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8|回复: 66

风、雅、颂之辨

[复制链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7 23: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17-11-18 09:24 编辑

风、雅、颂之辨

摘要:风、雅、颂乃曲调之分,非后世之体裁之谓。

一、引言


《诗经》三百篇冠以风、雅、颂而集成,其中“雅”又分“大雅”、“小雅”,故而后世经学家称之为“四诗”,错把《诗经》之风、雅、颂看做后世文学作品之体裁分类,大误矣。


二、风雅颂乃曲调

关于“风、雅、颂”之别,近世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风、雅、颂之别,当于声求之。”——可谓真知灼见。说白了,“风、雅、颂”就是不同风格乐调的名称。


“风”,古代指的是曲调,是无可辩驳的。

《山海经·海内经》:“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郭璞注:“作乐之曲制。”)(389页)

《山海经·大荒西经》:“太子长琴,……始作乐风。”(333页)

《诗经·大雅·嵩高》:“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其风肆好”,指的是曲调流畅而动听。)
《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乐操土风,不忘旧也。”(950页)

《左传·襄公十八年》: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1247页)

《吕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从以上记载来看,“风”多是乡土民歌,属于乡土乐调无疑。

“雅”,也是一种曲调。

《诗经·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533页)

“颂”,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和缓的曲调。王国维《说周颂》:“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在声不在容。”

《礼记·乐记》: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所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

师乙是乐师,他正是从曲调风格角度向子贡介绍了一个人的性格与他所偏爱的曲调有直接关系。能从师乙的解释中也能领会出风、雅、颂三种曲调的大致区别。

三、综述

《诗经》本是根据曲调风格来分类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上古时期“乐教”之根本不是辞,而是乐。风、雅、颂,是曲调之名,不是指的文本、体裁。

四、参考文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ISBN978-7-5502-2564-0.2013年12月

【2】《左傳》郭丹等譯註,中華書局,ISBN978-7-101-08833-5,2012年10月。

【3】《诗经译注》袁梅译注,青岛出版社,ISBN7-5436-1636-X/I.235.1999年7月。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7 23:1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记·乐记》: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所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

最感兴趣的是这一段。其余的我也信了。提督大人可别骗我。

点评

骗美女那可是死罪,岂敢岂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7 2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17 23:56 编辑

九门兄这是从声的角度论述

诗六义源于毛大序

《诗经》毛诗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毛大序本身就说得很明白,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此异体之异,不同也,也就是说,风雅颂是诗经的不同体裁

点评

毛大序,是晚出。后世经学家为了一己之私,企图抹煞《诗》之本来面目。其实,孔夫子周游列国,去寻访失传的曲调是其目的之一,等他回到鲁国,“风、雅、颂”各得其所就是明证。孔夫子寻访的一是曲谱、配乐乐器以及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0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7 2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以上记载来看,“风”多是乡土民歌,属于乡土乐调无疑。

---------
风,并不只是乡土乐调,诗经第一篇即周风,周风之后是各诸侯之国风

点评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是正宗的音乐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00: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所谓诗三百皆可弦歌以为乐,诗合六律以歌之咏之是为乐【歌辞】,从于文字则为文体

点评

诗兄不妨解释一下何谓“赋”,如何“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0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论风、雅、颂。

  "大序言:'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所以析卫为邶鄘卫。"曰:"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卫有卫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诗有鄘音者系之鄘,有邶音者系之邶。若大雅小雅,则亦如今之商调、宫调,作歌曲者,亦按其腔调而作尔。大雅小雅亦古作乐之体格,按大雅体格作大雅,按小雅体格作小雅;非是做成诗后,旋相度其辞目为大雅小雅也。大抵国风是民庶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又云:"小序汉儒所作,有可信处绝少。大序好处多,然亦有不满人意处。"〔去伪〕

  器之问"风雅",与无天子之风之义。先生举郑渔仲之说言:"出於朝廷者为雅,出於民俗者为风。文武之时,周召之作者谓之周召之风。东迁之后,王畿之民作者谓之王风。似乎大约是如此,亦不敢为断然之说。但古人作诗,体自不同,雅自是雅之体,风自是风之体。如今人做诗曲,亦自有体制不同者,自不可乱,不必说雅之降为风。今且就诗上理会意义,其不可晓处,不必反倒。"因说,"尝见蔡行之举陈君举说春秋云:'须先看圣人所不书处,方见所书之义。'见成所书者更自理会不得,却又取不书者来理会,少间只是说得奇巧。"〔木之〕

