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11-16 01:35 编辑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赠汪伦》是李白留下脍炙人口名篇,几乎妇孺皆知。闲来无事翻墙到比邻国学纵横栏目,看到有一篇说比兴文章,学习一番,但忽然觉得该文把《赠汪伦》第三句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说成比兴手法。这个不认同。大家知道诗讲究起承转结,而比兴一般在“起承”位置,在“转”的位置用比兴手法是闻所未闻。可能是误把该句当成了虚写闲篇。我认为这首诗虽然用了比较和夸张手法,但还是写实的。就是写:李白喝完酒上船人走时,忽听踏歌相送声,感叹道:汪伦兄弟的友情深,比这桃花潭水深。本来无什么波折一件事情,被李白借助比喻、比较、夸张、倒装句等手法写得妙笔生花。如果下面这样不咸不淡地写就不是李白了,是李大白话。
李白乘舟要走人, 忽将岸上踏歌闻。 汪伦兄弟情谊重, 胜过桃花潭水深。
虽说桃花潭水就是李白乘舟要走水道、不是隔空取物来的。但是忽然话锋一转到桃花潭水 让读者一时有出轨了感觉, 跟着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就自然而然衔接在一起,回归正道。由此有几点启示:
第一、转 应是出乎意料之外有合乎情理之中。 第二、颠倒或变化说事顺序能起到平生波折转得妙趣。 第三、应该把第一二句看成一个复合句,把二三句也一样。应为它们中间逗号相连。这样在转时候考虑到连带密切性。 第四、转的时候注意多用修辞方法,比喻、夸张,问答、倒装句,合理想象等。 第五、既然讲究起承转结,就不能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就是描写静止风景, 也有看的一个过程。同时要认识到读诗过程也是起承转结过程一个方面,这样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法。就像相声包袱,铺垫,再铺垫,话锋一转,随后抖出包袱。比如支援非洲题材老相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牛斗其乐无穷,怎么与牛斗,非洲野牛。
以上是浅见,一点体会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