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再嫁东风 2018/01/08 23:36:57
七绝.偶感
文/墨汐
少小离家为取功,重逢此刻已成翁。
仕途数载今身退,邀友烹茶沐晚风。
墨汐的这首,立意淡了,这就是拉家常,扯犊子嘛。这也不是偶感,这就是写个日记记下老了回家里,和幼时的玩伴喝点茶,就这大点事,没必要写了。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经历,我建议你不妨起承写你年轻时候的打拼,转结写你打拼之后的得失,这样我认为才是写感的价值所在,其蕴意,也肯定是能给人警醒的。
2.
船横秋水
余岁归来志转蓬,煎茶约友一杯浓。
类转蓬的偷借
看来,李商隐的诗,还有点印象呢
只是,转蓬,可能船横秋水还没真正整明白啥意思。
转蓬,不是乌蓬,转蓬不是辗转坐乌蓬船的意思。
转蓬,是指衰草败叶被风吹起的那个样子,不是行踪不定,是指摇摆。
没回过神来的样子,转蓬和蓬,是两个概念
词意错误了,所以,这两句,失败了,大家再看看是不是
既然已经余岁归来了,又志在转蓬,这不很明显的错误了吗?
3,忆童年
文/小笨虫
清风小棹煮茶浓,共话当年劣性同。
常越竹篱摘瓜豆,也骑木马做英雄。
明欺邻桌藏书笔,暗戏先生投鼠虫。
旧事如音狁绕耳,重逢已是白头翁。
小笨虫其实不笨,上手就是律呢,这么多字,咋凑出来的?
这首律,写的比较开阔,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
如果按照图来写,这首中间二联,扯得太远了,哪怕你的题目是忆童年,这和画面里面的故事,还是牵扯得比较远,即使首联和尾联有所扣题,也写的略显散漫
题图,无论你写什么,都要从字里行间看到图的影子
为什么你写这么多,就没写到你曾经在河里打鱼摸虾呢,这是为什么啦?
真为这个小笨虫难过,主要的事忘记写了,写些和图不相干的事,这是为什么啦
4,芳草
他年志远亦为功,余岁归来己是翁。
寻处桃源度闲日,品茶赏景沐清风。
又是功,我教过大家怎么用韵的啊,除非万不得已,韵字的使用,尽量别单列了,很容易有凑韵的嫌疑产生的。
功,翁,这两个韵字的使用,都有凑韵的嫌疑,以后多注意点。一单列,句子就不漂亮了,即使达意,也不优美,体现不了诗家语的文字魅力。再者,结句,虽不是老干,也比较敷衍。
怎么说呢,像 品茶赏景沐清风,这样的句子,无异于唱歌跳舞好开心,没实际意义,我基本拿这样的句子视为顺口溜型的。
遇到准备这样写句子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不妨换个写法。怎么写呢?
“寻处桃源度闲日,寻章摘句在诗丛”
这样写,我认为是对闲度日内容的一个细化与升华
大家写诗,以后尽量避免动辄沐清风,沐斜阳,沐晚风,沐这沐那的好吧
来点实际的比这样老掉牙的句子要耐品的多。
5 冰城
半世辛劳为利名,老来却晓皆成空
如今对饮桃源处,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写的,就转句落在实处了
起句可以,承句直接扔掉吧;转句可以,结句扔掉吧
不就是个优哉游哉的吗,特别是结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家老郑是写的竹,才用这句做结。这是有原因的,因为,竹,直且挺,还瘦
样子弱不禁风的,却偏偏不怕风,才有作者这样的感叹。
你一个喝酒下棋的,来这么一句,好像也不搭啊
组句还需要练,意也还需要重新立
这个意,立的比较模糊。
6,夏荷
余生不问功于名,共友品茶做山翁。
夏荷同学,基础不牢啊!你害得我找来找去的,以为我自己错了呢
看得出来,功与名,因为与字失替了,换个于字
结果,你是顾了脑袋没顾得上屁股啊,山字又失替了。
7、《归隐》
文/求真
千般世味在壶中,百感杂尘一饮空。
只向湖山寻雅趣,管他秋月与春风。
求真看来对我那首诗有点印象哈
秋月春花共一庐
不过,求真这首,是我见的写的最好的一首,目前来讲,无论遣词造句,还是立意谋篇,都不错,期待。
8. 山居
心静如水
出岫白云随棹同,一壶清茗两闲翁。
古今多少兴亡事,你我任由谈笑中。
一壶清茗两闲翁,这句,是我见到最喜欢的一句
看来你对那首歌记忆深刻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你我任由谈笑中,这句就失败了。
我要是糊涂,教出来的你们还不知道多迷糊了呢
心静如水,以后记得一点哈,别再为了满足平仄需要随意颠倒词组顺序或者词汇,
一句不能满足平仄需要,再想一句呗
难道你说不清楚某件事,就可以语无伦次的说,你我任由?
