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12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11-11 08:5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7-11-11 08:59 编辑

理论研究文章十月一篇,八股诗则一月十篇,勤于写诗,疏于研究,人之习性。有理论文章,盘根错节,叠床架屋,不见成果,白居易之野火难烧尽,陶渊明之锄头锄不完,是理论界之恶竹也。
     金筑子的旧声新韵,吟者的哑巴韵,三羊的四声二五法,唐尧的起承转合,生命力顽强,终年生长于版面,如蜂之垒巢,城市之筑高楼,杜甫草堂前怒吟:“恶竹应须斩万竿”!

10

主题

423

帖子

22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1
贡献
591
金钱
863
发表于 2017-11-11 0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信先生 于 2017-11-11 10:04 编辑

理论研究文章十月一篇,八股诗则一日百篇,勤于写诗,疏于研究,人之习性。所言是实;而网络文化,快餐速递,现场买卖,随意而为,仅限消遣,网页上终非做学问的场所。奈何。恶竹一旦斩完了,则恐怕是门可罗雀,空空如也。

点评

有道理,但至学者未必都是来消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3:33
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10:1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研究的方向首先不能错,这是最关键的。

诗是带有韵律的文章,狭义律诗与避八病为韵律巅峰,平水韵是最完美,最实用与即成事实的用韵标准(如观)。

金筑子,三羊,呤者等人在研究韵律上可谓是没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理论严重乖离于上述的核心,在有生之年如不及时调整研究课题与方向,很可能导致一生的辛苦白费。

而针叶林者,乃诗词理论之定海神针也,乃匡扶正知正见之护法金刚也。

所以他起到的作用很大。


点评

针与金,羊正是互补,一个深入研究,一个导航,金斥针不深刻,针贬金不正确,金针度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11:4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信先生 发表于 2017-11-11 09:54
理论研究文章十月一篇,八股诗则一日百篇,勤于写诗,疏于研究,人之习性。所言是实;而网络文化,快餐速递 ...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11:4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7-11-11 11:51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11-11 10:15
理论研究的方向首先不能错,这是最关键的。

诗是带有韵律的文章,狭义律诗与避八病为韵律巅峰,平水韵是最 ...


针与金,羊正是互补,一个深入研究,一个指点航标,金斥针不深刻,针贬金不正确,金针度人。

点评

鸳鸯繡出从教看,莫把金針度与人.----有点神来之筆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16: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11-11 11:47
针与金,羊正是互补,一个深入研究,一个指点航标,金斥针不深刻,针贬金不正确,金针度人。 ...

鸳鸯繡出从教看,莫把金針度与人.----有点神来之筆哟...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1 22: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历代名诗一篇篇来研读,每篇都有清晰明显的自然发展的起承转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杜牧的泊秦淮,王维的渭城曲等等。起承转合这个有关艺术的理论是建筑在一大批传统古典名诗的基础上的。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点评

起承转合如画个圆圈,用表盘来说,第一笔从十二点画到三点,第二笔从三点画六点,第三笔从六点画到九点,第四笔从九点画到十二点,又回到原来起点。就是文章或诗词完整性和闭合性。不能游离到外面去,要始终围绕圆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2 02:58
每篇都有清晰明显的自然发展的起承转合 -----并非如此。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甚至没有。具体例子具体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2: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11-11 22:34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1 22:06
把历代名诗一篇篇来研读,每篇都有清晰明显的自然发展的起承转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杜牧的泊秦淮,王维的 ...


每篇都有清晰明显的自然发展的起承转合

-----并非如此。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甚至没有。具体例子具体分析。比如杜甫的: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
再看这首: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承 转 合 各在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1 2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1-11 22:27
每篇都有清晰明显的自然发展的起承转合

-----并非如此。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甚至没有。具体例子具体 ...

杜甫的两个黄鹂是两副对联拼成,或者可能是杜甫一首七律的中间两对仗。而首尾没有写成?山居秋暝是平铺直叙的写景诗,起承转合不明显。此诗出名是由于第二联。从整篇看算不上格律诗名作,其原因也就在起承转合不明显。如同歌曲没有高低起伏,一路长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6
贡献
28
金钱
50
发表于 2017-11-11 2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信先生 发表于 2017-11-11 09:54
理论研究文章十月一篇,八股诗则一日百篇,勤于写诗,疏于研究,人之习性。所言是实;而网络文化,快餐速递 ...

有道理,但至学者未必都是来消遣的。

点评

但愿但愿。。好的。哈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2 0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12 0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11-12 04:03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1 22:06
把历代名诗一篇篇来研读,每篇都有清晰明显的自然发展的起承转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杜牧的泊秦淮,王维的 ...

起承转合如画个圆圈,用表盘来说,第一笔从十二点画到三点,第二笔从三点画六点,第三笔从六点画到九点,第四笔从九点画到十二点,又回到原来起点。就是文章或诗词完整性和闭合性。不能游离到外面去,要始终围绕圆心画圈,要分配好,一笔是一笔,不能抢活干,一笔画把第二笔包揽了,那么第二笔画什么。还是要画弧线,因为曲线有艺术美感,直不楞登不好看,起承转合诗普遍性东西,应该是画画说法,后来借用这个诗词里。诗文书画有真意,鬼能深造求其通。每首诗词起承转合都不一样,研究这个问题不是证明他的普遍性存在,而是合计如何具体运用,能搞清具体运用中不同性,才能搞明白这个问题。有待方家详细阐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23

帖子

22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1
贡献
591
金钱
863
发表于 2017-11-12 06: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千树 发表于 2017-11-11 23:33
有道理,但至学者未必都是来消遣的。

但愿但愿。。好的。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