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4|回复: 5

曾少立网名李子栗子梨的由来

[复制链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2-21 1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子登幽州黄金台

  却说那日十三郎驾车送到香山的不是别人,正是眼下的网络名人,百花
  潭版主李子梨子栗子是也。
  李子实名叫曾少立,江西人,大学治水泥工程,读研毕,供职於某小公
  司。行承包事,初小有收获,继而市场风云突变,终至囊空如洗,当年
  漂泊京华,只能居租赁之屋。尝作词叹到:
  一盏高灯是日光,河山添亮十平方。伐蚊驱鼠斗争忙。
  大禹精神通厕水,小平理论有厨粮。长安仄屋不思乡。

  李子自度非有商圣范蠡之才,遂弃理从文,苦学诗词。
  又因久慕燕昭王之名。一日登幽州之黄金台。渐觉饥肠敲鼓,枵腹鸣雷。
  他到一水果摊,购李子数枚,味涩;又购栗子数枚,味苦。
  摸摸口袋,只剩一元钱了,暗想倘若我再购得一个酸梨,岂不要饿肚子?
  水果摊主问,请问先生还想买点什么?
  李子在原地徘徊十几个圈,才决定要学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灭此朝食之
  举。当下把心一横,牙一咬,脚一跺,大吼一声,把一个响当当的字从
  空中砸到地面:梨!
  李子终于得到一枚香甜之梨。乃大恸,三十余年诙谐的人竟作了陈子昂
  之怆然一哭。想到苍天绝无弃我之心。男儿生天地间,岂可无鸿鹄之志
  哉。当日步行回家,就用那“李子梨子栗子”作了网名。
  李子自知弃理从文,属半路出家,眼看有碰壁斋主驱马在前,堪执牛耳,
  又有猫之猫、风之歌、深南、胡兄、金鱼振翮于后,可谓凤雏。自己法
  度森严不及军持,才力雄健不及嘘堂。若要在网络上弄出点动静,非出
  奇险之招不能制胜。乃凭理科之识,揉哲学之思,搜里巷之言,自创一
  新体,曰李子体。
  是时网络诗词值滥觞之际,读者既畏正宗律绝之难,又厌黑板报、老干
  体、打油诗之俗,迷茫不知所从,李子体既出,介乎雅俗之间。且言辞
  犀利,又敢于针砭时弊,意趣幽默,风格奇诡,慢慢就赢得些读者。
  李子心织笔耕了两三年,声名渐起。
  近日,李子在一寻常排挡,听得一句七个字的俗话,蛋作花开皆白扯,
  虽是口头之语,又好像含讽喻时事之意,为了作个对句。这几天搜索枯
  肠,竟是如痴如迷一般。-----作者,东湖耕耘。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21 11:4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恐怕是编故事吧,哈哈,后面评论倒是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1 11: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盏高灯是日光,河山添亮十平方。伐蚊驱鼠斗争忙。
大禹精神通厕水,小平理论有厨粮。长安仄屋不思乡。----这样的诗才叫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5: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古代美女不傍大款,榜文人!
759 次点击
3 个回复
魑魃魍魈 于 2017/12/21 21:51:40 发布
    2017-12-21 17:00诗人/白居易/历史

   

    当然是傍文人!

    首先,“傍文人”能给风尘女子带来名气。

    中国历史上很多有名的风尘女子最初都是靠结交著名文人或是高官而声名鹊起的。如晚明南京著名的“秦淮八艳”,八个色艺俱佳的风尘女子几乎都与当时的文人群体有瓜葛。如名妓兼才女柳如是在24岁时毅然地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做侧室,而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人物。

    如今有些研究者认为柳如是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既有才情又有家国情怀的女子。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靠文人墨客尤其是名士的鼓吹以提高自身名气的妓女实在不胜枚举。

    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不仅是妓院的常客,而且还喜欢作文传扬,李白、杜牧、孟浩然、白居易、温庭筠、柳永、欧阳修、苏轼……这些大名鼎鼎的文人几乎都曾写过诗文记述与风尘女子的交往。

   

    唐宋年间,同妓女有交往的文人相当多。而唐末文人孙棨写的《北里志》就记述了妓女的生活与文人的风流韵事。唐朝妓女能写诗的不少,譬如唐朝咸通年间的名妓鱼玄机、徐月英等。但比起有专业水平的诗人文豪来说,自然逊色,故而她们乐意向真正的诗人、文豪们靠近、请教或者演唱名家的作品。白居易、柳永、苏东坡的诗词在当时的风月场中极受追捧就是明显的例子。借着大名士的光,挣得些小名气,这些风尘女子是乐意为之的。

    晚明很多士大夫激愤时势,但却无可奈何,于是把风月场变成了他们聚会发泄的场所,这也为晚明的风尘艳史增添了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如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宛等。