  "诗,有是当时朝廷作者,雅颂是也。若国风乃采诗有采之民间,以见四方民情之美恶,二南亦是采民言而被乐章尔。程先生必要说是周公作以教人,不知是如何?某不敢从。若变风,又多是淫乱之诗,故班固言'男女相与歌咏以言其伤',是也。圣人存此,亦以见上失其教,则民欲动情胜,其弊至此,故曰'诗可以观'也。且'诗有六义',先儒更不曾说得明。却因周礼说豳诗有豳雅豳颂,即於一诗之中要见六义,思之皆不然。盖所谓'六义'者,风雅颂乃是乐章之腔调,如言仲吕调,大石调,越调之类;至比、兴、赋,又别: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赋也;本要言其事,而虚用两句钓起,因而接续去者,兴也;引物为况者,比也。立此六义,非特使人知其声音之所当,又欲使歌者知作诗之法度也。"问:"豳之所以为雅为颂者,恐是可以用雅底腔调,又可用颂底腔调否?"曰:"恐是如此,某亦不敢如此断,今只说恐是亡其二。"〔大雅〕

  问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是所系者小,大雅是所系者大。'呦呦鹿鸣',其义小;'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其义大。"问变雅。曰:"亦是变用他腔调尔。大抵今人说诗,多去辨他序文,要求著落。至其正文'关关雎鸠'之义,却不与理会。"王德修云:"诗序只是'国史'一句可信,如'关雎,后妃之德也'。此下即讲师说,如荡诗自是说'荡荡上帝',序却言是'天下荡荡';赉诗自是说'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是说后世子孙赖其祖宗基业之意,他序却说'赉,予也',岂不是后人多被讲师瞒耶?"曰:"此是苏子由曾说来,然亦有不通处。如汉广,'德广所及也',有何义理?却是下面'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几句却有理。若某,只上一句亦不敢信他。旧曾有一老儒郑渔仲更不信小序,只依古本与叠在后面。某今亦只如此,令人虚心看正文,久之其义自见。盖所谓序者,类多世儒之误,不解诗人本意处甚多。且如'止乎礼义',果能止礼义否?桑中之诗,礼义在何处?"王曰:"他要存戒。"曰:"此正文中无戒意,只是直述他淫乱事尔。若鹑之奔奔相鼠等诗,却是讥骂可以为戒,此则不然。某今看得郑诗自叔于田等诗之外,如狡童子衿等篇,皆淫乱之诗,而说诗者误以为刺昭公,刺学校废耳。卫诗尚可,犹是男子戏妇人。郑诗则不然,多是妇人戏男子,所以圣人尤恶郑声也。出其东门却是个识道理底人做。"〔大雅〕

  林子武问"诗者,中声之所止"。曰:"这只是正风雅颂是中声,那变风不是。伯恭坚要牵合说是,然恐无此理。今但去读看,便自有那轻薄底意思在了。如韩愈说数句,'其声浮且淫'之类,这正是如此。"〔义刚〕

  问"比、兴"。曰:"说出那物事来是兴,不说出那物事是比。如'南有乔木',只是说个'汉有游女';'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只说个'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关雎亦然,皆是兴体。比底只是从头比下来,不说破。兴、比相近,却不同。周礼说'以六诗教国子',其实只是这赋、比、兴三个物事。风雅颂,诗之标名。理会得那兴、比、赋时,里面全不大段费解。今人要细解,不道此说为是。如'奕奕寝庙',不认得意在那'他人有心'处,只管解那'奕奕寝庙'。"〔植〕

--------古人论六义甚多,存各家之言,此段来自于朱子语类的不同之见也提供给九门兄参考吧

点评

要有自己的思路,条理分明。某喜欢有条有理,抽丝剥茧的论证方法。腐儒之论,何足为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17-11-18 0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1-18 09:06 编辑

赞同梅板此观点!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点评

崔灵恩《集注》本下即作“讽”字。刘氏云:“动物曰风,讬音曰讽。”崔云:“用风感物则谓之讽。”沈云:“上风是《国风》,即《诗》之六义也。下风即是风伯鼓动之风。君上风教,能鼓动万物,如风之偃草也。”今从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0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7 23:18
《礼记·乐记》: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所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 ...

