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特邀顾问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11-9
威望215
金钱560
贡献287
栏目顾问
诗词交流专版特邀顾问
 
威望- 215 点
贡献- 287 次
金钱- 560 枚
|
本帖最后由 云狮 于 2017-11-8 19:51 编辑
李商隐《为有》详解
——一个特爱显摆的唐代少妇
年青人爱吹牛,爱显摆,古今亦然。李商隐有一首《无题》写的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爱显摆的唐代少妇。只可惜,如今的学界都设有读懂(以百度为准),这里,我来解读一下,但愿能対各位读者,特别是年轻人有所帮助。
这首小诗上这样写的: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仅从字面上看,这好象也是一首唐诗里常见的春怨诗,说的是一个少妇怕夫婿上早朝自己没有人陪伴了。其实,正相反,她不但一点也没怨,还得意的很哩。你想啊:早朝是不分季节冷暖的,她又为什么独“怕春宵”呢?难不成“寒”未尽之时,丈夫早朝她就另有人陪吗?
其实,这首诗,奇峰突起,借助话外音的特别技法,生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美丽,却又自负、爱显摆的唐代少妇。
第一句:为有云屏无限娇,
这一句起手就高。正象英国达人秀的苏姗大妈,一亮嗓子就镇住了全场。
"为有"就是因为有了的意思,这没有疑义。问题是"云屏"。
一般地说,"云屏"就是屏风,或是用云母来装饰的,或者带着祥云纹饰的。比如李商隐的《龙池》前两句就是:
"龙池赐酒敞云屛,羯鼓声高众乐停"
这个"敞云屏"很显然是将"云屏"收拢或移开,让所需要的场地更宽敞。
这两个"云屏"粗看起来好象应该是一回事。所以有学者就解释说,这句诗是说一个躲在屏风后面的美丽少女(妇)。
但是,很显然,这样解读,与下句不顺,不能因为是躲在屏风后面,这个娇女就"怕春宵"了。这显然说不通。于是又有学者说,这个"云屏"只是表示娇女闺房的华丽。这样的解释仍然有问题。
"龙池"是个什么地方?唐玄宗的隆庆宫。而这个"金龟婿"又是什么人呢?唐代京官上朝穿的朝服上都绣有一些彩图,以区别不同的官职官阶。文职多绣以鸟类;武官多是兽类,比如麒麟与虎豹等。很显然,在朝服上只是绣着一只大乌龟的官员,在能上朝的官员里面只能是最底层的。
由此可见,皇宫大殿里的"云屏"又怎么可能出现在这样一个"金龟婿"家的闺房里呢?
又有学者解释说,这个"云屏"不过是画有云彩图案的画屏或折屏。
那么,这样的屏风又怎么显示闺房的华丽呢?
还有学者说,它就一个华丽的屏风,并没有指定放在什么地方,只是表示这个人家的富有。
不用说,表示富有的陈设或词汇都多的数不清,诗人又为什么徧用"云屏"来表示呢?它的长处在哪里,它的艺术特点又在哪里呢?
一句话,按照现有的解读,这首诗怎能看都不象是出自唐代诗家的顶尖高手,它的精华,它的风采全被埋没在淤泥里了!
其实,这个"云屏"与《龙池》里的"云屏"不仅不是一种屏风,而且,它根本就不是屏风,而是一面大立镜!
这个大立镜的证据下面再说。我们知道,唐代是没有玻璃镜子的,一般人家至多是一种小型的圆铜镜,美名曰:凌花镜。我们知道,铜是会生锈的,古代就有走街串巷专门磨镜子手艺人。一船人家的小圓镜比较容易磨,但要把象屏风那样的大立镜磨的能照清楚人影,且不变形,对于只靠手工的古代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由此可见,那时家里有大立镜的绝非普通人家,正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三转一响",以及如今的三维大彩电一样,都是可以用来炫耀,或显摆的东西。
再说大立镜的证据:《长恨歌》讲到杨贵妃死后在蓬莱仙山,就有这样几句诗: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也就是说:睡梦中听说皇上的使者来了,贵妃娘娘那个惊喜呀,激动呀,正象当年红卫兵听说毛主席马上就要接见时的心情:急急忙忙地揽过衣服推开枕头,一骨碌就爬了起来,一时间里,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走过来走过去(起徘徊);等定了定神,忙叫小仙女们快把我的首饰合(珠箔)大立镜(银屏)统统地打开,排好!显然,她不会只是一个首饰合,也不会只有一面大立镜,否则就谈不上什么“迤逦开”了。而且这个大立镜也明确是银子的,毕竟是仙人嘛。结果呢?——顺便再两句:慌慌忙忙什么也没弄好“云鬓半偏新睡觉(读觉悟的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这就说明了在那个时代,大立镜的镜面除了铜质的之外,还有银质的,只是只有皇宫或者少数高官才有。
在这首诗里,虽然没有指明是铜镜还是银镜,但是,只是一个"金龟婿"是不可能用蓬莱仙宫里才有的东西则是很显然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一句诗:
“为有云屏无限娇”
显然,镜子是没有生命的,往往人们只说它美,或者华丽。只是有生命的对象,人们才说“娇”,比如美人,或者“江山”。这里,主人公并没有直接说自己有多美,而是间接的说,只因她那闺房的大立镜里有一个无限娇美的倩影。一语双关,既显摆了自家大立镜,又自夸了自已的美。
第二句:凤城寒尽怕春宵。
“凤城”就是都城,这没有疑义。其实也是显摆,如今的女孩能嫁进北京城不也是值得骄傲的吗?当然,那时的都城没有“三环”、“五环”,如有,不知诗人又会怎么来形容了。“寒尽怕春宵”自然是做话说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科、局干部,在城里是分不到大房子的。那时就有嫁了当官的女孩这样来显摆:“大房子好什么好?每天忙都忙死了,又是厨房,卫生间,又是客厅、餐厅、起居室…”不会听话外音的还真以为她怨房大,而会听话外音的人自然知道:不就是显摆她家房子大,房间多嘛?真嫌大,租两间,或作库房,或干脆封起来,怎么处理不好呀。李诗也正是巧妙利用了话外音这个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这样一个初嫁娘。
第三句:无端嫁得金龟婿。
正如上句“怕春宵”是做话讲一样,这里的“无端”明显是假后悔,真显摆。试想,如果直白地说:我嫁的是金龟婿呀!听者会怎么想?自然是:“显摆什么呀?讨厌!” 现在她却这样说了:“我是多么后悔嫁的给了金龟婿呀!”听者又会怎么想呢?自然是:“奇怪呀,嫁了个金龟婿能有什么不好呢?”不但不讨厌,反倒想听下去了。这么一来,她正好顺水推舟,接着显摆。这样就把情节推向了诗的最高潮。
第四句:辜负香衾事早朝。
这不,我们家老公又上朝去了!这表示老公还是能见皇上的大官哩。这一句不但顺带显摆了他家的被子是每天都要醺香的(李清照词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句;“金猊”就是一样醺香的香笼,醺香的时候,是热的,香烧完自然就冷下来了);而且还有一层话外音,试想:老公上朝去了,她自己在家只有寂寞,这又说明什么?换句话说,她不用去烧早饭,不用去打扫门庭,也不用去伺候公婆等等,这一切自由丫环和女仆们去做⋯ 你看,她是多么的幸福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