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9

思无邪闲谈之七:与金筑子商榷个性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01

帖子

3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102
金钱
124
发表于 2017-11-24 1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也 于 2017-11-24 20:53 编辑

                  金筑子还不懂文学个性
             


       金筑子发了篇《诗写个性》。就题目,应该不错的;然文中表述,是满拧的。换言之,其正文内容非但没有正确说明标题,反到是完全错误的解读了个性。      
      个性,是心理学名词,也是哲学术语,也同时运用于文学,属于常识问题。
      心理学的个性,即人的独特性,它包含性格、思想、品质、意志情感等内容,人与人之间这些内容的不同和区别,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人生追求、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和情感方式的与人不同的独特元质。
      哲学的个性,用毛泽东矛盾论的诠释,其与共性相对,指的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个别、特殊的性质,亦即矛盾的特殊性。
      文学中的个性,就作家反映生活创造文艺形象来说,叫做创作个性。就已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文学特点来说,称谓文学风格。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二者角度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创作个性,是指作家们以不同的兴趣爱好、秉性天赋、气质性格、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融入创作,进而形成鲜明各异的表达特色和艺术特色。文学实践证明:因为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不同,在认识生活、选择题材、演绎艺术、创造形象上,会有明显区别。比如在认识和反映生活上,这不但受世界观和性格的影响,也受视野胸怀的影响。
      
      有洋人说:”风格即人”。
      明学者屠隆说:”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庄,宽舒者语和,褊急者语峭,浮华者语绮,清松者语幽,舒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谲荡者语荒,阴鸷者语险。”
      李白思想儒家道家都有,豪放不羁,我行我素,他的诗歌在题材和样式上,歌咏自然山水居多,乐府和绝句为主。杜甫是典型儒家规范,性格内敛,素有抱负,胸怀社稷,忧国忧民,他的诗歌反映家国民生居多,形式多律诗。而两人风格,一个雄奇飘逸、率性自然一个沉郁顿挫、幽愤深广;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      
      屈子高尚瑰丽,曹操质朴沉雄 ,陶令冲淡平和,王维恬淡生动,韩愈磅礴奇特,白居易平白清新,李商隐绮丽精巧,欧阳修清丽明媚,苏轼旷达豪迈,辛弃疾豪放悲壮······
      鲁迅深刻,矛盾严谨;郭老浪漫热情,老舍圆熟幽默;郁达夫属才子式婉约,郭小川是战士的豪放;艾青是一幅形象饱满的艺术画卷,贺敬之是一阕直抒胸臆的生活赞歌······
      
      文学的个性,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两者最后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的文学;没有嘎嘎独造,就不会有风格;而失去共性,没了普遍性意义,个性也随之就丧失了认识、审美和教育作用。
      金筑子在《诗写个性》里说诗写个性。何也?因为,你看见的美,也是别人想看见的或看见过的。你一说,别人就在他的脑海里构筑起一个美的画面。因此,你所表达的,也正是别人想表达而还没有来得及表达或不会表达的。”
              
       ——谬矣!这其实说的是共性而非个性,金筑子完全搞错了。个性,一定是区别于别人的东西,是人人心中有,但却很大可能是个个手中无的那独到,甚至较多人心中没有。是以一己抒发灵感,显示审美,表达爱憎,诠释本质,以特殊性体现普遍性。
       而接下来的具体举例,遗憾的是,金筑子并没有交给读者他的个性破解钥匙。所涉其实都与个性无关,诗就是诗,金筑子的个性就是金筑子的个性,互相不搭界。金筑子完全没有连通诗例和他的个性认识之间的论证关系,内在联系不见,所议不知所云,令人茫然不得其解,引颈徒然等待下文······他其实说的都是共性。
       由此看来,倒是金筑子先生,应该首先搞清楚个性以及个性之于文学,就目前,坦率说:他还不懂文学个性为何事。

     (2016-06-04)






