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0|回复: 37

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谈诗写共性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2
发表于 2017-12-11 2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谈诗写共性

    境界论是王国维理论价值的核心,其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大境与小境、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又是境界论的重量课题。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无我之境界更彰显诗人功力,修为与品格。
    “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从“我”即个体的角度去观察外物,因此就带上了个体色彩。
有我之境中的主体意识十分突出,词诗中的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情绪。而且这种情绪有着明确的具体情境,是很难易人易地的重复产生,故不一定带有普遍性。
    “无我之境”则以物观物,将个体的“我”融合在群体之中,物我浑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故带着一定的普泛性,表现的是普世万古之人生。
    “词话”中例句:冯延巳《鹊他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视为有我之境;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视为无我之境。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有我之境”与常人之境、小境相近,“而无我之境”与诗人之境、大境相近。
    “无我之境”之说也恰是体现了庄子的忘我、无我的思想境界。如何在弱化“我”性的前提下将物性最大程度更为体质地发掘出来,从而更深刻地表现普适之情性,这是悬格甚高的一个创作理想。“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则对诗人的心胸和眼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源于诗人之胸襟,眼界之差异,两境之间有高下之分别。写“有我之境”不难,是一般诗人都可以表现的,能写出具备“无我之境”的作品,则需要那些具备天赋卓异的诗人进行大胆创新和创造。
    诗写个性,当属有我之境 ,真实或感人,但终归受认知局限,小情调小格局而已。上乘作品大手笔,当属无我之境,写共性,感知自然、感知社会、感知人性,情操、智慧、胆识、学识,向上给人以启迪。


——本文参考人间词话及译注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12 07:4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这应该算共性吧,老金的“个性”好象是指对象的个性,不是作者的个性。比如写春天,苏轼笔下的春天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王安石笔下的春天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朱熹笔下的春天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毛泽东笔下的春天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每个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写出自己的感知。
     好象争论者都误解了老金新创的“个性”一词含义。文学系的先生们能不能给老金的意思想个合适的词,否则争论十年,“诗写个性”又要上百度百科了。