骗美女那可是死罪,岂敢岂敢

点评

美不美都要死(用粤语念)。 主帖与你和山人兄的互动同看,获益匪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0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7 23:53
九门兄这是从声的角度论述

诗六义源于毛大序

毛大序,是晚出。后世经学家为了一己之私,企图抹煞《诗》之本来面目。其实,孔夫子周游列国,去寻访失传的曲调是其目的之一,等他回到鲁国,“风、雅、颂”各得其所就是明证。孔夫子寻访的是曲谱、配乐乐器以及演奏方式。

诗兄要想想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明白我们现在看到《诗经》是什么东东。

点评

请参看10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09: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1-18 09:03
赞同梅板此观点!

崔灵恩《集注》本下即作“讽”字。刘氏云:“动物曰风,讬音曰讽。”崔云:“用风感物则谓之讽。”沈云:“上风是《国风》,即《诗》之六义也。下风即是风伯鼓动之风。君上风教,能鼓动万物,如风之偃草也。”今从沈说。“风以动之”

崔灵恩,南北朝清河郡东武城[1]  。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先在北仕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归国。高祖以其儒术,擢拜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可见崔灵恩为汉初人,比之郑康成比之山海经为更早时期人

正义曰:情发於声,谓人哀乐之情发见於言语之声,於时虽言哀乐之事,未有宫、商之调,唯是声耳。至於作诗之时,则次序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一人之身则能如此。据其成文之响,即是为音。此音被诸弦管,乃名为乐,虽在人在器,皆得为音。下云治世之音谓乐音,则此“声成文谓之音”亦谓乐之音也。原夫作乐之始,乐写人音,人音有小大高下之殊,乐器有宫、徵、商、羽之异,依人音而制乐,讬乐器以写人,是乐本效人,非人效乐。但乐曲既定,规矩先成,后人作诗,谟摩旧法,此声成文谓之音。若据乐初之时,则人能成文,始入於乐。若据制乐之后,则人之作诗,先须成乐之文,乃成为音。声能写情,情皆可见。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故神瞽有以知其趣也。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情见於声,矫亦可识。若夫取彼素丝,织为绮縠,或色美而材薄,或文恶而质良,唯善贾者别之。取彼歌谣,播为音乐,或辞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达乐者晓之。《乐记》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发以散。”是情之所感入於乐也。季札见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是乐之声音得其情也。若徒取辞赋,不达音声,则身为桀、纣之行,口出尧、舜之辞,不可得而知也。是以《楚茨》、《大田》之徒并陈成王之善,《行露》、《汝坟》之篇皆述纣时之恶。以《汝坟》为王者之《风》,《楚茨》为剌过之《雅》,大师晓其作意,知其本情故也。○笺“发犹”至“相应”。○正义曰:《春官·大师职》云:“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是声必有五,故引五声之名以解之。五声之配五方也,於《月令》角东、商西、徵南、羽北、宫在中央。立名还以其方为义,《汉书·律历志》云:“商之为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蕃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又云:“宫为君。”君是阳,阳数极於九,故宫数八十一。三分去一以生徵,徵数五十四。三分益一以生商,商数七十二。三分去一以生羽,羽数四十八。三分益一以生角,角数六十四。《乐记》云:“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注云:“方犹文章也。”“乐之器,弹其宫则众宫应,然不足乐,是以变之使杂也。”引昭二十年《左传》曰:“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是解声必须杂之意也。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杂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云:“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矣。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云:“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即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即乐也。是声与音、乐名得相通也。《乐记》子夏对魏文侯云:“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又以音、乐为异者。以文侯并问古乐、新乐,二者同呼为乐,谓其乐、音同也。子夏以古乐顺於民而当於神,与天下同乐,故定为乐。名新乐,淫於色而害於德,直申说其音而已,故变言溺音,以晓文侯耳。音、乐非为异也。《乐记》云“淫乐慝礼”,子夏亦云“古乐之发”,“新乐之发”,是郑、卫之音亦为乐也。

 -----------此正义为郑玄之义

由上可见,风本作讽,讽,诵也。——《说文》,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所谓‘今从沈说。“风以动之’乃从后人所习,可见诗于乐则五音六律言之,于文则言辞讽诵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09: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09:37
毛大序,是晚出。后世经学家为了一己之私,企图抹煞《诗》之本来面目。其实,孔夫子周游列国,去寻访失传 ...

