制之说是违悖基本韵理的,不过是个托辞,好在还有一年多就该到头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3 20: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曲赋,都属于韵文的范畴,曲韵【入作三声】,就是语音的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3 21: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21:0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3 20:32
1300年来唐近诗的传承不变,你想一朝来个新韵平仄?

旧韵其实不旧,新韵早已不新。
若从金兵大面积饮马中原开始追溯,广义新韵的历史并不比狭义平水韵短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3 20:54
诗词曲赋,都属于韵文的范畴,曲韵【入作三声】,就是语音的改进!

曲是最接地气的,与时俱进的程度也最深,否則没有市场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0: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英 发表于 2018-1-13 21:00
向前看,向大局看,看远点,心胸要大点,才能国富民强文化兴

严格而言,若无此等胸怀与眼光,连为诗都不配,起码无法成为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4 10: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