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9|回复: 15

清人一首七律诗的赏析

[复制链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发表于 2017-11-25 2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介无名 于 2017-11-26 07:48 编辑

      过李杜店      

   茫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
   一道寒泉诗思渺,三间茅店酒旗斜。
   当年风雨称同调,今日文章重两家。
   独有留题无处觅,夕阳空锁岭头霞。  ——清·雷天铨     

   在安徽太湖县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儿——李杜店,但由于和唐代的诗仙诗圣大李杜扯上了关系而名标遐迩。这个县是一个山区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到过太湖。比如,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明朝大学士解缙、哲学家王守仁(阳明)等等,都到过太湖,县志有案可稽。最为有名的一次当是唐代诗人大李杜曾经歇脚过太湖县城一个小店——李杜店。李杜店原址已被花亭湖水库所淹没,在以前自太湖——山区的重要通道上。当初也不过是几间茅屋的小饭店,茅店当然已经不见踪影,但李杜店就因为唐代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的投宿,而作为一个享有声誉的地名却流传下来。

   在李杜离开一千多年之后的清朝一个叫做雷天铨的(太湖县赵家河人),有一次经过李杜店,写下了一首《过李杜店》诗。这首诗写于200多年以前,从诗的内容看,李杜是指李白与杜甫二人无疑——“风雨称同调”、“文章重两家”。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此地曾停李杜车”所以叫做“李杜店”。但作者过店与李杜停车事隔千年。由此看出,李杜店这个地方似乎在雷题诗的时候还在,因此它的消失只是两百年左右,所以此店大约在1200多年前就存在了。

  《过李杜店》是一首七律,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经过李杜店的见闻与感受,含蓄的表达了一种落寞怅惘之怀,和世事沧桑之感。这也许是当时李杜店那种荒凉环境对于自己心境的影响,也许是世事起落兴衰对于自己的感染,也许是对于自己在现实中某些境遇的了悟,总之,全诗笼罩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和感伤。

  茫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  
  首联破题。前一句交代作者的所见,一条通向深山老林的路径,一直向前延伸到眼力无法企及的地方,这里的茫茫是绵远悠长的意思,同时也有荒径无人的冷清与凄凉,路边上的老树上归鸦点点,还常不常的“呀呀”鸣叫,更是浓重了这份荒凉。眼前的一切,很容易让人想到“枯藤老树昏鸦”的境地,从全诗看,诗人“过”的时间应在黄昏时分。后一句点破题目,在这样一种环境里,谁曾想到当年的大李杜曾经在这里投宿,因而这里便称作李杜店了。起联就是交代了李杜店得名的因由,以及这里荒凉而苍茫的环境特点。李杜车,当年的李杜是怎么来的已无可考,也许徒步,也许乘车。但都不重要,重要的他们来过,留下了驻足的痕迹,这就是李杜车的含义。

  一道寒泉诗思渺,三间茅店酒旗斜   
  颔联承起,进一步写所见。渺,得提出来说一下,这里不是小的意思。它涵浩渺之意,本是形容水面辽阔;或渺弥,水流旷远的样子。那么,应是旷远绵长之意。这联由远至近,远处,一挂清泉,飘然而下,自会引得诗人心襟摇荡,诗思飘逸;眼前,几间茅屋,酒旗高挑,虽简陋但羁旅之途,可聊供歇脚,浊酒几杯,相与神侃自有一番情致,怎不能让人在羁旅中聊得一丝快意,生出些些感慨,引出一串神思。这里的景仍然是荒凉的,但在荒凉中呈现一丝暖色,几分诗意。更何况当年驻足的是大李杜,诗仙诗圣在这里种种情形,怎不叫人遐思,犹马之脱缰。这一联继续描写环境,烘染氛围,为后面的议论与感叹铺垫。这里的“一泉”也许作者当时看到的实景,远处山岭上的飞瀑,我觉得极有可能指的就是贯穿太湖城的长河,虽看不到但可以想象,作者是太湖人熟悉情况。

  当年风雨称同调,今日文章重两家   
  颈联转议,吊怀先贤。是呀,在风风雨雨中,李杜擎起自己的旗帜,吟诵出人生壮美的诗章,成就了“诗仙”“诗圣”的美名。虽然,二者的风格各异。一个沉郁顿挫,一个慷慨激昂,但”李杜诗篇万口传“,都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 、深厚的人民性和高雅的艺术性,影响深远,名流千古,一直到今天乃至后世。这里的风雨当然是语带双关,偏重于社会的环境与人生的际遇。同调,就是一样的格调,这里的调指的是诗歌作品及其思想艺术的成就。就是说,李杜的诗歌思想艺术价值可谓难分轩轾,堪称伯仲之间,可以相提并论。后面的文章也不光指作品,侧重指的影响力。两家即李杜。这里作者将大李杜的生前与逝后对举,赞颂了二人的成就、价值、影响。表达了作者敬仰与钦佩。当然,不乏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流露。古话有云:大块文章最风流。其实作者也是一位才子,是一位能写“大块文章”的人。雷天铨康熙年间考取进士,是继太湖雷氏第十代雷演祚之后的第二位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国史编修,诰封“国史公”。颈联的议论很好的拓展了诗作的内涵。