请参看10楼

点评

汉儒开始乱解《诗》,这是政治需要,非本来之面目。诗兄要仔细读读您自己找来的这些材料,要有些耐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儒开始乱解《诗》,这是政治需要,非本来之面目。诗兄要仔细读读您自己找来的这些材料,要有些耐心。

点评

声律第三十三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征。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00:07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所谓诗三百皆可弦歌以为 ...

诗兄不妨解释一下何谓“赋”,如何“赋”?

点评

赋者,铺也,陈也,布也,直言曰赋,也就是直言陈其思陈其事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斂也。周禮大宰。以九賦斂財賄。斂之曰賦。班之亦曰賦。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从貝。武聲。方遇切。五部。 又《廣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0: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10:11
汉儒开始乱解《诗》,这是政治需要,非本来之面目。诗兄要仔细读读您自己找来的这些材料,要有些耐心。 ...

声律第三十三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征。夫(商征响高,羽商声下)【征羽响高,宫商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摘)【摛】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响在被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听【易为巧,而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凡声有飞沉,响有动静,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虽纤意曲变,非可缕言,然振其大纲,不出兹论。

-------------声律之说请参考文心雕龙,人之五音与乐之五音是相适的。汉儒开始乱解《诗》之说得以大量的先秦文献为凭,后世之说在采信上是不足为据的

点评

诗兄不要急,慢慢来,这个话题值得去花费一番力气。搞明白一个基本问题是不容易的,夹生了就不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10:23
声律第三十三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 ...

诗兄不要急,慢慢来,这个话题值得去花费一番力气。搞明白一个基本问题是不容易的,夹生了就不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00:58
以下论风、雅、颂。

  "大序言:'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所以析卫为邶鄘卫。"曰:"诗,古之乐 ...

要有自己的思路,条理分明。某喜欢有条有理,抽丝剥茧的论证方法。腐儒之论,何足为据?

点评

九门兄要立论是要证据去支撑的,腐儒也好,大儒也罢,或是孔圣人孔老二,后人爱咋叫咋叫,要推倒这些腐儒就得有比腐儒更早的文献支撑才能明了究竟是腐还是经是学是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10:13
诗兄不妨解释一下何谓“赋”,如何“赋”?

赋者,铺也,陈也,布也,直言曰赋,也就是直言陈其思陈其事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斂也。周禮大宰。以九賦斂財賄。斂之曰賦。班之亦曰賦。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从貝。武聲。方遇切。五部。

又《廣韻》陳也,布也。《詩·周南序疏》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敎善惡。又《小雅·乃安斯寢箋》乃鋪席,與羣臣安燕以樂之。

点评

附议: 賦者,鋪陈其事也。  发表于 2017-11-18 11:26
其实,某想提示的不是这些东东,因为这些陈芝麻、旧谷子没多大意义。而是想提示诗兄的是读书方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10:34
要有自己的思路,条理分明。某喜欢有条有理,抽丝剥茧的论证方法。腐儒之论,何足为据? ...

九门兄要立论是要证据去支撑的,腐儒也好,大儒也罢,或是孔圣人孔老二,后人爱咋叫咋叫,要推倒这些腐儒就得有比腐儒更早的文献支撑才能明了究竟是腐还是经是学是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1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70
贡献
28069
金钱
347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10:37
赋者,铺也,陈也,布也,直言曰赋,也就是直言陈其思陈其事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斂也。周禮大宰 ...

其实,某想提示的不是这些东东,因为这些陈芝麻、旧谷子没多大意义。而是想提示诗兄的是读书方法。

点评

“颂”,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和缓的曲调。王国维《说周颂》:“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在声不在容。” 象王国维的这个解释本身就有问题,从文字学的角度而言,颂就是容,从页,公声,从页的文字初始一般都是跟头相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1:53
“颂”,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和缓的曲调。王国维《说周颂》:“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在声不在容。” 象王国维的这个解释本身就有问题,从文字学的角度而言,颂就是容,从页,公声,从页的文字初始一般都是跟头相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绝妙好词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98
贡献
9892
金钱
1459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8 1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赞成!
鬼脚鬼其能鬼者,非常鬼也乃神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11-18 11:27
九门兄理解的很到位。所谓六义就是风、雅、颂加赋、比、兴。简单地说风、雅、颂是三种音乐的区别,赋、比、 ...

