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0 06: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的意思再重申一遍:
为“颂圣”一辩------歌颂是诗歌的主要功能。
几年前一些西方自由民主派人士高喊“反颂圣”。毋庸讳言,她们所反的“圣”,就是前国家领导人,国家的领导政党,国家的社会制度,以及中国的近代史,以及与这段历史相关的英雄模范人物。她们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号召人们用诗推波助澜,帮助她们实现颜色革命的任务。
什么是“圣”?
新华字典中说:圣,
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
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
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
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可见不专指“皇帝”,是人们心中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比如:
一, 领袖人物:领导他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创造美好生活,战胜野兽,打败入侵敌人,开边拓疆,创造文化对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如: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仓颉、尧、舜、禹、汤、孔孟、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大帝、及近代史上的孙中山、毛泽东等领袖人物。
二, 神话人物及教派领袖,小说或传说中的英雄:玉帝、王母、观世音、孙悟空、岳飞、成吉思汗、武松、关羽等。
三, 大自然。高山、大河、花鸟鱼兽、麒麟、凤凰等,也是圣。
四, 神圣的感情及公序良俗,爱情、尊老爱幼的美德,人和人之间的纯洁的友情。如历史上的爱情故事,雷锋等模范人物。
五, 政治哲学上的真理、观念,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在民族危难时对投降派对汉奸的憎恶,反之表现的也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大致这就是历代诗词所歌颂的主流。
相反,“反颂圣”派提倡的“下以风刺上”倡导了什么诗风?谩骂。无情的历史事实证明,他们得到的只是祢衡一样的命运。政治“刺头”不仅为历代封建皇帝所不容,现代统治者,不论中外,也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也是不容许的。因为人类群体总要有领导人带领完成某些目标,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民主,你只以个人好恶为准,不符合个人意愿就写文字“刺上”,必然造成离心离德,动摇军心,自然是负能量。
有人会辩解:对领导中的腐败分子的揭露呢?对社会丑恶现象的鞭挞呢?----这些不能算“刺上”,这和前面反汉奸的作用是一样的,对假恶丑的鞭挞,就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控诉了非人性的丑恶现象和人性的弱点,就是对纯真爱情的赞美。这里存在着对比这一修辞手法。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发牢骚”。诗词是极为个性化的。反映了每个人的性格。有人愿意用诗词发泄对人间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不满,只要不是攻击和伤害别人,无可厚非。但这种牢骚其实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没有正能量可言。只有多发现美好,歌颂美好,对人对己都是健康有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