9、题图
文/安然
少小离家老大还,恰逢故友白河湾
暂忘俗世风和雨,一盏春茶一水潺
起句照搬啊,一字不差,记性杠杠滴
诗词,都可以偷句,但是,你要学会偷,不是抄。
首先,你如果照搬,读者就会先入为主的用旧句来衡量你的意,这不能怨读者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安然加了料了,白河湾,这点很有点故事可琢磨
就冲这个地点,我都给个赞。赞什么?接地气,虽然结句有严重凑韵的嫌疑。
10~归隐
文:船横秋水
余岁归来意转蓬,煎茶约友笑和融。
从今不问江湖事,借此湖山做塞翁。
这个船横秋水,还是忘不了,舍不得这个转蓬啊,修改了还是用这个词呢,看来是个专情的男人。船横秋水,你告诉我一下,你对转蓬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
那么,我很不幸的告诉你,你这个转蓬,真的用错了
这事先放一边,我们看看你的承句,笑和融,这怎么解释?
我猜到了,为了融字这个韵,你不惜牺牲语句的通顺做代价,你不觉得得不偿失么?
好了,看了你的承句了,我们再掉转头来说说你的起句吧
为什么我说你转蓬用错了呢,问题就在这里,你的承句告诉我们,你其实是很开心的
但是,你的起句呢,转蓬,其意应该是伤感的,这就矛盾了是吧?
转结句,还行,问题在起承二句上面,组句还不好,需要在这方面多下点力气
先把一句两句之意写得既通顺,又达意,还好看是最紧要的问题。
11、题图
文/绿竹清泉
山明水净此心同,闲话品茶隐世翁。
绿竹的这两句,有个很不好的弊病,一般情况下,如果你上下句式结构想相同,那么,你不能把结构当成唯一的创作追求,你还要将句式结构和关联结合起来使用,你的句子才更有欣赏价值,否则,很容易将上下两句,写成不伦不类的意
山明水净
闲话品茶
大家看看,这上下两句结构相类似,但是,读起来却怎么都是别扭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组织语言逻辑性不强,连贯性不够所致
前一句说山明水净,后一句就说闲聊喝茶了
如果说我,就不这样组织语言了,我会这样接着前一句来说:
山明水净此心同,竹杖芒鞋避世翁
后面这句,将避世之人加以强化本身,从而达到满足视觉冲击的效果
如果非要将图中之景写入两句中,可以随时改变写法,不就是搭积木的么
山明水净此心同,竹杖芒鞋避世翁
一盏清茶消俗累,指浓指淡两顽童
信口胡诌的哈,大家别介意
12.云卷云舒
题图
青山笼翠白云袖,春水盈江夹岸红。
一曲清音鸥鹭起,碧波舟上两闲翁。
青山笼翠白云袖,这句就又有点毛病了,到底要说明的是青山笼翠还是青山笼白云袖?起句修改一下,将句意明晰化,不失为一首不错的诗。
看了下,转句还需要练,转句和结句,关联性不强了,再者,写景过多
转句这里,建议把时间这个点纳入进去,让意扩张一下,给读者一个两闲翁乐不只返的情节。写绝句,可以写一个故事出来的。我曾经写过一个赏析绝:
渔唱归来舟泊云,浪花潮气遍沾身
娇儿怯问何所获,笑指杯中月一轮
是不是何所获我不记得了,打到了呢,浪花,潮水,月。真正的渔人,不在渔。
13、题图
文/安然
也曾立志效贤臣,怎奈圣朝认贼亲
报国无望唯小隐,一壶山水两闲身
安然的这个我就喜欢了,就要这样写出故事情节出来
前面刚说到写情节,你这就马上写出来了,不错,蛮懂得配合我的嘛,孺子可教也
不过,转句,还可以练下意。为什么我要你再练下这个转句呢
你看啊,画上是两个人,你结句是两个人,但是,你看看,就结句突然冒出来两个人,其他时候都不见,你不觉得这两个人出现不突然了点吗?读者一直以为你写的是一个人呢,所以,你的铺垫上面还没做够。
我给个词你,你考虑下怎么用,
伯仲,不知道你能领悟我的意思不
突然好怀念小可爱了,小可爱,我一点就通,领悟力超强
(采薇副组-浅笑安然 转句要表达有两个人的意思,结句出现两闲身就不奇怪了)
是滴是滴是滴,就这样写,多揣摩下,我说你写的好的诗好在什么地方。
14 题图:江上对饮
文/秦风
新采春芽于岭颠,泥炉文火煮清泉。
相邀知己同舟坐,细品杯中一味禅。
岭颠,这韵字,还不如不用韵,来个孤雁出群还好看些,转句多余了
秦风的,也写出了故事情节出来了,转句这里还可以精练一下意
对坐,分杯,这些词汇,一个就能代表你这一整句之意了,何必要那么多字眼来说明是两个人呢?缩句啊,句子一冗赘,诗意就散漫,大打折扣了。
15.《见图有感》
文//红曲
他日身闲归故里,松风煮沸绿茶新。
愿同知己湖山醉,问鼎清香不问尘。
红曲的毛病和秦风的毛病差不多
还有,我曾经在联班讲课的时候,很重要的提到几个字眼别轻易使用的,有哪些同学记得?