点评

他说的个性。大概就是物像之特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7-12-12 08: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隔与不隔及有我无我之境      
作者:格那丁         
        所谓“隔”与“不隔”及“有我无我之境”,乃王静安先生提出的一个诗词价值判断标准。在《人间词话》卷上,他说: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静安先生没有对“隔”与“不隔”下定义,只是举了些例子来说明,这是中国人论文的通病:重个案不重系统,重感觉不重论证。关于“有我无我之境”,他也没有下定义,只是说这是视角不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视角即观察或叙述角度,当代叙事学对此颇有研究。
从举例来看,王静安先生所说的“隔”的诗句都是运用了典故、修辞的诗句,如“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就用了两个典故,而“不隔”的多是描写句,尤其是白描句,如“池塘生春草”。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文采与才华》《描述、比喻、象征与思维》《神话:叙述和隐喻》中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展开了。我要说的是,作为“赋”的描写与作为“比兴”的比喻、象征都是一种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怎能决定作品价值?难道我用“赋”你用“比”,我的诗就比你的好?显然无理。其实王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故有“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也就是说,“不隔”之中仍有深浅厚薄区别,并不是“不隔”就好,还要加入其他判断标准。
再看“有我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更无理了!任何叙述与描写都存在一个观察者或观察点,巴尔称之为“聚焦”,就像照片,不可能没有照相机和拍照点。观物有远中近、内外或俯视、仰视、平视等,这叫距离控制,可反映观察者的态度。视角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分别:“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是第一人称叙述,“你家酱一缸,内有毒蛇藏”是第二人称叙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第三人称叙述。古诗惯用第一人称叙述且往往省略观察者,如“春眠不觉晓”“朝辞白帝彩云间”等。典型的是“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种,类似电影镜头展示,是一种内视点,叙述者仿佛变成了摄影镜头。这在当代小说中常见,如海明威的《杀手》。
一般而言,修辞与视角不能决定一篇作品的好坏,它们只是一种写作技巧。可以设想,若按王静安先生所说,描写比修辞好,以物观物比以我观物好,那写作将变得十分容易,我们只要采取描写和以物观物写法,就是好作品了,这显然荒唐。隔与不隔及有我无我之境论是机械引进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没有消化的结果(参见《王国维<人间词话>所写之境的中西理论渊源》等),属于生搬硬套,因而才会出现这种失误。我们现在知道,修辞是写作手法问题,而视角是叙述方法问题。
关于写作手法(实为认知方式),《诗》有“赋比兴”说法,现在也差不多,把语象分为描写(描述)、比喻、象征三级。用什么方法得根据实现效果来决定,没有什么先天优劣。一个观察,一种表达,你可以用描写,也可以用比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好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好的,无分轩轾。再说“无我”的“池塘生春草”,看似无我,其实是有我存在的。“池塘”是谁的的池塘?只能是人的池塘,是人们对蓄水坑的称谓,“春草”是谁的春草?只能是人的春草,是人们对春天长出的草本植物的称谓,尤其那个“生”字,在池塘与春草之间构筑起一种特别的只有人才能赋予和领会的关系,即这春草不是池塘下的吐的拉的落的,是“生”出来的,从土里一点点冒出来(“生”的本义)。可见“池塘生春草”并非无我,而大有我在,这是省略了观察者的一种叙述:
[我叙述][我证明](我观察到)池塘生春草。
由此看来,世上只有以我观物而没有以物观物,动物小说、童话、神话都是一种人格化投射,迄今为止我也没看到一篇以物观物的作品。说起来,诗与散文、小说、戏剧一样都是一种语言艺术,但凡涉及语言就一定“有我”,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物,是属人的一种存在。真要“无我”,那就到了动植物状态或禅境,这时连自我也没有,何来语言与诗?王静安先生的隔与不隔及有我无我之境论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不能拿来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那么,判断一篇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主要看它是否有新意。其层级划分大致有三级:基本功、技巧、境界。首先,你得遵从你要写作的这种文体格式,如写古诗,你得写通,没有语病,要符合古诗的词法句法和格律要求(写得像古诗)。其次,你可以运用一些必要的技巧,如结构安排、修辞手段等,这是写好,争取最佳表达。最后是境界、格调、气韵等,尽量写出新意,最好有警句。这个最难,写诗一辈子没有境界、格调、气韵的多了,这是才华,是你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情感素质和学养、见识、感悟的一种综合体现。
中国古代文论的通病是定性不定量,——不仅文论如此,文史哲甚至自然科学也是如此。“物极必反”是个例子,这个傻子都知道,但问题是什么是极什么是反?什么程度极什么程度反?怎么极怎么反?有数学模型吗?你不说清楚就没法操作,只能乱猜,结果总是踏错节拍,残肢断臂逃出股市,大象变成了老鼠。定性是容易的,轻易一句:词以境界为上,谁不知道?要你说?真到操作时就不会了。王静安先生《人间词话》就有这个毛病,大原则说得头头是道,具体操作却避而不谈,结果是大而无当,空空如也,说了等于没说。

点评

视角和叙述是核心观点。但是不同意你说的有我无我。为啥呢,比如现代文学里的客观主义。它是绝对客观的么?显然不是,它是相对客观,尽量消除主观。所以老王的无我真的是绝对无我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2-12 0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7-12-12 0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说我这文章套得硬?套谁的啦?是我的独见,没独见我就不会写这文章了。
王国维其实根本没搞懂西方人的文学理论,他那才是套,胡扯一通。
1、世上有无我之境的作品吗?2、既然没有那么怎么以此来断高下?3、人是怎么观物的?从观物到作品成形是怎样一个过程?4、判断作品好坏能以有我无我观物作为标准?到底什么因素决定了作品好坏?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个什么东西?是真实的还是幻觉?这能决定作品价值?5、视角、叙述人称、写作技巧与作品质量是什么关系?用有我无我之境比较一下面两首诗,看你能不能作出区别和说明,如能作出的话基本就读懂了我这篇文章,否则完全还在外面。
栾家濑(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春行寄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点评

靠。还没读你的。目前是说主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44
贡献
16988
金钱
301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0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7-12-12 09:31
老金那意思,大体就是描写对象要具体,语言要形象、生动、准确、连贯…… ...

