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2-5 15:00 编辑
畸形社会畸形热 当今有两大热:跳舞热、出书热。按说两大热为大好事,我却称之为畸形热。中国大妈大爷跳舞热世界绝无,甚至出国旅游也要在外国的广场上秀一把。是中国老百姓文艺细胞特强吗?哼。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妈大爷都是文化革命那一代的人,虽说是初中高中毕业,肚中文字却没有几个,退休了,当然也有人恶补文化,但多数人已大河东去怀惆怅,牌桌广场找乐趣,于是公园湖畔牌桌如龙,广场音乐飘渺云天。即使老年大学学员爆满,也是舞蹈班声乐班门槛踢烂,诗词班门前可罗雀。有点上进心的也是学书法学画画学剪纸,文史班有十个人就不错了,对联谜语似乎还没有听说有这种班。都说中华国粹要发扬,但真正国粹精华的杂体诗词被人们嘲为文字游戏,国粹在嘴上大唱特唱,实际越来越式微。于是造成了畸形的跳舞热。晚上我看到大妈们翩翩起舞的场面,眼前常常会出现当年八方忠字舞的幻觉。 再说出书热。我常说要当文人先得当富人,因为出书得自己掏钱,你钱袋瘪着,虽然毛锥破袋而出,再怎样梦笔生花也是个穷酸文人。但中国的富人似乎特别多,出书热潮一波胜一波,只要出了书,就多能成为作协会员诗词学会会员,名片一刷,那些名号可吓死你。我曾经写过一篇《赠书有感》:“近两年获赠书甚多,同学送、同事赠、网站寄、当官的朋友赐,我想以后不必买书书满楼了。遗憾的是这些书通常我都不看,尘满书橱全不顾,闲书生蛀乐书虫。 早晨又一阵门响,是对面的邻居,这么早就来串门?来人不无得意的说:‘不进去了,我出版了一本诗集,送你老婆一本。’啊,当医生的邻居也出诗集了!老婆笑着说:‘你羞不羞?天天在网上写呀写,白是学文的,不见一个字变成铅字,你看人家平时没发表过一首诗,却出了诗集。’翻开一看有‘新作家档案/某某、某某主编’字样。哦,一个新作家诞生了。顺手翻几首,像‘小雨霏霏天地寒,人有小恙手冰凉。进进出出背唐诗,天地悠悠幸福长’之类的诗比比皆是。我两人边读边笑,真的是‘天地悠悠幸福长’。于是也胡诌一首打油诗(柏梁体): 诗人遍地下夕烟,祸枣殃梨书店填。 毁誉尖酸只等闲,自耕自种在心田。” 这不,前两天傍晚,一阵门铃响,看门一看,又是这个诗人来了,手上仍然拿着一本书,只是另一只手提了一袋水果。哦,稀罕,邻居串门还送水果?只听他对我老婆说:“我这次要出一本词集,搞了一本样书,请你家许老师给我看看,尽量多批一批,改一改。”一听要我批改我就头痛,正想出去阻止,门已关人已走。我埋怨老婆多事,老婆说你就给人家看一看吧。我把书抛在床上说,好吧,有空就看一下。昨天,编辑《五言通体回文诗集》结束,空闲下来,也不想马上搞别的玩意儿,便想起了这位诗人,于是把他的大作拿出来欣赏。上次是诗集,想不到这次居然是词集,三百首词,哇瑟,真不简单。麻烦的是我手头上没有词谱,只有一本自己写的《回文词谱》,幸好上面每个回文词谱前都有一般的词谱,可以一用。对照了几首,居然没有一首合谱的,就是能合韵的也没有。晕呀。关上书,我忽然明白了,这个词人他不是“填词”,是“写词”,大概拿了一本毛泽东词选或苏东坡词集,便按上面词的形式写起来了。再靜想一下,其实也不怪我这位邻居诗人兼词人。这些人也是文革时人,工农兵大学生。退休了,不再从医干什么呢?当个文人吧,文化革命中虽没学到什么,看今人的诗词似乎也不难,出书呢只要有钱,不违规的书都可出,于是凭着他们肚中的“墨水”,舞文弄墨起来,一个个自我感觉良好,也不管祸枣殃梨,你出一本我出两本,遍地诗人下夕烟,再加上作协诗词学会推波助澜,于是中国的诗人作家层出不穷,看起来还真是个泱泱文化大国。只是我担心,假如这些书籍都能流传下去,两百多年后的中国人恐怕都没有门牙-----笑落的。 想不到一场文化大革命,它的后患在四十年后会再次突显,形成了一场畸形文化,而这场畸形文化即使不影响后代,也恐怕还有十年患病期。呜呼! 注 祸枣殃梨,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