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7-7-22
威望65
金钱233
贡献131
高级会员

威望- 65 点
贡献- 131 次
金钱- 233 枚
|
本帖最后由 李元軌 于 2017-12-17 09:02 编辑
读诗词,有完善的的选本可说是好的开始。好的选本固然能浓缩一个时代诗词的精华并以予以呈现,然也有很多差的选本常常偏狭片面,令读者对古代文学的认识有所偏差误解。而现在人读古诗词,又常常有求快贪少的问题,认为认识几个有名作者的诗,或读完一本选本就能了解古代文化的精华精随,其实是颇为不足的。以下就略为探讨选本与如何深入认识古诗词的问题。
1.汉魏六朝:
比起唐诗,多数人对魏晋六朝的诗了解可说是偏低,其中原因,除了魏晋六朝诗的用辞稍偏艰涩,也与在唐诗盛名之下,其他朝代诗名声相对被掩盖有关。而谈起魏晋六朝,最着名的古选本无过这三者,即 昭明文选、古诗源、玉台新咏。三者各有偏重,而交错读三者也有互补之效。
其中文选是古代影响力最大的诗,文选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家文人。如杜甫有诗,要其子「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宋代民间也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然文选在盛名之下,批评也不少,如苏轼就曾言昭明太子萧统识见浅陋,文选遗漏很多好的文学作品。在后世也有折衷一些的评论,言文选: 「所失虽多,所得亦不少。」 不论历代对文选赞誉如何,要深入了解汉魏六朝诗,是不能不对文选诗有所认识。文选选诗较多的作者包含: 曹植、陆机、谢灵运等,其次若 谢脁、颜延之、曹丕、阮藉、潘岳、鲍照、陶渊明等等。也包含汉代的苏武诗(虽然考证实际作者不是苏武)、古诗十九首。文选诗一般诗篇幅略长,有些诗读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也不录纯艳体诗(但闺怨诗不等于纯艳体诗)。我认为可先读其他选本,在对六朝诗有稍微理解后回来看文选诗。
其次是古诗源,相较于文选,古诗源主要是针对着名作者,收集着名诗人的代表诗作,因古诗源成书于清代,故此书也是历经各代文学评论沉积后,较盖棺定论下的一个结果。读古诗源可帮读者整理一遍汉六朝代表诗人与其作品。但古诗源也有些作者偏好处,即选的诗较偏向严肃,作者自己在书中坦言少选宫体诗作品。
其次是玉台新咏,相较于前两者,玉台新咏就显得活泼、变化个多,其中许多诗较浅白易懂,而也包含很多中小诗人与民间乐府之作品,读玉台新咏也能对一直以来评价较低的齐梁诗,如梁武梁简文诗有较多的理解,也是个颇值得一读的选本。然而其选诗数量驳杂而偏多,读者倒也不必首首细读。
当然初接触诗的人常常必须借助或透过现代选本,我对当代的选本状况不是甚熟,然我看过的一些选本常都有一定的偏好弊病,如一些选本过放大汉乐府,却对六朝着墨甚少,有一些选本独厚三曹、不知二谢,也有不少选本甚不客气的对诗人有尖锐评论,然可能编选本的现在人自己也没读懂古人的诗。总之建议在挑选本时要能分辨并对该选本有的主观偏见有所了解,否则很容易不知不觉被错误的观念影响。
汉六朝诗人中,汉魏诗情厚,读之较易懂易感。谢灵运诗较难读,初读易有闷沉感。谢脁诗有词情,好词者接触六朝诗可由脁诗入手。沈约、何逊等南朝诗人大抵继承谢灵运山水一派,外貌相似,气质各有变化。
另外,关于部分人对六朝诗常有的偏见,认为六朝文学只是诗趋向近体而逐渐成熟的过程,实质成就远不如唐云云,基本是错误的偏见,六朝诗人或不及盛唐李杜,然陶渊明且不说,其名家若曹植、谢灵运、谢脁等诗人文学成就未必在唐代其他诗人之下。
二 唐
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知名度最高、最广为认识者无过唐诗了,然唐诗流派繁多、诗人丰富,多数人也未必能对唐诗有足够全面广泛的理解。
唐诗选本,最着名者无过唐诗三百首,其选本在公正完善度上虽远胜多数选本,然仍有一些缺失,这些缺失也早有人指出,如不选李贺诗、选韩愈诗极少等等,读者当有所了解。此外,我个人认为,唐诗三百首在选诗上,略易选稍多老气之诗,略不重淡雅、高逸、丰腴的风格,这点在其选的五律上尤其明显。其实现在很多选本也有类似的习惯,选诗好选愁苦沉重的诗,然而其实读诗的人都该知道,除了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座高峰以外,其他气质风格的诗也是多有高峰的。
