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室里会有一桌诗人吗? 有人编了一个幽默故事,说科长带领本科室的科员出游,路上作诗比赛,以决定分摊吃饭喝酒的费用。我说有两点可疑,科长带队出发大多数都会是公费报销,一般不会让科员自己出钱。他说只是虚构故事,不必深入考究,这个问题暂不讨论。还有第二个问题,一个科里的会都能懂作诗吗?这个问题关系到当今诗词界的现状,应该有一个基本估计。在古代,官员聚餐,一言不合,就作诗打对,让没有学问的人出丑,是有这种情况,也有文人故意夸大其词的因素,毛主席,朱德,陈毅,叶剑英,在一起时,好像也有过类似于诗人聚会时的谈话气氛。一般不是诗人的专门聚会,很难出现以作诗来论个高低的局面。他说,会有,文化局教育局的科室里可能发生。我想这应该是编故事者凭想当然的推断,对机关科室的状况也了解很少,其实一个科也没有太多的人,有两三个会作诗的人也就不错了。就是大学中文系教唐宋文学的教师,也不一定都会作诗。我长期注意本地出现的诗人名字,大约一个地区能写出合格水平的诗词的人也就十几个,扩大一点范围,放宽一些条件,一个市有二十几个诗人就不错了。全国大约一万人左右,算上不合格律的作者,可能有十万人,诗词爱好者大约有一百万人。从而可以认为,编故事的人对社会状况知道的不多,所编的文革故事也类似这种情况,不合理的虚构成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