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6

如何把历史材料化成诗

[复制链接]

726

主题

276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15
贡献
3944
金钱
8034
发表于 2017-11-17 10: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燕绕楼飞 于 2017-3-2 16:43 编辑


如何把历史材料化成诗句
当我们读到历史里的人物和故事,砰然心动,想赋于诗,这就要把散文的语言转化成诗,也是个思维转化的过程,当然要有概括和剪裁以及提炼的本领,于此可见,诗不是打油,顺口,口水那样肤浅的东西。






虞山逸兴八首
(步韵杜甫《秋兴八首》)
(一)
万古青山千里林,难湮虞仲气萧森。
争权夺利朝廷黑,存弟亡兄部落阴。
发断身纹无奈泪,天开地辟几经心。
当时风雨生如死,八尺男儿碎石砧。
(二)
堪恨青袍钮口斜,正襟危坐误年华。
怀才不做皇家犬,失路可浮江汉槎。
诸夏梅兰愁铁马,富春山水忘胡笳。
此情惟有寄身后,岂奈钱君再折花。
(三)
山峰日日近朝暉,风雨沾衣吟式微。
一贯拾阶争独步,曾经择木落孤飞。
人生自古谁无过,月缺从新花有违。
终是功名香喷喷,琼林御宴欲分肥。
(四)
不作清廷一颗棋,诚然罢黜又何悲!
心中逐虏少年梦,釜下抽薪甲午时。
底事皆非青史载,上书多赖老师驰。
夕阳追汉迷碑隶,墨韵无声寄壮思。
(五)
草书县尉醉虞山,名列八仙传世间。
遗墨今时成巨富,挥毫昨日度穷关。
清官不解民忧苦,明镜空悬谁汗颜?
以酒浇愁徒块垒,醒来笺纸泪班班。
(六)
章台杨柳正风头,国破草枯胡马秋。
南宋宛如清照恨,西湖不解汨罗愁。
锦衣玉食笼中鸟,云水烟波海上鸥。
欲步隋唐红拂女,此情惟有表神州。
(七)
诗词方见百年功,一代骚人常熟中。
杨柳牧斋愁大节,家乡炼铁鼓长风。
尚湖镜照菱花白,落日霞披沧海红。
追悼奇才应未晚,沉吟半晌酹尊翁。
(八)
虞山坎坷径逶迤,玉树琼林接美陂。
车辙古碑秦汉道,琴声新曲凤凰枝。
半城明月幽幽照,满脑英灵款款移。
步韵少陵飞逸兴,奇人奇事绣帘垂。
这八首诗中有七首是从历史材料剪裁,提炼而来。譬如虞仲是个历史人物,读了他的传记,被他另劈天地而震撼。《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一,虞仲不是争权夺利之辈,故无兄弟手足相残的行径与后来的帝王家的子孙完全不同,自寻出路,解决困难,这样的人物值得赋于诗。当然诗有别才,这就是情感,不仅要使被咏的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感,也要作者的情感与人物i融为一体。“”万古青山千里林,难湮虞仲气萧森。“”这既是虞仲的精气神也是我附着于此的精气神,更是正直的人物的精气神,哪怕万古青山和无数的树林遮掩的住,中华民族凛然正气,千秋万代永不断绝,故用万古一词,也就是用了这样富有弹性的诗语,才有诗的深邃广袤,这个是散文不能抵达之处。二。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居虞山(今宜山)小山,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不满元统治,后辞官,专画画,以富春山居图名世
三。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对钱浅益并不一棍子打死,“人生自古谁无过”,对其惋惜,“”月缺从新花有违。“”
四。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在稗史或野史里说翁与李鸿章不和,李对翁弟不善,翁为报复,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我提炼成是对清廷的釜底抽薪,才会有支持戊戌变法的举动。只有胸怀逐虏梦,才会有被罢黜无悔的心态。
五。张旭(生卒年不详),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

