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霜剑 于 2017-11-14 06:36 编辑
有一自命国学纵横家者,诗文也“高产”,但似乎从来不花力气。论则顺嘴乱说“鲁迅姓鲁,成吉思汗姓汗”,诗除了骂诗,就是凑对凑句,毫无诗味的拼凑之作。
先看这首骂诗“茶余”:
茶余饭后
一堆垃圾几搬家,香港联都贝尔洼。争得鹊巢鸠小歇,而今邂逅大中华。
阴毛诗穴打头阵,霜剑寒光开路垭。无奈蛆团生恶臭,空悲南海夕阳斜!
----写这种“阴毛”诗不会把吃的玩意吐出来?
再看这首《早茶吟》:
早茶开放初冬时,不为迎春展艳姿。意暖芳园温细火,非烧热气晚冰期。
鸟声老嫩树梢动,云影来回叶缝稀。人在林中留足迹,年衰独感夕阳迟。
----早茶,原来不是饮食之“早茶”,而是茶花。茶花也名山茶花,南方普遍种植,花期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不叫“早茶”。
第一句就三平尾。第四句“非烧热气晚冰期”什么意思?不是烧的天然气?推迟了地球的“冰期”?颈联鸟声“老嫩”怎么分的?乌鸦叫是老?麻雀叫是嫩?与云影来回凑对。云影怎么会“来回”穿梭?尾联留足迹废话。结句不通。什么叫“独感夕阳迟”?老人感到夕阳落得慢?年老就盼望太阳早点落山?什么心态?
按正常人感觉和规范汉语应该这样改一下,就比原诗通顺多了:
山茶花放入冬时,不怕天寒展艳姿。花瓣鲜红如炭火,身心温暖似春期。
鸟声鸹噪耳根乱,云影漂移眼缝眯。犬在林中多遗矢,夕阳催促快逃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