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正二九,梅色秀枝头。
腊八又到,祭祖尊神煮甜粥。
七宝飘香千里,五味留甘万户,春意唤耕牛。
漫道传说事,喜庆满神州。
释迦佛,元璋帝,武穆候。
迎祥祛疫,赤豆驱鬼展奇谋。
世代流传久远,底蕴源长日盛,繁衍不曾休。
悖理愚民术,荒诞怎堪留。
注1:【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等。双调95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四、五句或作上六下五) 注2:腊八粥是七宝五味粥,汉族传统节日食品。现在各地原料不同,但最原始的版本,应该是胡桃、松子、乳蕈、柿、粟、栗、豆。此出自《武林旧事》。又因其中有五种味道,称"七宝五味粥"。 注3:腊八节是祭神祭祖的民间节日,为农历十二月初八。 注4: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 注5:传说一: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他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称此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朱元璋称帝,为纪念,定腊月初八为腊八节,要吃腊八粥。 注6:传说二: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注7:传说三: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之时,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注8: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地纷纷把腊八节改为忆苦思甜节,吃忆苦饭代替吃腊八粥。忆苦饭用麦麸、米糠、野菜为食材。同时开对地主、富农、资本家的批斗会,狂热歌颂共产党毛主席。 注9:中华新韵谋求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