准确地说,诗表现的对象要真实,这真实是有自己的个性的,互不相同的。诗人首先要不欺骗自己:你看见的对象是春风,不能因为要合平仄就写成秋雨。写大雪天为了凑句又说月明如水。对象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诗人不能为了平仄韵味去瞎编。

点评

诗写个性,何错之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7-12-12 0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关注这个问题30多年了,从写小说开始一直关注到现在。开始也是什么有我无我,到了1995年写那篇2万多字的批判后现代文学的论文时突然开悟:原来世上哪有什么有我无我之境?那是胡扯。有我即无我,无我即有我,这是一个连续统。老庄之境界、辩证法、非线性、量子力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佛学,一通百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09: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不成诗,拘泥于“我”成不了好诗,有“我”而忘“我”方为上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44
贡献
16988
金钱
301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09: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一直是不同意无我之境说的。无我之境是存在的,但这境并未入诗。这境一旦入谁的诗,它就是那个谁之我的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菊是陶渊明所采,这南山是陶渊明所见,这境就是有陶渊明这个我之境!

点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我”而忘“我”,并非无“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7-12-12 1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7-12-12 09:37
你是说我这文章套得硬?套谁的啦?是我的独见,没独见我就不会写这文章了。
王国维其实根本没搞懂西方人 ...

靠。还没读你的。目前是说主楼。

点评

那就借力打力。 我开始是研究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式间接引语这个叙述学的重要问题,对热奈特这句话感到困惑。“现代小说求解放的康庄大道之一是把话语模仿推向极限,抹掉叙述主体的最后标记,一上来就让人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0:12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7-12-12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那丁 于 2017-12-12 10:14 编辑
亓魛 发表于 2017-12-12 10:05
靠。还没读你的。目前是说主楼。

那就借力打力。
我开始是研究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式间接引语这个叙述学的重要问题,对热奈特这句话感到困惑:“现代小说求解放的康庄大道之一是把话语模仿推向极致,抹掉叙述主体的最后标记,一上来就让人物说话。”后来发现情况不是这么简单:非人格化也好人格化也好,不过是一种手段。世上哪有非人格化作品啊?就没有什么无我之境。

点评

肯定没有绝对无人格的东西。但是同样有人格,有的人格体现为十颗星,有的半颗星。强为之名罢了。你这部分读得太机械了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9:13
以物观物,不然换个说法。比如,还原物像为物像自己,尽可能消除我之色彩。比如你看到垃圾就是垃圾,野狗就是野狗,并无它意。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10: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12 09:54
我也一直是不同意无我之境说的。无我之境是存在的,但这境并未入诗。这境一旦入谁的诗,它就是那个谁之我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我”而忘“我”,并非无“我”。

点评

看看一个“采”字,主体动作,一个“下”字,方位意识,一个“悠然”,主体心理体验,一个“见”字,主体注意,全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哪会没“我”?“我”大着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0:53
忘不了我,忘了就没有诗啦!这叫禅境。进入禅境连概念都没有,哪来语言文字和诗?王国维先生显然不到这一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7-12-12 1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12-12 10:4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我”而忘“我”,并非无“我”。

忘不了我,忘了就没有诗啦!这叫禅境。进入禅境连概念都没有,哪来语言文字和诗?王国维先生显然不到这一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443

帖子

5716

积分

栏目顾问

诗无敌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54
贡献
1371
金钱
2344
发表于 2017-12-12 1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12-12 10:4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我”而忘“我”,并非无“我”。