九门兄的立论可不是这个意思

《诗经》本是根据曲调风格来分类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上古时期“乐教”之根本不是辞,而是乐。风、雅、颂,是曲调之名,不是指的文本、体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10:52
其实,某想提示的不是这些东东,因为这些陈芝麻、旧谷子没多大意义。而是想提示诗兄的是读书方法。

...

“颂”,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和缓的曲调。王国维《说周颂》:“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在声不在容。”

象王国维的这个解释本身就有问题,从文字学的角度而言,颂就是容,从页,公声,从页的文字初始一般都是跟头相关的,音韵学家万献初对此也有明确的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18 12:01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10:52
其实,某想提示的不是这些东东,因为这些陈芝麻、旧谷子没多大意义。而是想提示诗兄的是读书方法。

...

“颂”,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和缓的曲调。王国维《说周颂》:“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在声不在容。”

象王国维的这个解释本身就有问题,从文字学的角度而言,颂就是容,从页,公声,从页的文字初始义一般都是跟头相关的,音韵学家万献初对此也有明确的讲解

点评

要说是容也是肃容,所以用于祭祀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8 12:4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8 09:29
骗美女那可是死罪,岂敢岂敢

美不美都要死(用粤语念)。

主帖与你和山人兄的互动同看,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1-18 13: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1-18 13:11 编辑

赞同九爷说,不同意梅妖朽木之说
风雅颂为曲调曲谱,风为民歌调调,小雅为外交宴宾的愉悦曲,大雅为什么曲,忘啦,懒去读了。颂是祭祀时庄严或雄壮或低沉的曲子。因为是按曲调分类,所以风雅颂也是可以当类别看待。因此作为体看也不错,一实一形之别而已。
赋比兴则是写作手法。
古人说教的训释看不得,骗人的

点评

切,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春秋说题辞曰: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汉书曰:诵其言谓之诗。 文章流别论曰:书云。诗言志。歌永言。言其志谓之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以知得失。史记曰: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1-18 1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11:53
“颂”,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和缓的曲调。王国维《说周颂》:“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在声不在容。”

象 ...

要说是容也是肃容,所以用于祭祀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18 13:20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1-18 13:05
赞同九爷说,不同意梅妖朽木之说
风雅颂为曲调曲谱,风为民歌调调,小雅为外交宴宾的愉悦曲,大雅为什么 ...

切,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春秋说题辞曰: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汉书曰:诵其言谓之诗。
文章流别论曰:书云。诗言志。歌永言。言其志谓之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以知得失。史记曰: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取三百五篇。皆弦歌。以合韶武之音。

我能查到的所有文献诗都是跟文相关的,诗,古之歌章也,能被文字所记录的有一定意义的歌才能称之为诗

越人歌,谐音记录,最起码还能记录,还能被后世解读,咦咦呀呀哦嗨嘿哟还能是诗么

点评

九爷脱下外套露酮体,梅妖继续卖古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1-18 1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13:15
切,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春秋说题辞曰: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汉书曰:诵 ...

九爷脱下外套露酮体,梅妖继续卖古董

点评

诗从言,既有其音乐属性又有其文字属性,九门兄以音乐属性而否认其文字属性,方法上本身就可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8:00
诗从言,既有其音乐属性又有其文字属性,九门兄以音乐属性而否认其文字属性,方法上本身就可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8 1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言志。歌永言。言其志谓之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以知得失。
-------------
王者,圣也。得者,颂也。失者,刺也。当今棍者说,只能颂王之得,不能刺王之失。“历代诗人的任务就是颂圣!”

点评

任务与主要任务,应该还是有些区别的。颂圣与歌颂,也是有区别的。实际上,如果不考虑任务这个似乎有些强制性的词,诗人写作,通常以从正面推广自己所支持推崇的,还是比从反方面抨击自己所反对的来的多而靠谱,相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2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8: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1-18 13:24
九爷脱下外套露酮体,梅妖继续卖古董

诗从言,既有其音乐属性又有其文字属性,九门兄以音乐属性而否认其文字属性,方法上本身就可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