  独有留题无处觅,夕阳空锁岭头霞  
  尾联收合,生发感慨。太湖是有幸的,因为这里曾留下了诸多先贤,特别是大李杜浅浅的足迹;李杜店更是幸运的,因为唐王朝两位天才曾经留下了他们匆匆的身影。当年这两位大侠,在这里是否是举杯畅饮,彻夜神聊已不得知···但他们一定诗兴大发,留下珠玑之句。从雷诗中可以看到,他是坚信李杜在这里一定有诗作的,按常情也应该有的。但很明显在二百多年前的清代就无从找到李杜在这里的题咏,这一点叫人深感遗憾。那个空字你说含有多少的惆怅与惋叹。他们的音容笑貌消失了,他们的匆匆身影也不见了,连在这里的题咏也轶失,留下的只有这岭头朝晖夕照,岁岁年年···这怎么不叫人顿生沧桑之感,顿生忧伤之情。显然尾联以景收更具艺术感染力,一方面是暗扣前三联的意脉,整合前面的内容,完成对主旨的诠释;一方面留下一个令人回味的空间,是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叫人感慨莫名。言尽而意绵,余韵袅袅。

   诗作语言浅近明白,写景抒情善于烘托渲染,有力的表达了对于古贤的倾慕之情和世事变幻莫测的沧桑感,是一首不错的佳作。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1-26 06:5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的很详细,欣赏,李白杜甫同游过太湖吗?好象二人同游过山东,河南,没到过安徽。

点评

杜甫 还没来得及 去 安徽,就 丧命于 湘江 支流 了,很可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7 14:12
呵呵,太湖县志有记,当然民间更是言之凿凿。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4
贡献
72894
金钱
909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6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7-11-26 07:56 编辑

来读美文,
清代的雷天铨 与唐代的大李杜时空相隔千年,诗怀好友,这首近体律诗足以为证。

点评

谢谢首版阅读提赏,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4
贡献
72894
金钱
909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6 0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年间进士的律诗,没有“八病”,没有“摞眼”没有“颂圣”,触景联想抒怀。


点评

同感,再谢冬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1-26 06:55
解析的很详细,欣赏,李白杜甫同游过太湖吗?好象二人同游过山东,河南,没到过安徽。 ...

呵呵,太湖县志有记,当然民间更是言之凿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7-11-26 07:37
来读美文,
清代的雷天铨 与唐代的大李杜时空相隔千年,诗怀好友,这首近体律诗足以为证。 ...

谢谢首版阅读提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7-11-26 08:22
康熙年间进士的律诗,没有“八病”,没有“摞眼”没有“颂圣”,触景联想抒怀。

同感,再谢冬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77

主题

8297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88
贡献
9489
金钱
11602
发表于 2017-11-26 10: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5: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博文 发表于 2017-11-26 10:41
内容尚未细读,见此篇幅,可见用心,顶一下~

谢谢造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26 16: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内容好文章,要仔细看看。

点评

谢谢兄台阅读,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7-11-26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有抒情散文味道

点评

谢谢先生阅读,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20:09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2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呼伦贝尔 发表于 2017-11-26 16:02
有内容好文章,要仔细看看。

谢谢兄台阅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2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亓魛 发表于 2017-11-26 16:19
赏析有抒情散文味道

谢谢先生阅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11-27 14: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1-26 06:55
解析的很详细,欣赏,李白杜甫同游过太湖吗?好象二人同游过山东,河南,没到过安徽。 ...

杜甫 还没来得及 去 安徽,就 丧命于 湘江 支流 了,很可惜。

点评

但那个太湖那个李杜依然,县志有载?不知到底怎么回事?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9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847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词曲专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30
贡献
2715
金钱
45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15: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7-11-27 14:12
杜甫 还没来得及 去 安徽,就 丧命于 湘江 支流 了,很可惜。

但那个太湖那个李杜依然,县志有载?不知到底怎么回事?问好。

点评

地方志 好多 是 假托的,族谱 也是,历史 要 辨别 真伪。——杜甫 死在 湘水 之上,自唐以来 明确 的 记载的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9 1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11-29 18: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介无名 发表于 2017-11-29 15:32
但那个太湖那个李杜依然,县志有载?不知到底怎么回事?问好。

地方志 好多 是 假托的,族谱 也是,历史 要 辨别 真伪。——杜甫 死在 湘水 之上,自唐以来 明确 的 记载的 。可以 查 杜甫 年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