    被钱谦益称为“寇家姊妹总芳菲”的秦淮名妓寇湄喜欢跟文人墨客交朋友,酒酣耳热之时,或歌或哭,把自己感叹光阴的心思和生活的辛酸统统都倾诉出来,放浪形骸,被文人墨客们称为“女侠”,名动天下。

   

    其次,古代风尘女子“傍文人”也能带来经济利益。

    古代文人大致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考科举入了仕途,在朝廷中任职;一种就是“处江湖之远”,在官场外面边读书边结交友人,这其中往往也包含一些风尘女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稹书》中写道:“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说的是唐代妓女因能背诵白先生的《长恨歌》而自视与其他女子不同,足见能诗会赋的文化才情对于风尘女子的身价是有很大影响的。

   

    也有风尘女子借助名诗人的吹捧而大红大紫的。宋朝金盈之的《醉翁谈录》中记载:“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凡是被柳才子诗词文字提及的妓女无不身价大增,以至当时妓女中流行一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唱词。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略知书”,当她与号称“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结识后,侯公子为她写诗,于是,李香君在明末南京城里声名鹊起。侯公子离开南京后,当时的权贵田仰“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李小姐竟然没给他面子,在见其风骨的同时,也见其身价。

   

    清初,南京秦淮河风月场还模仿科场选出了“女状元”“女探花”,其中的女子一旦获得此等荣誉称号,则立刻门庭若市,身价大增。

    清代文人沈起凤的《谐铎》中有个故事:扬州妓女葛九因贫穷而堕入风尘,来到南京秦淮河畔。葛九虽然长得很好,却一直少人问津,正巧有个叫程振鹭的书生诗文不错且为人仗义,得知葛九的身世后很同情,他告诉葛九“惟仗笔墨有灵,插标以高身价,庶几广致多金”。

   

    这位程书生根据葛九的故事填了首婉转艳媚的《金缕曲》。翌日,葛九就把抄写精美的《金缕曲》用画屏装裱好了放在妓院最醒目的地方“打广告”,于是一炮走红,“好名者争相传播”,权贵富商都慕名而来,不到十天,“积金满箧”。

    可见,古代风尘女子青睐文人墨客,有其社会评价、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诉求,并非纯粹只为风花雪月。

   

    古代风尘女子“傍文人”还有其深层原因。

    在封建科举时代,人们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时的观念是只要书读好了,就有“黄金屋”、“千钟粟”,前程似锦。大部分世人对文人都抱着尊敬的态度,妓女也不例外。于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古代话本小说里,妓女“傍文人”,甚至帮衬穷苦书生考科举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章均源自互联,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网原作者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6
贡献
5499
金钱
1002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奇联

有一天,孟依依见好友秦月从菜场买肉出来。
秦月对依依说,这肉似乎注了水,不知怎么个做法?
依依随口回答,肉经水注待红烧。
话音刚落,忽闻身后有人连声赞叹:好句,好句。解我数日之忧啊。
二人回头看时,只见一位男子,方颐隆准,早已立于路旁。
原来这男子正是李子,听到依依随口说出的这句话,大赞。
他没想到,这位女士随口的一句与自己近日所得的上句对得正好。不但
是左右成镜反,上下似珠连。而且也有警喻之意。
上联:蛋作花开皆白扯
下联:肉经水注待红烧
李子向两人说了缘故。
大家互相通报了名姓,才知道都是网络上识得的人。便说了些诗词之类。
李子又出一上联,看似有几分傲气,其实只是想要试一试依依的才力。
唐人律应多,宋人律应少,南北聚群英,知多知少,料君有憾
依依思考片刻,有了不卑不亢的下联:
至圣名在先,亚圣名在后,古今尊两圣,论先论后,与子无关
此联之亚圣暗藏孟依依之姓,意谓春秋的曾子虽是曾少立的先辈,且比
孟子年长,却不能忝列圣人之位。
李子闻下联,心中叫好,想起了当年的王勃在滕王阁对故乡曾有“物华
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夸赞。
李子乃将故乡最值得自豪的滕王阁嵌进了上联:
春风早到滕王阁
依依略作思索,对出下联:
晓日高悬宰相家
李子索性请出本家大名鼎鼎的曾文正公,作了上联:
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伟绩丰功,当时吴楚山犹赤
依依此时如有神助,才思泉涌,立刻说到:
孟浩然诗播千载芬芳,清辞丽句,此日荆襄土尚香
依依此句,似太极之推手,以四两拨千钧,李子暗叫一个妙字。
李子沉思片刻,心想当年朱熹在故乡的庐山办白鹿洞书院,堪称家乡的
骄傲,何不将这白鹿洞嵌进上联里。
李子猛然又想到自己正在京华创办的香山书院,千头万绪的事还等着自
己去办呢,哪能耽误太久。
李子当下拱手告辞了依依和秦月,往香山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