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9

[转载]双韵并行,新韵为主 - 当代诗词用韵之我见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8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12-18 10:53 编辑

金筑子按:此文不少地方的概念是错误的,可见堂堂中华诗词学会对中华诗词的理论水平!


李树喜 | 双韵并行,新韵为主 - 当代
诗词用韵之我见
2017-08-08 李树喜 中华诗词网

李 树 喜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诗词用韵须规范源远流长
当前,中华大地已经出现诗词复兴的景象。诗词空前地融入社会生活,诗词写作者和爱好者有数百万人之众。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的精品。这些,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起到了明显的推进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地域、观念等多方面原因,诗词创作中的用韵五花八门,纷杂不一。除中华新韵之外,传统的旧韵包括平水韵(佩文韵府),词林正韵,宽韵,十三辄乃至切韵、唐韵、广韵都有使用,有的多韵混用,有的使用方言韵,有的著书立说自定标准。用韵的纷乱不一,不利于诗词创作的繁荣,不利于诗词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相和谐,更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在诗词创作中规范用韵,已经成为诗词发展的突出问题。

用韵当与时俱进
诗词发展的过程实际是诗词用韵演变的过程。中古以降,最早的韵律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这部韵书,共设一百九十四部,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入唐,《切韵》由唐人孙愐修订而成为《唐韵》,共一百九十五部,由于其中规定某些韵可以通用,实际上只有一百一十二个韵;宋真宗时,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将韵部分为二百零六个。如果合并可以通用的韵部,《广韵》实际上只剩一百零八个。为了简便,参与编纂《广韵》的邱雍等人又编著《韵略》,取广韵中的重要字作韵目,用于科举考试。至宋仁宗年间,又诏刊修《韵略》,改称《礼部韵略》。从中可见,《切韵》、《唐韵》、《广韵》、《礼部韵略》,是一脉相承的。其演变趋势是简便实用。
应用至今影响最大的诗韵是《平水韵》。
金哀宗年间(1227年),王文郁编《平水新刊韵略》,分一百零六韵,据说此书当时作为金代科举之用。其后,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一百零七韵。有考证证明,刘渊《壬子新刊韵略》是王氏书的翻修,两书的区别在于上声“拯”、“迥”两部的合分。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合并了上声的“拯”、“迥”两部,成为一百零六个韵部,是为今日所称的《诗韵》亦即《平水韵》。《平水韵》,实际上是把《广韵》所允许通用的韵部合并,依平、上、去、入四声,将韵部分为一百零六个,分别为平声(上、下)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清康熙年间,张玉书等人奉旨编撰的《佩文韵府》,以康熙皇帝的书斋名“佩文”命名。此是清人科举的用韵标准,实际上也是《平水韵》。
显然,统一和规范用韵,是任何中央政权实行文化统一的通常做法。
研究认为,“平水韵”并非完全依据汉语语音的发展实际,有些与汉语语音严重脱节,例如将《广韵》中读音明显不同的“十三佳”与“十四皆”合并成“九佳“,将《广韵》中的“十五灰”与“十六咍”合并成“十灰”,特别是将《广韵》中的“二十二元”与“二十三魂”“二十四痕”合并成“十三元”,等等。而《广韵》中本来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韵目却当并未并,例如:“一东”与“二冬”,“八微”与“十五灰”,“九鱼”与“十虞”,“二十二元”与“二十五寒”“二十六桓”,等等,既非科学也非严密。尤其是,自元朝以来占主流的中原或北方语音渐渐扬弃了入声,元代周德清所编《中原音韵》和清代贾凫西编、蒲松龄修订的“十三辙”,均没有了入声韵。当今普及的普通话也不再有入声。因此,包含大量入声的“平水韵”既不合诗词用韵的本义又不合汉语语音的实际,失去了时代的依托。且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汉语拼音方案》相牴牾。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18 11:3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老可以继续用红字指出错误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2-18 1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4: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12-18 14:49 编辑

最早的韵律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这部韵书,共设一百九十四部,
除中华新韵之外,传统的旧韵包括平水韵(佩文韵府),词林正韵,宽韵,十三辄乃至切韵、唐韵、广韵都有使用,有的多韵混用,
“平水韵”并非完全依据汉语语音的发展实际,有些与汉语语音严重脱节,例如将
------------
先说这三条吧:
1、是193,不是194部。
2、“除中华新韵之外”,中华新韵是什么韵?如何使用“乃至切韵、唐韵、广韵都有使用,有的多韵混用”?
3、汉语是一个统称,如何“平水韵并非完全依据汉语语音的发展实际,有些与汉语语音严重脱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0 08: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一同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0 18: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诗词学会,历来就是一些不懂诗史的官僚退休后找个发挥余热实为发泄余威的地方。经常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操纵些不三不四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1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