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7-11-29 14:40 编辑
1.朱继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0月2日6点10分辞世,终年85岁。朱继明1932年元月31日生,安徽望江人。1951年秋于芜湖商业学校毕业,分配至太和县供销社工作。1953年秋,因老家一纸检举信,诬其在家中成立反革命组织“大刀会”,法院未作任何调查取证,即判刑十五年,押送白湖农场劳改。劳改中又因诗获罪,加刑3年。于1966年因病保外就医归家。1979年平反恢复工作。先生一生坎壈,为人谦和。诗词造诣颇深,尤擅绝句,盛名远播。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太和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友声诗刊》主编。著有《白鹿堂吟草》两卷行世。
2.相传,在仓央嘉措成为六世达赖之前,在他的家乡有着一位美丽动人的心爱之人,两人乃是青梅竹马,极为的恩爱。可是在仓央嘉措被选为达赖之后,由于各种戒律,两人无法在光明正大的在一起。枯燥无味的清规生活使得仓央嘉措难以忍受,更是思念自己的意中人。于是他常常私自跑出寺庙,去见意中人。可是就在有一天,两人见面的事败露了,于是仓央嘉措被严厉的惩罚,他的爱人也被处死。据历史记载仓央嘉措一共有三位爱人。仓央嘉措第一位喜欢的女子是仁珍旺姆,他俩在一起十分快乐,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佛教等原因,仓央嘉措被要求必须要去布达拉宫,即使仓央嘉措十分不情愿可还是抵不过众人,最后他还是去了布达拉宫,在走之前她和仁珍旺姆都没有见面,这样他们之间的恋情也就结束了。
在仓央嘉措去了布达拉宫后,因为一些政治斗争仓央嘉措便对政事失望了,于是仓央嘉措又开始了创作自己的情诗并与大家一同欢愉。在一次偶然仓央嘉措又遇到了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做达娃卓玛。这便是仓央嘉措的第二位女友,她长得清秀俊俏,说话又温柔,于是他们在白天同大家唱歌跳舞,晚上会偷偷的私下约会,慢慢的就相爱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达瓦卓玛不再来唱歌跳舞了,原来是她被父母带回家乡去了,这又是一次永别,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了。 仓央嘉措的第三位爱人是于琼卓嘎,在和达瓦卓玛失去联系后,他为了排解内心的悲伤便经常出去和其他女子玩耍,不经意间他们相遇了,仓央嘉措经常会在晚上约于琼卓嘎出来,于是仓央嘉措又开始了新的恋情。仓央嘉措结婚了吗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的六世达赖,是五世达赖的转世,出生于1683年,在1685年的时候被确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仓央嘉措的命运,作为一位转世的活佛仓央嘉措是注定不能结婚生子的。但是仓央嘉措却是一位离经叛道的达赖,不仅仅留宿宫外女子家中,还写作了大量的情诗。仓央嘉措结婚了吗?没有。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人们世代信奉的是红教,红教的教义之中僧众是可以结婚生子的,而作为藏传佛教的活佛达赖所处的是黄教,黄教之中的僧众是不能结婚的,更是严禁亲近女色的。所以做了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是不可以结婚的,更是不允许亲近女色的,黄教的清规戒律是非常严格的。仓央嘉措并没有像其他灵童那样在被确定为灵童之后立即被迎进布达拉宫坐床,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直到1697年才被迎进布达拉宫坐床,这个时候的仓央嘉措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恋,并且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对于那些清规戒律很是反感,并且对于自己作为西藏之王只能是名不副实的状态也感觉到郁闷,仓央嘉措作为一名活佛向往着自由,向往着爱情,向往着尘世中的生活。 仓央嘉措想念着自己的恋人仁增旺姆,为此写下了大量的情诗,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活佛不允许有的,但是仓央嘉措却一意孤行的做着。仓央嘉措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但是即使是仓央嘉措写出再多的爱情诗篇,仓央嘉措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仓央嘉措被废黜,但是不久就在青海湖边坐化了,这一年是1706年,仓央嘉措只有23岁。但是更多的信众相信仓央嘉措逃走了,逃走之后经过多年的游历,最后以64岁高龄去世,仓央嘉措结婚了吗?传说之中没有说到仓央嘉措有没有结婚。
3.时报综合消息 台湾诗人周梦蝶因术后多重器官衰竭,于2014年5月1日下午在新店慈济医院病逝,享寿94岁。被视为诗坛苦行僧的周梦蝶,诗作量少而精致,其第一部诗集《孤独国》于1999年膺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他的一生是中国平民在乱世中的特别印迹,他柔弱倔傲,战时漂泊,摆书摊十余年,在自己的“孤独国”中神游,后半生又求道佛学,踽踽独行。
周梦蝶1921年2月10日生于河南淅川,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由于家境及大环境的变迁,1947年在武昌参军,后赴台。1956年退伍后,厄运似乎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生计,他摆过书摊,看管过茶庄,甚至还当过守墓人。到了晚年,处境更为悲惨,1980年他因患胃溃疡而住院,胃部被切除四分之三。也许是特殊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特殊的性格,周梦蝶在台湾诗坛上是个奇特的诗人,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就连在台北武昌街摆书摊时也专卖那些冷僻的哲学、诗集、诗刊等文学读物,所以当1959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孤独国》出版后,人们送其雅号为“孤独国主”。1962年以后他每日静坐街头开始礼佛习禅,对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不为所动,俨如一入定老僧,成为台北街头一景,惹得许多人不买书也要驻足观看一番。1965年文星书店出版了他充满禅味的诗集《还魂草》,由于他写诗精雕细琢,苦苦吟思,所以人们又送给他一个雅号“苦僧诗人”。此后,他的一些诗作虽有陆续发表,但一直未能结集出版,也许他正如他诗中所言,要“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