另外读者如果要看选诗者的偏好可看该选诗者选的中小诗人诗风,因为着名诗人的诗选者不可能不选,有时偏好就出在可选可不选的中小诗人上。
此外以下略谈几个唐代一般人认识较少的诗派。
1.初唐诗
古云:「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初唐(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盛唐) 诗坛还是盛行类似宫体诗的诗风,而常由帝王皇室主领风骚,如唐太宗、玄宗皆工于此,唐代流传到今的诗非常少,仅有数万首,而裡面即包含一定数量的奉诏奉和诗,虽然现代对这类诗的评价通常偏低,但如果要真正了解「唐诗」仍旧不能忽略这些具有庞大诗作作者的宫廷诗类。也不宜一句「没有思想意义」就全数否定掉。
如宋之问这首诗:
松山岭应制
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
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而也不是每首宫廷诗那麽明显,许多宫廷诗仍是以写景为主,如上官仪这首: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淨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一般而言,宫廷诗不长于抒情写实,然其深雅的意境,优美的画面仍是值得细加感受欣赏。
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于前面提到的初唐诗有一些重叠,他们的诗可看出犹深受六朝影响的痕迹,此外四杰也有许多反当时华靡风气,尚风骨的诗作。然四杰在文学史上的位子还是有些尴尬,毕竟四杰主要还是写五言(那时七言还未非常成熟),而前有魏晋南朝,后有整个大唐,四杰虽为一时之杰,然与前人来者比,诗就稍不那麽拔群突出。然四杰诗还是颇值得看,尤其长篇歌行。
3. 唯美
略谈一些晚唐诗。「晚唐唯美诗,代表作者是温李,即温庭筠李商隐..」类似的句子时常在介绍晚唐的文章或书裡出现。然而这一句叙述其实有很多偏差与很奇怪的地方。
什麽是唯美?唯美即是作品的价值完全或大部分来自艺术上的美。然而李商隐的诗真的唯美吗? 答案因该是非,清人重视李商隐,一部分是探讨其于杜诗的继承关係,并赞赏其诗的「微言大义」(源自清代人比兴寄託说的蓬勃发展),今人读李商隐诗,也可感受李商隐诗除了用字偏绮丽外,风骨是颇瘦硬的,通常是以理智平静的文字透着淡淡感伤或隐微的意蕴(指其言情诗),咏史诗则是讽刺之意直出言外,李商隐诗的高度本不在外在文字的「唯美」上,不知其为唯美诗人的说法从何而来。
真正说的上唯美的应该是温庭筠诗,如以下一首:
「舞衣曲」
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嚬。
金梭淅沥透空薄,剪落交刀吹断云。
张家公子夜闻雨,夜向兰堂思楚舞。
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
管含兰气娇语悲,胡槽雪腕鸳鸯丝。
芙蓉力弱应难定,杨柳风多不自持,
回嚬笑语西窗客,星斗寥寥波脉脉。
不逐秦王卷象床,满楼明月梨花白。
这首诗丰腴韵美、气味方甘,就是真正的唯美诗,另外时代稍早的李贺也有许多诗具有唯美诗的特色。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崑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其实还颇多人并不太过欣赏温庭筠「唯美」的诗,反而还较重视温氏许多文以载道的诗,如以下。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臺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首诗大概远说不上唯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