字不够,谁舞醉韵凑
况且,喝茶,和醉字不相干,即使你要说明你醉翁之意不在茶,也醉的不是地方
起句,转句,需要重新来过
16.山居
文/江自流
山外青山山外山,山光一色共湖间。
篷门且待悬孤榻,独与徐翁话等闲。
江自流想在创作上出现,这点很值得肯定,虽然他这首诗里面,山字用的 多,但是,我不觉得他用的不好,并且,我还觉得他这复字用得畅快淋漓。可惜的是,他这首诗,还是有毛病。
本来,起句很畅快,给人的感觉视野一下拉开了,澎湃之情,正当要一吐为快的时候,承句,一下萎顿了。共湖间,我说你挣这么个景出来干嘛啊这是,相反的,你承句这里应该是一湖都装不下才对啊!
这就好比我说,我能吃下一笼包子,还能喝下八大碗汤,然后,我说,撑死我了,
这就没意外了啊,我应该接着说,再给我来两笼包子,十六碗汤,这样才对嘛。
这首的转句,不明所以了,这个徐翁,有什么来头?不是没有宕开,而是宕的太开了转句需要重写,把意思写清晰,结句,那个徐翁,最好能有个明确的指示,不然,读者不明白是何方圣神。
17,《题图》
文/夏荷
青山碧水一竿中,任尔东南西北风。
三二友朋闲世外,品茶论道胜仙翁。
夏荷,你写散了。起句,我们不做评论;承句,你借的这个句子,真的不怎么好使;
再看你转结句,和起句没关系了,起句垂钓,结句品茶论道了。题图,也要有个中心思想的,不能把你所见到的图中之景全部写进去。
图,无论他画了多少旁支末叶,都不会让主要核心丧失表达功能。
旁支末叶,其实都是为中心思想在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所以,你要做的是正确的领会图意,抓住一个点做洇散,而不是散写
再者,你看看你的结句,一这样写,老干体味道出来了
诗中的仙翁,一般就是一个名称而已,如果你觉得仙翁这类型的人是很快活的,你直接写出这类人的快活内容就好,没必要虚无的比做仙翁
18《题图·二老》
文/孙成仁
散怀山水一乌篷,半盏陈茶古味融。
野坐轻摇秦汉扇,浅吟细表宋唐风。
终于看到孙成仁一首构思和语句都正规的绝句了,这才像真正的绝句了
孙成仁如果用心写,很有可能是东风第二,哪怕东风不咋滴,但是,能写得如我那样,你就可以在文学群学螃蟹了。
19.题图 偶遇
文/月影清心
回乡偶得与君逢,昔日玩童已是翁,
借此山湖相对坐,多年风雨笑谈中。
起句的回乡真臭,经常告诉你们,别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你写的啥,事无巨细的都写进诗里面去。要写回乡,也别这样直白,可以换个词啊!昔日 真要命!
