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11-7
威望35
金钱530
贡献143
高级会员

威望- 35 点
贡献- 143 次
金钱- 530 枚
|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17-11-8 14:53 编辑
可以理解我是知味。
年来有事,无暇上网。近来得闲,看了几家论坛,也来此旁观了几次。
说旁观,就是我一直没在此注册。因为耳根总热,常被提起又多次被骂,属于”躺枪”。所以决定注册,说几句。
几点澄清:
一、“邂逅”不是”知味”。金筑子和梅花山人说知味是”邂逅”,谬矣!知味与其不熟悉。知味在此注册且登录,与邂逅对照,有关管理即一眼可辨地址,以免”直把杭州当汴州”(只用于表示其是两个地方,无他意)。
二、这个”澄清”是我在这里的首次发声。金筑子说知味冒名顶替”被包装首版”、”逃避处罚”云云(见《金筑子宣誓》),皆为主观臆测。
三、西江黎庶所转一个长帖是知味的一个旧帖。那贴是知味当时回答北山,与针叶林毫无干系。那贴已是一年半前,即便知味也一下子难以找到,西江黎庶真够用心,不知从哪里弄来?我意,那帖属过去时,现在拿来不宜,无益。它说明不了现在的问题,只能加深当下矛盾。
四、我是11月7号上午10点30分注册这个论坛的。梅花山人说”知味堡人前天(即11月5日)已在大中华注册”(见《金筑子茶余饭后》),是不实之词。
五、我不该在此被躺枪。在国学纵横《金筑子转帖韩论衡与知味关于余秀华下半身诗》、《金筑子茶余饭后》等贴里,知味堡人被多次提及并被污蔑攻讦,这里具体不引。
知味没有在此发声,一年来也没有与金筑子有过任何文字对话,与梅花山人、韩鲁珩有过一两篇文字商榷但既不在本地又都属文学争鸣。在此被躺枪,离开争论话题,离开文学批评,委实不该!
几点多余:
1)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必再提起。不论过去孰是孰非,或意气或原则,都是网上缘分。有不快,有金刚怒目,有睚眦相报······既已过去,忘记为上。都是成年人,要学会放下,卫道也好、娱乐也罢、抑或学习,都不可重提旧隙,耿耿缠绕。宜当一事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理应不忘初心,向前看,寻找突围,进入王国维境界。
2)文学或诗词争鸣,可以激烈绝不可以骂。不论思想争鸣还是文学争鸣,古今不绝。诗词理论或诗词见解不会一致,作为理论栏目,争鸣博弈是正常,被批评是正常,尖锐也是正常。懂批评与否,君子与否,分水岭在于骂与不骂,在于采取敌意还是视为诤友,在于能否须臾不离文本或论题。
3)论坛是开放的,但也必须是坚守底线的。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呈开放,这给言论自由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与之相适应的,是另一手要加强管理,以严明底线,维护网人权益。理论园地,历来教训:过苛会死,过松必乱。和谐不是拘谨诺诺、噤若寒蝉,是大家都开放自由的发声;但开放自由并非绝对,不是什么都可以说,必须是在互联网七条规定和九条标准约束下的活泼、生动和坦率。对有违底线,对他人构成侵权,则一定要较真,依法治理,不可姑息。一姑息,或不敢得罪人,风气便会出现糟得很。颇多网站和栏目,最后都是毁在管理不作为所派生的骂乱和闹乱上。
4)要明确文学批评(诗词探讨与鉴赏)的标准,即思想与艺术的共同审美。在社会主义时代,必然也无可怀疑的要用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政策,不能用资本主义的,也不能用封建主义的。文艺属于时代,属于民族,属于人民,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是赏析、评判、研究诗词作品和指导诗词创作的根本标准。百家争鸣的宗旨在于在论辩中认识真理升华真理辱骂不是战斗;诗词的本质和生命,在于美。
(2017-11-07)
|
|