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7-7-22
威望65
金钱233
贡献131
高级会员

威望- 65 点
贡献- 131 次
金钱- 233 枚
|
本帖最后由 李元軌 于 2017-11-25 14:58 编辑
论诗
诗以定义上而言,在于抒发人不同的情感与传递人内心一股微妙的悸动与感觉。然而不同诗有不同的特质风格,不同特质的读法也不尽相同。故略分类诗的四种具文学性的特质。
诗的特质风格大概将之归于四,气、意、情、韵。
1. 气
气,可以说诗传达的一种冲击人内心的力道、力度,如李太白蜀道难: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诗的气大概是容易感受的,而气也有不同类型与表达方式,如杜诗: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诗以诗之沉鬱顿挫之气名世,而在唐以后,追求诗的朴实与厚重常是文坛主流价值观,两者分别以陶、杜为代表。故追求厚拙的气也常为后世许多文人致力追求的目标与审美准则。
很多汉魏诗也是以气的特点见长,如曹植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虽然此诗的主题为闺怨,然与其说写情,流露出来者更多为愤苦强烈的气。
2. 意
意,通常以客观理性的角度,描述一个史事、典故,或者再加上点议论。作者站在超脱于诗之外的角度,使读者自己有所反思或被引起不同的情愫。
如: 杜牧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或见清初诗:「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夜半李陵臺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前人有观点以为,盛唐诗以气胜,晚唐以意胜,大概就是指许多盛晚唐名作在此点风格上的区别。
3. 情
情,顾名思义,便是抒发情感,若「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大多数的诗都有包含情,可能是气与情融合,或气与韵融合。一般文学评论的观点常也相当重视诗中情的成分。然诗对于情的细微深刻处的表达一般逊于词,可能也是因为古代文学观较尚阳刚而轻阴柔之故,故写细腻幽微情感的诗较少。然也是有例外,若南朝谢朓诗:「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或若明初诗:「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4. 韵
韵,可解释为诗透过文字传达的一种意境、氛围。或有时传达一种气质、气度。 如陶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或若谢灵运诗: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或若宋代黄庭坚诗:「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诗的韵有时比诗的气、情更不易体会。
除了以上四个诗以表达文学性的特质,诗还有以下作用:
1. 记事
可用韵文的手法记录现实或描述故事传说,如长恨歌。
2. 传意
可用以应酬、应诏、祝寿、表明心迹、论事。
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以诗表达婉拒人招揽。
3. 载道
以温柔敦厚的诗来进行教化,如长期被引申解释的诗三百。或以诗传达其他主流价值观。
中国古代有时因太过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有时影响到诗正常文学性的发展。如在汉代文学只是经学的附庸,汉赋的抒情性多不强。清代过度讲究诗必有寄託,也有些忽略诗的本质与文学性。
4. 艺术
好美是人的天性,故诗也常追求绮丽与词藻,中国的唯美文学大概在南朝时到达颠峰。然诗的发展至唐宋以后因过于讲究内在,常将内在的不足归咎于外在的装饰,对绮丽的词藻有时有所排斥。然有时过与不及,宋诗末流的乾涩无聊大概也是诗过不重视外在的负面影响。
虽然诗过度迁就于以上四个应用层面,可能影响其文学性,然文学性很高的诗仍也常与以上四者有所重叠。
談一些我對詩的看法與分類,因為我之前很少看到對詩特質的歸類與闡述,所以寫了一點自己的看法。如果已經有其他更精確學術上的理論,或上面的文章有缺漏錯誤,請不吝告知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