还有已是翁,本来很好入韵的翁字,被这样一写,就是凑韵了
为什么我教你们怎么用韵的技巧,就不知道去用呢
再看转句,借此,起句就交代回乡了,转句又来借此
到底回乡没呢?老家的地方还要借?遣词造句真粗糙
组句还需要更严谨点,组句粗糙,诗意粗糙。
20. 题图.归隐
文/雲青
相逢幸是得闲身,品茗湖山鸥鹭亲。
人世浮名何足问,不如舟楫向昏晨。
云青这个我喜欢的一点是,这里没有明说是两个人,而是用了相逢这个词
承句,前四后三有不搭界硬凑意的嫌疑,这里本来应该是茗香怎么怎么的才合适
鸥鹭亲,这物象介入的没多少价值,目的性不强,对诗意无补,其他尚可。
云青也进步了。合,也回扣了起,给起有个交代。
21把盏江湖
文/蓝色星空
依山傍水心胸阔,相忘江湖意趣同。
把盏清茶共笑饮,从无俗事绊双翁。
这首诗,首先结构变化不足,句式结构如果都一样,再好的诗,读起来都会有气无力
根本就读不出所需要的情感出来,一如我们唱歌,如果你一直一个调调,乏味了不是?即使是生日歌,也不有高低音的错落吗
很多人写诗,有一个认识是错误的,以为写诗,就是很一板一眼的写词
诗,庄不在句子结构,这点千万别误会了。
诗,庄的是意境。诗庄,是区别于打油,顺口溜那样的嘻哈文学而言的,所以,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别正襟危坐的写,一板一眼的写,你那不是写诗了,那是写死了,死写了。
写诗,就是用诗这个独特的文体来告白,千万别把诗写成了模板式的句子,这样写,很容易就写成了老干体了。你看看,这四句,有什么实际内容?都是停留在表面的,不入情,不走心啊
看到类似这样停留在表面的诗,我突然想起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那个情节了。
华府要祝枝山假冒的唐伯虎画张画,祝枝山就画了一片黑,美其名曰:黑夜里的乌鸦
不要用表面的虚写来写诗,这无异于光着膀子喊口号
比如,依山傍水,你不如写山在水边的样子,或者水在山边的样子
你写出这样的境来,让读者去感知一个住在这里的人的心胸才好。
给大家看首我写的游记:
游三峡沿路所见有感
路转嶙峋近石垠,绿涛泼岸散清芬。
隔江隐约不名阁,半出危峰半入云。
我这里,没有在诗中学过一句半句依山傍水的字,也没有写我的心情如何如何
我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引导读者入境入情
如果我像这样写:
路边是江很危险,江水很急浪打浪
对面看到有座亭,若隐若现在山顶
这样写,有啥意思呢?这样写,最多只写了我见到了一个很多人讲过的景
我换种写法,通过对景物的核心的描写,达到刻画的效果,从而让读者自己顺着你的思路去想象那是个什么。
22.题图-闲话
文/不语尘
宦海归来两袖空,与农闲话意融融。
比邻山水堪养性,半亩余田疏果丰。
宦海归来两袖空,空,不如风,全诗,就结句落在实处了一点
绝句,我个人的写作经验,要么你起承二句虚写,转结二句实写,要么颠倒一下
这样才有层次感。如果你能四句里面虚实相生,也可以,不过,那得等到你熟练了之后,熟练之后,哪怕是一句里面都可以虚实相生的写
在你初学的时候,还是需要把握住层次感的写法,先练习怎么写出层次,这也是起承句和转结句的章法各有使命的练习法子
如果你不能在初学的时候注意到虚实结合的写法,你会一直都写的杂乱无章
先从大面积的虚实把握着手,熟练之后,你再来揣摩怎么在一句中虚实结合的写
这个度,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
可能不语尘同学会说,老师,我每句都好像写在实处了啊,你看,和农夫唠嗑,住在山水边,种着地。我要说的是,你这不是落在实处了,你那是把实处一笔带过,多的是空洞的描写。你们很多人,是学过联的,也许,你们会照搬联的知识来写诗,这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你的每一句,都可能是独立成意的,但是,和其他句子结合起来,就无意义了,这是为什么呢,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你们没有考虑到,诗,是四句搭伙的,每一句都要照顾到其他句子的意,不是联那样只为两句一意服务
联句因为只两句,涵盖面和包容性会广大一点,因为,联句就两句,要表达某个意境,必须笼统一点,像 比邻山水堪养性,这样的句子,在联句中,是可以完成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意境的,但是,在诗句中,你这样来写,就会妨碍其他句子的释义了
因为,绝句,本来就需要抓住重点来写,如果你写的太宽泛,四句就很容易写松散,我给个说法,就是没有弹性了。比邻山水堪养性,这句还失替了。
23.同醉
文 妮妮
黑发相离白首逢,寄情山水与君同。
不言名利红尘事,世味千般美酒中。
这首,妮妮写的有进步,故事有了脉络,也阐明了要表达的意义。
不足处,还是结句的无力了。
很多同学,有一个不好的毛病,我经常说,谁谁是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
就是说,有的同学,听老师说某句还需要改进,就把眼睛始终盯在某句上面挪不开
很多时候,老师说你的某句有问题,肯定多少会关系到其他句子的问题。如果你只知道修改某句,其他句子不管不顾的,即使你这句修正成精品句,不定其他句子就成糟粕了。
所以,要修改某句的时候,
所以,要修改某句的时候,一定要通盘的去考虑,这样的修改才更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