写张旭这首诗,从他的善行立意,突出两种人性,一种以书法济世一种唯利是图。诗作“”清官不解民忧苦,明镜空悬谁汗颜?“”是人间共同的心声,余为之呐喊,此情想来张旭亦当如此。

六。写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据说柳要钱同沉西湖,以表抗清决心,后因钱借口水冷不遂,故有“”南宋宛如清照恨,西湖不解汨罗愁。“”绝唱。

七写曹大铁。

曹大铁是我国著名的词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书画古籍鉴定家、学者、作家,被人们尊称为了"江南大才子"和"中国真名士"。

曹大铁先世为元末巨富,曾斥资重建名刹大慈寺。祖上经营渔业,开商行。一生经过商,经历漫长丰富,跌宕起伏,传奇曲折,非常坎坷。

其子号沧海的继其余风,故有“”尚湖镜照菱花白,落日霞披沧海红。“”一联。

第八首既是序也是跋。这些我认为的英灵,虽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情操,品行还是值得我咏叹的,尽管人物有这样那样的微瑕。此诗论旨在论述如何把历史材料化成诗句而已。



726

主题

276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15
贡献
3944
金钱
80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1: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信息时代,网络发达,写诗的人大都从信息和以前的历史材料中找题材,但写出的诗则如苏轼所言“写诗即此诗,定知非诗人”,照本宣读,被人们讥之为老干体,打油诗,顺口溜等,基于此,本文本着探討的宗旨,写一个提纲挈领,抛砖引玉,希望写诗的人不要将生命时间浪费在老干体,打油诗,口水诗等一类俗诗,将诗登上文雅的殿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7-11-17 15: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咏史的东西最易沦为简单说事论理的律体韵文,不少朋友却乐此不疲。

点评

我認為詠史詩寫的好也能寫的很有神韻,唐宋詩不少名作都是詠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7 1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74

帖子

18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4
贡献
556
金钱
662
发表于 2017-11-17 15: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毛大同 发表于 2017-11-17 11:02
现在信息时代,网络发达,写诗的人大都从信息和以前的历史材料中找题材,但写出的诗则如苏轼所言“写诗即此 ...

好!今天我有空专门来评评你这口气不小的诗!嗯,转化是转化了,但就整个诗貌来看,转化成婉约风了,有点泥古又有点娘娘腔了。所以说只能是对史对景感怀诗罢了。谈不上是正宗咏史诗或政史诗。所以说这一点你还要加强学习咏史与政史是怎样写的。懂吗?他们的特点是:阳刚、凛然、不必婉约华丽泥古浅白一点不要紧、真实、震撼、雄气、心灵共鸣、必要时还带点霸气!要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称为咏史或政史诗。知也?关于你说的老干、打油、口水诗毕竟是极少数技艺差的人所为。但技艺好的人就是写这一类诗那也是很好老干体诗、而且一般人还写不出、达不到那样的水平。知也乎?老子曰:“谦也,人之情耶!”记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0

帖子

5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131
金钱
233
发表于 2017-11-17 19: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7-11-17 15:44
咏史的东西最易沦为简单说事论理的律体韵文,不少朋友却乐此不疲。

我認為詠史詩寫的好也能寫的很有神韻,唐宋詩不少名作都是詠史。

点评

是的。但时下所谓诗作不仅与唐宋相差甚远,及得上元明清二三流水准者也太少太少。一些朋友只知生硬地模仿晚清以来的诗八股,根本无意继承唐宋优良传统。奈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7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7-11-17 19: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元軌 发表于 2017-11-17 19:02
我認為詠史詩寫的好也能寫的很有神韻,唐宋詩不少名作都是詠史。

是的。但时下所谓诗作不仅与唐宋相差甚远,及得上元明清二三流水准者也太少太少。一些朋友只知生硬地模仿晚清以来的诗八股,根本无意继承唐宋优良传统。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0

帖子

5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131
金钱
233
发表于 2017-11-17 2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練習寫詩時,難免有不成熟的作品,應該建議樓主多讀書。而不是直接否定詠史詩這個詩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