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3

略谈下自己于【习诗目的】话题的个人认识

[复制链接]

96

主题

1307

帖子

57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1
贡献
1543
金钱
2042
发表于 2017-11-27 19: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诗的第一义(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应是不同的。我个人是为了提升自己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积累,修养自身的(澡雪)精神,排遣自身的内在情感。这个第一义(目的)的前提是依附于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上的。

要在:一是自己的个人选择,不代表整个时代的选择方向。二是以传统(过去)的文化(思想,文词,技法)为主要手段书写自己的现有生存状态及情感与精神,不负有面向未来的企图以及义务。三是,由一与二,以故自己的审美标准是以吾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亦是以吾国传统文化成熟期的近体诗律为习作的主要形式的。这个是以自己的审美标准为前提作出的取舍。并不代表整个大时代的审美标准的现状与发展标准。
简言之,对每个个体而言,遭遇不同,性情不同,知识面不同,信仰与宗教不同,哲学与美学的抉择不同,都是影响自己诗作方向的要素,于诗这个世界,也应允许其有多元包容,和而不同的一面。

就中西这个话题,百兄及刀鱼兄贴中提到了思想(哲学),大道兄贴中提到了美学。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看,均有灼见在内。然而我想说的是,在抛却了所有功利性的要素(职业化专业化自是功利,而所谓的义务,发扬云云亦未必不在功利之外)后,或会发现东方传统的哲学与美学(包括文学艺术),自能成圆融充足,并不需要西学的补充才更接近真理。我这里所言的哲学艺术的范畴并不包括政经科学等现代的应用领域,另一个这里的圆融充足是面向过去及对过去怀有敬意的当下的,并不对未来负有责任与义务。然而其包容性(圆融性)亦使其不会对未来及面向未来的现在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东学与西学是有很大分野的,其中重要的一个,西学追求的是剖析真实(真理),东学追求的是体认真实(真理)。无论是形而上或下,宗教哲学艺术以及科学,西学一定要追究到真理(道)是一个如何实际的存在的层面,当他无能再追究时,于是上帝与神便出现了。而东学则不同,“道”是玄之又玄的存在,佛家则连“存在” 也不认同而同时亦不认同“不存在”,因此当你自心具足时,并不定然需要区分神佛圣凡。东学更多关注于当下,关注于融合,关注于浑,一。孔子曰未知人焉知天,论语中多少个“仁”字都无一样的慨念只与当时的情境有关,道玄家要求游外(在当下的情境中)宏内。禅宗与心学要求于当下(吃饭扫地,为人处世的行中)体认天理(良知)。这些,与西学要将真理,将现象界的一切从理论与概念定义的角度分析的清楚明白是大相庭径的。比起东学的浑融与一的倾向,西学更倾向于分(辨)。这个东西学的大分野对于哲学与艺术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亦各自存在自身的蓬勃的生命力。

我个人以西学为谋生手段,以国学(东学)为立身精神,在当下的时代,学习东学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与之形成比较研究的西学内容。尼采,黑格尔,康德,笛卡夫,海德格尔等各种思想均有了解,而了解的越多则越觉得从自身的立身以及哲学性情的取向而言,东学与西学是各成体系而各自具足的。我以国学为自身精神层面追求的第一义,以东学的美学审美标准为自身认同的第一义,选择近体诗律这个最接近国学成熟的传统文化的文学形式为自身性情的抒发形式,对近体诗及诗歌这门艺术的未来的去从不作过多的思索(亦无此兴趣及义务上的认识或自觉)。
在这些前提下,我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学,幸而与“功利”“义务”尚远。情发当下,神交千古(而非未来),这个是我自身对诗学的态度。


依前被他野叟笑,每托秋风说季鹰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11-27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307

帖子

57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1
贡献
1543
金钱
204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21: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虽旧邦 于 2017-11-27 22:12 编辑
吾闽 发表于 2017-11-27 20:45
从美学、哲学的角度上说,只要拿出来交流,功利是避不开的——我是说功利层面(“善”的层面),不带褒贬的 ...

杨诗兄交流的好,确实,如果【功利】之慨念是有其价值在内的,那么【功利之反面】之慨念同样有其价值所在。【非-功利】与【非-功利之反面】这些概念,只要是在知性范畴内能够做出量化来的,均是有其价值所在的。此处的“价值”,原本就是“功利”的另一个假名。东学(尤其禅宗)要求个人在器世间,在可量化的【假有】界中去体认超越功利的真相,然而当你认为真相便是否定了器世界一切可量化的“功利”的时候,东学又说你所体认的还是外道,真相只在器世间的这些“功利”之中。

因此,我所谓的【功利之外】或【抛开功利】,应是以禅宗六祖的“不住心”(不执)而非是以老庄的“避”与“忘”为前提的。创作,参与,论辩,竞赛,名次,奖金,立言,出书,这些都是不用避开的功利,然而这些都是可以【抛开】的功利,我想比如廖老先生那样,对此应是有比较清晰的体会的。

【既有传承,必有开来,这是断不开的】,这句话我亦是同意的,他与我主贴的见解并无冲突的地方。
“情发当下,神交千古(而非面向未来)”,这句话本身不是要切断现在与未来的联系,而是要在当下【抛开】对未来的“功利”性预设。

【传承如何,在当下中体认。开来如何,当下体认的结果即是】,这个是我对【既有传承,必有开来】的理解,六祖所谓【定慧不二】,心学所谓【知行不二】,无非如此了。--自然,既非圣人,终无法做到完全中道。个人倾向于对传承的关心,对开来的不予关心。这个还是在【抛开】而非【断开】的范畴之中。
依前被他野叟笑,每托秋风说季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1-28 07:0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西学为谋生手段,以国学(东学)为立身精神

……
有道理,西方侧重微观,东方侧重宏观,不能只钻到科技的套子里,现在高考科目转向文理平衡,重视语文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