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11-19 08:43 编辑
北山:诗言志,这是诗歌的功能,志是情志,有相对独立性,个体性,诗这种体载并不适合歌颂,因诗意贵曲折隐晦,造成不同人理解不同,所谓诗无达诂,你本来是颂,帝王以为是刺,因此被贬送命的不在少数。
要想颂,就痛痛快快用赋,赞这类文体,或者干脆用老干体。
把诗的功能简单归结为颂,实际是一种简单化,冠名老干体诗论并不算过。
思无邪兮:针叶林的表达,其实是正面反映生活,表现社会主流,反映时代主旋律,释放文化正能量,即讴歌时代、民族、家国、建设、英雄······这没一点儿问题。他用了歌颂,此前又一直说颂圣,有人们对颂圣不感兴趣,便对歌颂也生出反感。歌颂没有错,表达真善美天经地义,这也是中华诗词的传统、当下民族文学的职责,不管谁反感,谁反对,都要理直气壮的坚持。十九大和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的都很明确,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旧体,理应合于时代。
北山:按你正能量的概念,历代能流传下来的诗,几乎很少有负能量的,如果你觉得有,不妨举些例子来讨论。提口号,提概念,一般是要有针对性的,当文艺作品并不存在负能量泛滥时,提正能量的口号就意义不大,既然先生不断提正能量这个口号,想必是看到了当下不少负能量作品,不妨举例来说,否则谁会反对正能量的提法呢?
思无邪兮:大诗人、大文人、最好的诗文,大都出于儒家或官员们。没有阅历,没有襟抱,没有家国,不会有最好的诗文,很难成为大家!
屈原、曹操、曹植、大小谢、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吴伟业、龚自珍、毛泽东等等,莫不是官员,都积极入世。
歌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爱,这是良知、责任、境界,将此与媚骨搞到一起,北站长要的骨是什么骨? 负的东西应该不少。暴力的、色情的、淫秽的、迷信的、西化的、市侩的等等,小说诗词多见。按此北山站长在本坛找找,应该不难找到。
如观:负能量的诗太多了,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等,杜甫的哀怨诗都是负能量。其它一些很多虽算不上负能量的诗,格调,立意平庸,也不值得推祟。
再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乾隆皇帝写的,没有他们那种内容吧?
只是通过艺术的包裹把李杜的消极思想内核给掩盖了。
针叶林:什么样的诗是应提倡的?这问题孔夫子早已解决:思无邪。而不是以风刺上或者反颂圣。讨论中有人使用诡辨法:故意混淆概念,如金筑子一再造谣说我的观点"只准颂圣"。这种造谣攻击只证明他们是无理纠缠。还有页能量诗的举例问题,有人写了那么多骂诗,点名攻击,写得不堪入目,而且至今高掛在版面上,谁看不到?难道漫骂也是"正能量"吗?作为公共论坛制止漫骂是应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