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11-22 09:00 编辑
各位,我的朋友的一篇赋,现发来,请各位斟酌。本赋据说是要裂石铭碑的。
茶海观音赋 (限韵“天壶观音”) 盖闻洛伽至圣,俯眺大千。衣袂轻飘,霞晖隐现。光照十方世界;慈弥万里云天。近皈佛陀①,精修正觉②之性;远离魔道,虔觅大道之源。启开般若③之门;拯拔愚顽之悍。凝眸入定,闪耀光环。宝象慈悲,容颜透艳。始见莲花现矣;便知祥瑞生焉。读其心经,尽除凄怆哀惋;念之悲咒,能去疾病绵缠。普渡众生,登达彼岸,光照阴暗, 善拯沉冤。地蕴凶邪,不去东瀛之国;情钟华夏,驻足普陀之山④。 无量国之菩萨,寻声救苦,大乘教之根本,化体真如❺。杨柳净瓶,凌波微步。明心见性,灌顶醍醐❻。但将甘露轻弹,便得菩提证悟❼。法力至处,万物复苏。具灵根以修身;致高雅而脱俗。 红尘幻境,逆子凡夫。穷凶怙恶以嚣张,草菅人命而跋扈,至尊大士,授以经书,辟其杂念,趋之净土。令丹田蓄善意,若囊内聚珍珠。,异念全抛,解除千斤重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❽。 晓旭陶君,茶乡名贾,造壶巨建,置地中枢。喜遇尧天,希冀人民富庶,欣逢盛世,欲描茶海宏图。既具天时,尤希雨露。遂迎尊神于南海,佑护茶海亦天壶,记事于壁,勒文以赋,回其生态,归真返璞❾。 众生望眼欲穿,翘首以盼;信士流连忘返,举目遥观。内外沸腾,心潮激转,至尊迎至,万众同欢,肃穆庄严,静尘心而止乱;慈眉善目,入圣境以超凡。 观乎是日气氛,频添五彩缤纷。山水清莹,艳阳丽甚,零云缥缈,紫气氤氲。五马象山,但见佛光隐隐;千溪湄水,惟觉瑞气盈盈。 然朗朗乾坤,物必生影,明非则暗,阳极必阴。怪有飞头,岭南洞之邪信❿;奇逢孕妇,三生石之精魂⓫。安知娑婆世界,得勿有此奇异耶? “藩溷之花”,必是“随风荡坠”;“人天之果”,定非“有漏根因⓬”。恶念难收,源于小忿,难填欲海,是为贪嗔。暴戾苛毒祸子孙。甘澍丰盈获滋润,作歹为非,皆因乏忍,损人利己,其必自焚。是故轮回六道⓭,未必无其理哉? 民主文明,社会价值之本,自由平等,人民权利之根。公正无私,试观党性,佛法广大,尽在民心。木魅山魑,有若前期贪痞,止恶扬善,浑如此际观音。 故云:“有佛无佛,具在心中”,即此之谓耳! 是为赋。
① 弥陀,梵语,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 ② 正觉,梵语,指真正的觉悟。 ③ 般若,梵语,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有别于一般所指的聪明。 ④日本一个和尚,从五台山带走一尊观音像,船到普陀山,遇到风暴不能回国,以为菩萨不愿去日 本, 只得留到普陀山供养, ❺真如,梵语,指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亦即道。 ❻醍醐灌顶,指佛教的佛法施于普通人使之开悟。 ❼象征觉悟的意思,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 ❽浮屠,宝塔,指如果一个人救了一个人,比造七层宝塔的功德还大。 ❾指去掉外饰,还其本源。 ❿ 引至《酉阳杂俎》“岭南溪洞中,有飞头者,头飞一日前,颈有痕,及夜,状如病,脱身而去,寻 蟹蚓之类食之,将晓飞还,如梦觉,其腹实矣。” ⓫ 唐代李源与僧圆观友好,邀游至南浦,见妇人汲水,圆观曰:“此妇已孕期三年,盖等我耳,”圆观死时,在三生石上与李约定,十二年后在天竺寺相见,李依期赴约,在天竺寺前河对面见一牧童骑牛吹笛,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乃知牧童即圆观矣。 ⓬引自《聊斋自志》,“盖有漏根因,未接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坠,竟成藩溷之花”指没有守其本源而 未得道,赋中前者为未得道之因,后者为得道之因。
⓭ 六道,佛教语,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众生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