13

主题

101

帖子

3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102
金钱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原文,一下子找不到,待找到,再转来。他的那段话,在里面。
希望讨论起来,这是纯粹理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1-24 11:3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的诗写个性,就是体现出个人的特质(比如行业,经历)与真情。 理由是1熟悉与投入,便于加工和打动。2有辨识度。3新鲜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24 12: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句中平仄用古音千年不变,押韵可以用词韵、方言或今音即普通话音。”
这就是金筑子在押韵问题上的个性。
可见金筑子的个性论不是哲学上的个性与共性的概念,而是俗语中的“与众不同”。比如用古音写律诗,押韵的共性是要按统一的韵书,古音按平水韵,今音按十四韵。体现个性可以是用今韵或平水韵、用古韵可以是首句入韵、或飞雁出群或入群、选择某一韵部如偏爱用险韵 等都可以显示个性。但这些个性,都是在律诗格律允许的范围内。如果你的个性是今古混用,就在押韵允许的范围这一共性之外了。
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所有诗人押韵就是共性。人的共性都有五官。如果你说你有三只眼,这是超出了共性范围的个性。花是美的,香的,这是花的共性。所以你赞赏花美,是因花的共性,引起读者的共鸣。你若脱离这一共性,写一臭的黑色的难看的花,个性有了,能引起读者共鸣吗?
金筑子拿着口头俗语当作哲学术语来理论,所以产生逻辑错误。一般人说:这人有个性,是说他有自己的特点,绝非说他异于常人。同样,说诗写的有新意,是说有创意,意境新颖,绝非说这诗只写了某事物的个性没有共性。诗要感人,必须写包含在共性中的个性,而不能只强调个性。比如写战马,必须是健康的名马,才符合读者对战马的经验和印象。你若只写三条腿的瘸马,个性有了,还能引起共鸣吗?在文学作品中,只强调写个性是错误的。这就是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一条基本文学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24 12: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强调诗写个性实际上是走入一个认识的误区:混淆了诗的创新与个性的关系。在个性共性问题上,只要你的描述是你自己所见所想所经历所思考、而不是抄袭别人现成的文字,你的诗就是有个性的。就像几十万首古诗有几首是完全相同的?没有。除非是编选者抄错了名字。这足以说明诗的个性是自身具有的特性,不须刻意编造。作者应该追求的只是内容上如何更新更美更巧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24 12: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作品既体现个性,更体现共性。
说文学作品体现个性,是因作者不同,作品内容不同。所有作品皆有个性。
说文学作品更体现共性,是作品的目的所在。例如:春天是美的,山水大自然是美的。敌人是可恨的。和平与繁荣是人类的共同期望。母爱是伟大的。助人为乐是高尚的,等等。
作家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用自己的作品体现这些共性,获得读者的共鸣,从而收到好的社会效果。因而要多观察体验和思索,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和技法。比如技艺拙劣的老干体是不能引起共鸣的,这就是技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1

帖子

3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102
金钱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4: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1-24 11:33
我理解的诗写个性,就是体现出个人的特质(比如行业,经历)与真情。 理由是1熟悉与投入,便于加工和打动。 ...

谢参与!
赞同你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1

帖子

3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102
金钱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4: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24 12:12
文学作品既体现个性,更体现共性。
说文学作品体现个性,是因作者不同,作品内容不同。所有作品皆有个性。
...

文学个性,是文学理论一个基本问题,这个可以成为诗词理论一个很好的论题。
老金最初谈个性,显然是没懂。后来改了,又绝对化个性。两个认识都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1

帖子

3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102
金钱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5: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金筑子原文:


诗写个性。何也?因为,你看见的美,也是别人想看见的或看见过的。你一说,别人就在他的脑海里构筑起一个美的画面。因此,你所表达的,也正是别人想表达而还没有来得及表达或不会表达的。
这个性,是带有普遍性的个性。你表达的个性会引起普遍共鸣的个性。而不是只是你个人有所感,而别人听来则不知所云的个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谁都感觉得到的。春日好睡,窗外啼鸟声声,如果春雨一夜,落花必然遍地。这诗感人,就因为谁都有此经历。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虽然不是谁都有此经历的,但它同样感人。“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没见过长江,别的江河也有。即使没见过江河,也见过山林,“无边落木萧萧下”,就这一句也很感人。自己老了,可以感到老人的无耐;自己未老,也见过别的老人的无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也不是泛泛而写,而是杜甫写成都的家。成都四面环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前的河当时通长江,“门泊东吴万里船。”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三句是别人有所见但谁都以为平常,而第四句就是旅人独有的了。不是旅人者,凭最后一句也可感知旅人在外之思乡之苦。
我们现在来读一首今人的诗:
栏杆拍遍短长亭,难解胸中未了情。
几处莺歌春蕾绽,谁家云破月华明。
枝头红豆因愁发,天际奔雷挟恨鸣。
逝者如斯长已矣,危楼独坐听秋声。
长亭是一处,短亭是一处。“几处莺歌春蕾绽”,这是春天。“谁家云破月华明”,这是晚上。“天际奔雷挟恨鸣”,这是另一个时间,也许是白天,也许是一个没有月的晚上。“危楼独坐听秋声”,这又是在秋天,坐的已不是长亭短亭,而是危楼。
场境不是一处,时间不是一时,因此不是写“这一个”,没有个性,而是东拉西扯。这诗,恐怕并未感动作者自己,当然也感动不了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1

帖子

3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7
贡献
102
金钱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20: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学者屠隆说:”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庄,宽舒者语和,褊急者语峭,浮华者语绮,清松者语幽,舒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谲荡者语荒,阴鸷者语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