看看一个“采”字,主体动作,一个“下”字,方位意识,一个“悠然”,主体心理体验,一个“见”字,主体注意,全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哪会没“我”?“我”大着呢。

点评

词话有别于诗论,更不是纯粹的哲学或者禅理,即便你有藏在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整日糊弄一些宵小之辈,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误人害己在所难免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2 13:13
语屈词穷,快露馅啦……此时可以脚底抹油,允许的。  发表于 2017-12-12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主题

266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31
贡献
2941
金钱
4321
发表于 2017-12-12 12: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就是特色。诗无个性,可以说不是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绝妙好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9880
金钱
1456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13: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7-12-12 10:53
看看一个“采”字,主体动作,一个“下”字,方位意识,一个“悠然”,主体心理体验,一个“见”字,主体 ...

词话有别于诗论,更不是纯粹的哲学或者禅理,即便你有藏在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整日糊弄一些宵小之辈,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误人害己在所难免也!
鬼脚鬼其能鬼者,非常鬼也乃神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绝妙好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9880
金钱
1456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13: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12 09:43
准确地说,诗表现的对象要真实,这真实是有自己的个性的,互不相同的。诗人首先要不欺骗自己:你看见的对 ...

诗写个性,何错之有?
鬼脚鬼其能鬼者,非常鬼也乃神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绝妙好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9880
金钱
1456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13: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12-12 13:35
楼主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理解成是老庄的“忘我、无我思想境界”是不确的。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大体上 ...

OK
鬼脚鬼其能鬼者,非常鬼也乃神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7-12-12 19: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7-12-12 08:21
隔与不隔及有我无我之境      
作者:格那丁         
        所谓“隔”与“不隔”及“有我无我之境”,乃王静安 ...

视角和叙述是核心观点。但是不同意你说的有我无我。为啥呢,比如现代文学里的客观主义。它是绝对客观的么?显然不是,它是相对客观,尽量消除主观。所以老王的无我真的是绝对无我么?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7-12-12 1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7-12-12 10:12
那就借力打力。
我开始是研究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式间接引语这个叙述学的重要问题,对热奈特这句话 ...

以物观物,不然换个说法。比如,还原物像为物像自己,尽可能消除我之色彩。比如你看到垃圾就是垃圾,野狗就是野狗,并无它意。哈哈。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7-12-12 19: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7-12-12 10:12
那就借力打力。
我开始是研究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式间接引语这个叙述学的重要问题,对热奈特这句话 ...

肯定没有绝对无人格的东西。但是同样有人格,有的人格体现为十颗星,有的半颗星。强为之名罢了。你这部分读得太机械了啊。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44
贡献
16988
金钱
301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2 1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12-12 19:56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12-12 14:00
我个人认为诗写共性与诗写个性,两种说法都失于偏颇,正确的说法是寓个性于共性之中。比如我们写鲜花,它的 ...

我个人认为诗写共性与诗写个性,两种说法都失于偏颇,正确的说法是寓个性于共性之中。比如我们写鲜花,它的共性是香的,但玫瑰与紫罗兰的味道又不一样,香是共性,玫瑰或紫罗兰的味道就是个性。如抛开花的共性,把玫瑰、紫罗兰写成臭的,是不对的,同样没写出玫瑰与紫罗兰不同芳香,也是不行的。
--------------
这一段话,倒底要说什么,不知所云!
你写梅瑰花,艳也好,香也好,是叫你写出梅瑰花与别的花不同的个性来。如果你写的梅瑰花与别的花没有什么不同,别人怎么知道你在写梅瑰花?梅瑰花的香难道同一切花的香是一样的,是共性的?或者写梅瑰花要写出与其他花的香的共性来?至于这香是不是寓于所有花香这个共性中,不寓于这共性中它就是臭的,根据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7-12-12 2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2-12 07:49
好诗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这应该算共性吧,老金的“个性”好象是指对象的个性,不是作者的个性。 ...

他说的个性。大概就是物像之特性。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2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学习,谢谢诸位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6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